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9 19:58:22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带兵与太平军鏖战,彼此战场上杀来杀去,死伤再多,那是战争的必然,算不上“剃头”。那么让其博得“剃头”恶谥的,显然只能指他在省城设审案局时,下令所杀的“犯法莠民”。这一类究竟有多少人呢?
曾国藩因母丧回家守制时,接到圣旨墨絰出山,操练团勇以保护地方安宁,防止太平军对湖南的践踏。当时他未必想到能成为剿灭洪杨的第一“中兴大臣”,仅仅是出于卫孔孟之道、护卫桑梓的士大夫责任感出来做事。
他出山练勇最初的目的是防御性的,旨在安靖地方,所以他在练勇早期以“维稳”为主,用所谓的霹雳手段来对付湖南各地的会匪,以防这些人与洪杨势力勾连,从而不可收拾。在此期间,他在长沙设立审案局,施行战时政策,以天子授予的专杀之权,确实杀了一些人,其中难免有类似呼戈、聂树斌那样的冤魂。由此他有了“曾剃头”之恶名,地方一些绅士对其不无非议。后来曾国藩带兵与太平军鏖战,彼此战场上杀来杀去,死伤再多,那是战争的必然,算不上“剃头”。
那么让其博得“剃头”恶谥的,显然只能指他在省城设审案局时,下令所杀的“犯法莠民”。这一类究竟有多少人呢?
按黎庶昌所编的《曾文正公年谱》,曾自咸丰三年正月赴长沙督办街团,设审案局,到八月二十七日,因与巡抚衙门、绿营等多有冲突,移驻衡州。在长沙一共呆了不到九个月,“剃头”也主要在这个期间。
他在这八个多月中,经审案局处决了多少人呢?在咸丰三年九月初六他写给会试座师、时任湖广总督吴文镕的信中有详细的交待:
今练或择人而举,团则宜遍地兴办。总以清查本境土匪,以绝勾引为先务。遂设一审案局,与湘人约: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前后杀戮二百余人,强半皆绅耆擒拿。国藩因博武健之名,而地方颇收安静之效。
算了一下,基本上是平均一天杀了一个人,现在看来确实严酷。其中冤杀者恐怕多是“绅耆擒拿”的,因为地方一些绅士,善于利用朝廷的“严打运动”报复自己的仇人。此类事例,中国各个时代都很多。我认为曾国藩这个数字是靠谱的,他不会对自己的恩师兼上司撒谎。“因博武健之名”似乎是一种自嘲,他应该听到自己被叫作“曾剃头”。
对于为什么要搞此类“严打”运动,他在咸丰三年二月给宝庆知府魁联(荫亭)的信中做过解释:
国藩以前月下旬,于寓中设审案局,十日内已戮五人。世风既薄,人人各挟不靖之志,平居造作谣言,幸四方有事而欲为乱,稍待之以宽仁,愈嚣然自肆,白昼劫掠都市,视官长蔑如也。不治以严刑峻法,则鼠子纷起,将来无复措手之处。是以壹意残忍,冀回颓风于万一。书生岂解好杀,要以时势所迫,非是则无以锄强暴而安我孱弱之民。盖与阁下为政夙心,颇相契合也。
曾国藩与魁联颇为投机,都主张乱世用重典。这魁联在宝庆当知府时,对湘军兵源输送有大贡献,湘军中的宝勇是骨干力量之一,即来自宝庆府所辖的邵阳、新化、新宁等县。而宝庆诸县和与宝庆交界的湘乡(包括今天的双峰)、安化等县,自古民风强悍,治安不靖,多有不安分的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如此。看来魁联在宝庆当知府,采取的也是严刑峻法。——在邻境广西洪、杨起事并涌入湖南的大背景下,这种做法似乎可以理解。
邵阳是我的故乡,上世纪八十年末,我正在读高中,当时邵阳的治安令人谈之色变,街上团伙火拼不断,杀人泄愤不时有之,剁手指、断脚筋更是闻名全国。后来主管政法的中央领导批示“严打”,各县被杀者,绝对不亚于曾国藩主持“审案局”所杀的人数。其中当然有不该杀而被杀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政者亦是如此,那么怎能以现在的人权、法治等概念去苛求160多年前的曾国藩?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晚晴末年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曾国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大圣人,曾国藩可以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魄力,拯救清政府于危难之中,将太平天国运动给镇压了下去。
曾国藩
另一方面,曾国藩又被很多人诟病,因为曾国藩杀人如麻,曾国藩在领兵镇压太平军的时候,允许自己的手下屠城,可以说曾国藩杀人如麻。
曾国藩一方面被人称为圣人,一方面又被人称为“曾剃头”,“曾剃头”的意思是说曾国藩杀人如麻,并且又快又准。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曾剃头”呢?原因不是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时候屠城。说道“曾剃头”这个外号,其实,我们都误会曾国藩了。
太平军
曾国藩在做了一段时间的京官以后,郁郁不得志,自己的才华,观点得不到咸丰帝的赏识,于是,曾国藩就越来越对京城的官场生态感到厌恶,想要回老家。终于,曾国藩等来了一个机会。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在赴任山西的路上,自己的母亲去世,于是,曾国藩回到老家守丧。在曾国藩为母守丧的期间,太平军在湖南境地为非作歹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挥师北上,此时,咸丰皇帝想到了曾国藩。
咸丰皇帝命令曾国藩在为母守丧的期间,要曾国藩兴办“团练”,以保卫乡里平安,这就是湘军的前身。太平军离开湖南境地以后,湖南各郡县也并不安稳。很多土匪,趁太平军的离开,而开始作恶,想要步太平军的后尘。
咸丰帝画像
于是,稳定湖南境内各郡县的安稳就成了曾国藩的首要任务。因此,曾国藩在自己的公馆内设立了一个“审案局”,曾国藩下令:凡是被抓获的土匪,流氓,抢劫犯等,可以不用经过州县审理,直接送到审案局。
到了审案局以后,可以不用参照律例,也不用什么实际的证据,只要你被别人指正了,那么,就会立马结案。有三种处理方法:重者斩立决,轻者活活打死,再轻者给予残忍的鞭刑。
经过四个月的治理,湖南境内的治安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不过,曾国藩却被送外号“曾剃头”,并且湖南境内的很多官员都对曾国藩充满了仇视,因为曾国藩动了那些官员的利益。
曾国藩剧照
曾国藩直接不经过州县官员,而直接在审案局处理土匪流氓,他的这一做法直接无视了地方官员,并且还斩断了地方官员的灰色收入。
不过,小冷觉得曾国藩做得对,虽然,他被称为了“曾剃头”,但是,曾国藩稳定了湖南境内的秩序,使民众可以安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