时间:2019-09-17 14:03:46
导语:半生形容囚禁的傀儡皇帝光绪,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下!至死都没有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身为大丈夫,光绪为什么不杀了慈禧呢?光绪在位期间,为何不直接杀掉慈禧?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根本不会想。第二,没有实力杀。第三,大逆不道。首先来看下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子嗣,于是慈禧太后就选择了自己妹妹的孩子就是光绪继承皇位,而且光绪的父亲也是咸丰的同父异母弟弟。
光绪为什么不杀了慈禧
现代很多人会说,其实近代中国可以有机会赶上世界文明,那就是戊戌变法,因为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那么大清很可能就跟日本明治维新一样,走上强盛之路,就不会有后面的耻辱!而这一切都被慈禧太后破坏,那么当时情况下,光绪作为皇帝为何不直接杀掉慈禧太后?然后掌权变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根本不会想。
首先来看下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子嗣,于是慈禧太后就选择了自己妹妹的孩子就是光绪继承皇位,而且光绪的父亲也是咸丰的同父异母弟弟。也就是说,光绪那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而从小光绪在宫中长大,其实慈禧太后是把他当儿子的,因此当时还很年轻,关系融洽的光绪会主动去杀了自己的母亲么?是不可能的!当时光绪皇帝推动变法,提出的方针也是,不能违逆慈禧太后的意思,因此,可以说是相当尊敬这个母亲的!
第二,没有实力杀。
当时光绪那是初登大宝,没有自己的势力,当时朝中大臣,那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你说这批人会听谁的?就连自己身边的几个太监总管,那都是慈禧太后的眼线,你怎么杀?如果借助外力呢?但是光绪皇帝的亲信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这些人那都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地位和背景啊!也没有兵权,让他们去那不是去找死么?因此不可能办到!而光绪皇帝亲自上呢?更不可能,当时光绪见慈禧太后那都要打报告,批准后才能去的,而且慈禧太后那都是前呼后应,多少人守着。柔弱的光绪亲自动手也不可能完成。
第三,大逆不道。
即使光绪有能力杀掉慈禧太后,那么这后果那也是其无法承受的。古代中国都是以孝道治理天下,没有那一朝的天子是杀了母亲还能做好皇帝的。如果慈禧太后被光绪所杀,那么必然是群起而攻之,讨伐光绪大逆不道之罪!此时,慈禧太后的老部下,很可能就会联合废掉光绪皇帝,另立新君,到那时候那就更没光绪什么事了!
而杀不掉慈禧太后的光绪,最后反被慈禧太后毒死,也是千古悲剧啊!
临死之前的慈禧太后,为何一定要毒死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
在近代史上,光绪皇帝是最受同情的,一生被慈禧太后欺压,搞个戊戌变法,企图强大中国,也被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破坏,此后更是长达10多年的囚禁,暗无天日。而到最后,好不容易熬到慈禧太后年纪大了,要死了,却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被毒死。而且根据史实来看,是慈禧毒死光绪确认无疑!那么很让人无法理解的是,74岁的慈禧太后,在死前为何一定要杀掉光绪皇帝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积怨已深,你死我活。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从1885年,中法战争开始就矛盾重重,当时慈禧主和,光绪主战,此后甲午战争失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在1900年逃出北京时,将光绪爱妃推到井里摔死,还有企图废掉皇帝的大阿哥事件……这一切都值得两人之间积怨很深,水火不容。
慈禧太后早就想废掉光绪,甚至直接杀掉,再找个听话的傀儡。但是当时由于列强的反对,使得大阿哥事件不了了之,对此慈禧太后很是生气,最后借助义和团打击列强也就是为了报复。因此,慈禧太后和光绪早已经是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生死不同路的两个人。
第二,怕死后不安宁。
从国家发展来说,让光绪复位,继续变法才是唯一途径。但是,作为晚清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考虑的不是国家。仅仅是自己的权利和荣华富贵,就像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慈禧太后说的,只要不处置自己,就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予国之欢心”,这将国家放在什么位置?因此,慈禧太后临死考虑的不是国家前途命运,而只是自己以及死后的安宁。
如果,光绪复位,肯定会对自己报复,可能葬礼都举行不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会对自己半个世纪的掌权进行全盘否定,到那时慈禧真的就是千古罪人,死不瞑目了!因此,自己杀掉光绪,立新皇帝,新皇帝必然对自己感恩戴德,那么自己死后不仅风光大葬,更能被推崇,成为青史留名的人。
第三,要为后人想。
慈禧太后掌权50多年,提拔了多少亲族、亲信。这些人也是慈禧能够发动政变囚禁皇帝的基础,而一旦皇帝复位,这批人全部可能都要陪葬,最轻的也都会丢官。那么即使慈禧太后不杀光绪,这些人也会天天撺掇杀掉光绪的。
更何况,当时慈禧太后已经将溥仪养在宫中,让自己的亲族掌权。所以,光绪必须死。因此,慈禧太后杀掉光绪,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光绪不死,死后不宁,满朝不安!因此,光绪必须杀,理由很简单!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历史我们是认真的!
光绪明知自己是傀儡,但是为何不杀了慈禧呢?
八月初二,袁世凯来京谢恩,康有为遂开始计划干掉慈禧的细节。他计划让袁世凯围颐和园,然后由毕永年带一百人“奉诏往执西后”。然而一向以“知兵”自夸的毕永年怂了,不敢答应。于是谭嗣同又建议等康党中另一有“知兵”之名的唐才常来京发动(当时唐在湖南)。初三日夜,情况更急,来不及等待唐才常来京,谭嗣同在徐世昌的陪同下直接去见袁世凯,请其起兵直接围颐和园。
接着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初五日太后回城,初六日早朝宣布训政。维新派没跑掉的都被抓了。除了宋伯鲁因为行政制度上的一个bug而仅被革职、徐致靖由于莫名其妙的原因而仅禁锢(这俩人都是康党在朝比较重要的人物)外,康广仁、谭嗣同、林旭、杨深秀都未经审讯就给杀了,还饶上俩实在很冤枉的杨锐、刘光第。
所以说,杀慈禧这事情,其实和光绪帝没啥关系,都是康有为、谭嗣同这帮人“皇帝不急太监急”,自己瞎琢磨的结果。从后来唐才常“自立军”迁延日久、自致杀身来看,这帮人好像也不具备搞政变的能力……1. 光绪帝不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单凭自己琢磨的话,大概得情势非常紧急的时候才会想到用非常手段来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有人忽悠的话又是另一回事。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