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怪人怪事

曾国藩为什么杀鲍超

时间:2018-08-07 20:38:56

导语:因为英勇善战被曾国藩赏识,因为军纪涣散又被曾国藩撤营!曾国藩对鲍超真可谓又爱又恨!可是曾国藩为什么杀鲍超呢?鲍超怎么死的呢?曾国藩为何湘军第一悍将鲍超下毒手呢?因英勇善战,鲍超深受曾国藩、胡林翼赏识。就笔者所掌握的史料来看,曾国藩从未有杀鲍超的念头。但鲍超所部军纪甚差,抢掠成性,且多哥老会成员,曾国藩不是很满意。尹隆河之战后,鲍超负气辞职,曾国藩即主张裁撤鲍超所部霆字营。

曾国藩为什么杀鲍超

鲍超为湘军第一悍将。1858年二郎河之战败陈玉成,1860年小池驿之战再败陈玉成,1861年洋塘之战败黄文金,1861年赤岗岭一战败刘玱林、李四福,1864年许湾之战败汪海洋,1867年尹隆河之战败赖文光,全部都是硬仗,鲍超全部取胜。

因英勇善战,鲍超深受曾国藩、胡林翼赏识。

鲍超虽作战勇猛,但军纪败坏,郭嵩焘说他“所过残灭如项羽”。陕西巡抚刘蓉曾写信给曾国藩,庆幸“霆军”不入陕:“鲍军无意西来,所过又多残暴,诚不愿其复至,恐如梳如篦,遂至如剃,则困苦尤所难堪。”曾国藩的好友王柏心之子王家仕更痛斥鲍超“军无纪律,旌旗所过,仅存焦土”,“至若一时将帅,使东南数千里民之肝脑涂地,而诸将之黄金填库,民之妻孥亡散,而诸将之美女盈门。”

1867年正月15日,淮军主将刘铭传与鲍超的霆军约定于巳时会师湖北尹隆河(永隆河),进击捻军,未料刘军争功提前于弗晓卯时即朝战场开拔,途中遇伏,总兵唐殿魁、田履安阵亡,刘铭传本人几乎被俘虏。随后,鲍超的援军即时出现拯救了淮军,清军反败为胜。此役清军歼灭捻军部众近万人,捻军共约八千人,军马五千匹被俘,史称尹隆河之战。经此战后霆军遭朝廷不公遣散,鲍超愤极去职,退出军队十一年之久。

鲍超负气辞职,曾国藩即主张裁撤鲍超所部霆字营。

咸丰八年(1858年)冬,陈玉成在安徽三河全歼六千湘军,统将李续宾自杀。明年春,在官亭生擒李孟群。至此,陈玉成惺惺相惜的三位湘军名将已被他收拾掉两个,接下来,该轮到鲍超了。咸丰九年(1859年)十二月,鲍超率三千人驻小池驿,助攻潜山。陈玉成率兵五万来援,连营百馀里,修堡数百座,将霆军围得严严实实,拟以此役终结他个人对三位湘军名将的“仰慕”。陈玉成兵力占绝对优势,却不急于进攻,这是他高明之处。最大的恐惧,乃是对恐惧的恐惧;玉成老于军事,盖欲以猫捉老鼠的姿态,彻底摧毁霆军的士气。除夕日,霆军外出砍柴的一队炊事兵被陈军俘虏,这是两军对峙半月以来陈军首次军事行动。警报传到中军帐,鲍超沉吟片刻,传令:晚餐聚饮,并召戏班演剧。入席后,戏班曲目都是“古昔英雄名将战场健斗奏凯”的故事,观者以之下酒,皆为神往。

待到酒酣时,震耳金鼓之声一变为“丝管清幽之曲”,鲍超以此为背景音乐,起立致问:“日间探报,我营有人被俘,其事将如何?”冷不丁这么一问,众人一懵,旋有人长叹,曰:“死矣。”鲍超又问:“死?太容易了。只是,是毒死呢,勒死呢,还是被砍死呢?大家说说,怎么个死法爽一点?”此语峭冷,甚于腊月寒风,立时让众人清醒;此语又悲壮,足以激发勇气。立时便有人站出来,大声说:“吾诚死!吾拚一死冲贼,或贼死,吾犹可不死!”鲍超拊掌大笑,说声:“好男子!”旋又开始第二轮激励:“营中兄弟三千人,战而乐者,老子跟他一起去;怯而伏者,可以就地退伍,老子与他喝一杯离别酒!”随即吩咐各营统计欲战欲留人数,结果:无一人愿留营。于是,在新年甫至、天仍未曙之际,三千霆军一齐冲出营门,以军人特有的方式向陈玉成“恭贺新禧”。霆军此次突围,挑的是敌营驻军密集之处,十分高明。若冲击人少处,敌援很快就可再次组织包围,前功尽弃,徒劳无益;而冲击人多处,敌军仓猝接战,易致奔逃,一旦敌军奔逃,则阵脚大乱,反不易迅速组织包围。果然,一冲之下,陈军“大溃,相率奔避”,霆军成功突围。

u=1437479678,125129939&fm=21&gp=0.jpg

曾国藩为什么杀鲍超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来最终的结果了。当有识之士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不停涌动的暗流。早在两年前,当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就派人送过一封密信给曾国藩。既然是密信,那么左宗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左宗棠跟曾国藩闹了一辈子的别扭。左宗棠自负聪明绝顶,向来也被天下人视为奇士,像林则徐、陶澍等名臣向以“国士”视之,晚清后来更是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可左宗棠考试运不好,他觉得曾国藩比自己笨得多。却在科举中屡屡高中,而自己连考个举人都很勉强,不由不叹命运的不公,所以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因为左宗棠的这种心理,所以他总是跟曾国藩过不去,而曾国藩口才不如他,吵起架来总是要落下风,所以曾国藩对左宗棠也每以克星视之。

现在这个克星居然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自己。左宗棠请胡林翼转交给曾国藩一封密信,信的内容是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尤其是下联这句“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一见,可谓触目惊心。因为问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借扑灭太平军之势,趋势反了满清,夺了天下!别看我老左平常喜欢跟你较劲,但你要反,我还是会唯你马首是瞻,还是把你当大哥!

据说曾国藩看完密信后,面色沉重,沉吟半晌不语。后来过了很久,才拿起笔来在这八个大字上改了一个字,然后交还胡林翼,胡林翼又转给了左宗棠。据说左宗棠看了曾国藩的回复后,冷笑一声,什么也没说,把这封只改了一个字的密信放火上烧了。那么,曾国藩到底改了哪一个字呢?是那个“似”字,他把“似”字改成了“未”字,于是这句话就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意思也很明确:兄弟,我不当老大很多年!不要迷恋哥,哥也只是个传说!这种造反的事儿,我是坚决不做的!

而且,胡林翼在转还这封信的时候,还附有他自己的一句话,叫:“一似一未,我何词费!”说明他和左宗棠一样,也想劝曾国藩造反,可见了曾国藩改字表明不反的心迹后,也颓然无话可说。但即使无话可说,胡林翼还不死心,他后来专门写了封密信给曾国藩,信中只有一句话:“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意思是说,就算不取天下,至少我们湘军可以独占东南,划江而治,只要你曾公有意,湘军上下,莫不舍生相从!可曾国藩还是不为所动。

此后不久,曾国藩手下水师主帅,也是晚清政坛最忠诚、最廉洁自律的奇男子、大丈夫彭玉麟也派人给曾国藩送来密信,说:“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只把胡林翼的话改了两个字,可见左、胡、彭之间都是有默契的,那还是让曾国藩造反。因为趋势很明朗,胡、彭的意思是打下天京之后,就算不趁势打过长江去、打到北京去,依我们的实力,占据东南半壁江山,清廷拿我们也是没办法的。

曾国藩接到彭玉麟的劝反信时,正在自己的帅船上,据当时在身边的亲信内巡抚官倪人垲回忆说,曾国藩当时看完信后,连连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说完,把信揉吧揉吧,一张口,塞嘴里嚼烂掉,当时就把这封劝反信吞下去了。不久,又有一位天下闻名的大名士来湘军大营拜会曾国藩,此人是后来写了《湘军志》的王闿运。王闿运学问很大,辛亥革命后曾经做过清史馆的馆长。

但他自己自诩最擅长的学问是帝王之学,就是教别人如何称王称霸。他跑到曾国藩这里来,两个人关起门来大谈王霸之道。曾国藩默然不语,王闿运口若悬河。王闿运颇有纵横家的风范,讲到动情处,仿佛风云际会,要为曾国藩造反称帝指一条明路。王闿运讲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曾国藩一语不发,只是皱着眉头用手蘸着茶水在茶几上不停地写写划划。讲了一阵,下人来禀报,说有要客来拜访,曾国藩听了对王闿运拱拱手说:“先生请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说完,一个人就出去了。

王闿运这才发现曾国藩蘸着茶水在几案上写的字竟然全是:“妄!”王闿运知道再说什么也没用,只好飘然而去。所以他后来写《湘军志》的时候,从情绪上对曾国藩还是非常有抵触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造反劝谏就不是个体行为了,而是一场群体行为。据说就在湘军攻下天京之后,清政府开始对湘军警惕起来,江北各处绿营和八旗都有紧张布防的迹象。而清政府更是第一时间派了钦差大臣来南京,名为犒赏,实为暗查。另一方面,攻下天京的湘军将领曾国荃,虽然是曾国藩的亲弟弟,也因为纵兵劫掠并放跑了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受到朝廷的点名批评,另外户部还要审计湘军的账目。这一下湘军内部群情汹汹,尤其是曾国荃部就起了拥立曾国藩效仿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心。

传说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这四位顶尖的人物,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经有过一场密谋,被称为玄武湖会议。之后曾国荃率三十多位湘军的高级将领来见曾国藩。曾国藩对弟弟和手下这批将领的意图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大家见曾大帅不肯出来相见,更是群情激动,反复让人进内府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也坚决不出来见大家。后来僵持了半天之后,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据说所有人看到这副对联之后,有的感慨,有的摇头,有的叹息,甚至还有人热泪盈眶。最后曾国荃说了一句话:“大家什么也不要再讲了,今天的事儿以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老九一人担当好了。”如此一说,众人才纷纷散去。

那么,曾国藩到底写了一幅什么的对联,居然可以让要拥立他造反的这些将领们心甘情愿地散去?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是“倚天照海花无数”,下联是“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般人都以为这幅名联出自曾国藩之手,事实上这副对联只是一个集联,上联是苏东坡诗中的一句话,下联是王安石诗中的一句话,曾国藩各取其一,放在一起,居然妙对天成!

那么这两联到底是说的什么呢?竟然能让一场群情汹汹的谋反消弭于无形!下联“流水高山心自知”还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上联这句“倚天照海花无数”。“倚天”是站在绝高之处。能背倚长天,可见其高,一个人站在绝高之处,面对的却是容纳百川的大海,这时候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阳光照在大海上,可谓气象万千。虽然气象万千,因为观海之人有倚天之高。

所以再奇诡、再惊人、再诱惑的景象,也不能动摇其志、动摇其心,所以下联有曰“心自知”,而这种自知之心实在有“高山流水”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窥见的。曾国藩这副对联依然说的是自己决不造反的决心,并把不造反的理由也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我自有心中的坚持,自有人生的境界,那些如“花无数”一般的绚丽景象对我是没有诱惑力的。

流水高山心自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曾国藩心胸之豁达可想而知,或许,年过半百的他已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了吧。

湘军攻破金陵后,曾国藩为什么允许部下烧杀抢掠?

清朝对汉人防范甚严,特别是兵权,汉族团练武装的湘军迟早会被解散,参加湘军的很多人肯定不光是为了军饷,但靠军功清政府肯定给不了什么,更不会给他们每人一个旗人待遇,什么也得不到,功劳又大最终还要被解散,曾文公心里很清楚,要想攻克天京,又要平稳过渡,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就是抢,一举数得。记得一位湘军将领的治军方略:爱才如命,杀人如麻,挥金如土。汉人在满人朝廷带兵的无奈之举。

因为清政府对汉人防范,湘军最终只能解散,但这些人打仗肯定不光是为了军饷,清朝也不会给他们旗人待遇,曾国藩的办法不错,那就是破城之后抢,然后解散,一举数得,记得一位湘军将领的带兵方略:爱才如命,杀人如麻,挥金如土。

曾国藩 是为求自保,自坏名声。

为自保,祸害几十万百姓,曾剃头的日记赤裸裸的杀戮残暴,多杀少俘。儒将也配!

曾国藩,历史对他的评价就是残暴,只是曾国藩治家有方,只是学他好的一面,生活在封建社会好多都是身不由已,就好比萧何自辱以求自保

别拿自保说事 一 杀人不是为了坏名声 贪污更好 萧何用过 钱财比人命重要吗? 二 曾国藩的思想对清廷忠诚 对起义军残暴 这不是大义 左宗棠在陕甘清剿回乱也没有无差别的屠杀 而是剿抚并用 恩威并施 曾国藩丧心病狂 只是因为他笃信的儒教 他崇尚的社会制度理念 将被摧毁替换 这是根本原因 三曾国藩真心不是什么厌恶为善的人 他教的的成功学自保学 杀人太多自知罪孽深重 为保后世子孙

历史上很多人都这样做。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

也是一样的。

7楼随风逐云

你的意思是,用枪的都是土匪,打仗都是侵略?是非不分,混淆概念。玩文字游戏,搞辩论会有意义,你有话明说。革命就是革命,大土豪分田地广大人民的胜利,你不开心啊,很好,我们很开心。我家也是被平均的,但是我们爱党爱国

曾公自污保身而已。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因功高盖主而又志行高洁被君王猜忌、同僚打击落得家破人亡的例子不胜枚举,越国的文种、宋国的狄青、岳飞就是最好的例子,秦国王翦,汉代萧何、明代刘基却因自己败坏名声而得以善终。当时湘军实力冠绝天下,统治者又是满洲人,自然不放心,曾公让湘军这么胡来,一来搞垮了军队最总要的纪律,自废武功让统治者放心,二来让跟随多年的子弟们可以富足的过完下半生。

在中国损失一亿人口,再灭清朝,全国会失控。会再死一亿人。当时的形势根本不是可以想象的。灭了太平天国,太平军余部还有一百万以上,而同期捻军百万。西北穆斯林圣战军百万以上,贵州苗军五十万。云南穆斯林圣战军五十万。四川乱军数十万。贵州汉族起义军数十万,西北汉族乱军数十万。广西乱军30万。广东数百万人在自相残杀。连台湾土著也在搞屠杀,派兵数万,多年不克。,

这些各种名目的乱军,每一支人数都多于湘军。曾国藩嫡系不过四万人,有同盟关系的仅8万人,其他的不归他统属。攻下北京,易于反掌。五千,一万人骑马北上,绕过所有城市,直接跑到北京城下,几天就能攻克。问题是这种斩首行动。带来的后果是,乱军更加蜂起。都会割据立国。什么伊斯兰国,苗国。大汉国等等。大成国。而实际上所有乱军都有各自国号。广西叫大成国。西北和云南叫伊斯兰国。这些国独立也好,问题是他们也要开疆扩地,不过是只要土地,不要人口。

那是一个血流成河的时代。

那个时代并不是革命。而是互相屠杀的时代。

太平军军事骨干就是杀出湖南的16万青壮,是他们让太平军成了大势。而追击他们的十多万青壮都是他们的老乡。这是让人无语的。

而且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另外 清朝当时在南京周边布置了重兵。。。

清政府不仅限制曾国藩的权利和爵位,而且在军事上暗中早有切实布置,以时时防范。自咸丰五年以来,清政府就令湖广总督官文虎踞长江上游的武昌监视控制曾国藩集团,还令都兴阿、富明阿先后任江宁将军,统带冯子材等军,驻扎扬州、镇江一带。僧格林沁率满蒙马队及陈国瑞等军驻扎皖北一带,监视东南,形成对曾国藩湘军的钳制与包围之势。如此,曾若有异动,四面围剿便可展开。

53楼窦宪

还有,被俘的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曾表示,如果曾国潘愿意取满清而代之,他愿意召集自己的部下追随曾国潘。当然,李秀成的这些话不能全信,但只要曾国潘放了李秀成,早被被湘军的战斗力打怕了李秀成还敢与曾国潘的湘军为敌?他与湘军这样一支拥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死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就算是没有像自己当初所说的那样追随曾国潘,至少也会保持中立,而这一支保持中立的武装势力,自然也就成为了一支牵制江南地区忠于满清军队的重要力量。

第一 湘军战斗力的确出众,但是绝对没有 那么高不可攀。。。

天京事变后,整个组织涣散,信仰崩溃,太平军,战斗力低下,还有 三河镇大捷 三河镇大捷之前,李续宾区区6000人马,就能在在江西安徽横冲直闯、最后要引来10万的太平军来攻

滥封王后,太平军的战斗力更差,裹挟流民,疏于训练,往往数万10万众,还不如万八千正规军的战斗力。。。

第二

所谓 李秀成投降而活命,然后 一起造反 这个肯定不能。。按照当时的历史情况,士绅阶层更加支持清朝。。。但是这些士绅官僚,也是日后辛亥革命的主力。。。

淮军就是当地上海的士绅出钱,雇佣了3条英国轮船请过来的。太平军只打清人,洋人的东西,“长毛”们是不会轻易动手的。这样,精选出的9000淮军,从4月5日起,先后分七批陆续运抵黄浦江。

而且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另外 清朝当时在南京周边布置了重兵。。。

清政府不仅限制曾国藩的权利和爵位,而且在军事上暗中早有切实布置,以时时防范。自咸丰五年以来,清政府就令湖广总督官文虎踞长江上游的武昌监视控制曾国藩集团,还令都兴阿、富明阿先后任江宁将军,统带冯子材等军,驻扎扬州、镇江一带。僧格林沁率满蒙马队及陈国瑞等军驻扎皖北一带,监视东南,形成对曾国藩湘军的钳制与包围之势。如此,曾若有异动,四面围剿便可展开。

52楼窦宪

你所说的那些布置在南京周围的清军都是些什么军队?是八旗军还是指绿营兵,这些军队能有多大的战争力?这些军队连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的后期的那些太平军都打不过,你还指望这些军队能战胜比太平军还有战斗力的湘军?至于那个左宗棠,传说他在初期还投过太平军,他后来是由于不太赞成太平军的宗旨才最后离开太平军的,他能投奔太平军就说明他还是具有一定的汉民族的民族感情的,这样的人在看到曾国潘造满清的反时,他会站在满清的一边与曾国潘为敌?至于说李鸿章,你别忘记,李鸿章当初成立淮军时间,重要的干部都是从湘军那里过去的,这样的军队会与自己原来的战友为敌?

第一

这些部队战斗力,应该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冯子材,僧格林沁,陈国瑞等人都是清军能将,所属部队也是能打的,在对太平天国镇压中,屡败太平军,立战功

第二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交恶

湘军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向朝廷奏报克复金陵,所有悍贼被一网打尽,并特别指出,城破后,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这就突显了曾国藩对太平军有攻克全功。不料想几乎在同时,左宗棠也向朝廷上了一个奏折,称据金陵逃出难民供出伪幼主洪福填于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一日由东坝逃至广德,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伪幼主名号,召集太平军余众。朝廷看到左宗棠奏报后,对曾国藩大为不满,认为曾国藩奏洪福填积薪自焚茫无实据,而且天京的太平军已被斩杀净尽的说法也不可靠,清廷让曾国藩从重参办防范不力的湘军将士。

左宗棠的这一唱对台戏的奏折,无疑是刺向曾国藩的一把利剑。曾国藩平生自诩以诚信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则无异于欺君罔上,这是曾国藩万万不能容忍的。于是曾国藩上折反驳左宗棠,称洪福填可能已死,而黄文金为纠合太平军余众伪称尚存这是古来常有之事。左宗棠所称天京城破后,洪福填率三千人逃出,不足为据。而且声言当初左宗棠攻克杭州,有太平军十万之众全数逃出,尚且不被查办,这次逃出几百人也应暂缓参办。言外之意指左宗棠虚张声势,不过是邀功请赏。

左宗棠看到此奏后,怎肯善罢甘休,于是又上书数万言为自己辩解,对曾国藩言词激烈,口诛笔伐。至此曾左二人的关系已不可挽回,虽然左宗棠口口声声称此后公事仍与曾国藩和衷商办,不敢稍存意见,但二人的私交已恩断义

而且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另外 清朝当时在南京周边布置了重兵。。。

清政府不仅限制曾国藩的权利和爵位,而且在军事上暗中早有切实布置,以时时防范。自咸丰五年以来,清政府就令湖广总督官文虎踞长江上游的武昌监视控制曾国藩集团,还令都兴阿、富明阿先后任江宁将军,统带冯子材等军,驻扎扬州、镇江一带。僧格林沁率满蒙马队及陈国瑞等军驻扎皖北一带,监视东南,形成对曾国藩湘军的钳制与包围之势。如此,曾若有异动,四面围剿便可展开。

还有,被俘的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曾表示,如果曾国潘愿意取满清而代之,他愿意召集自己的部下追随曾国潘。当然,李秀成的这些话不能全信,但只要曾国潘放了李秀成,早被被湘军的战斗力打怕了李秀成还敢与曾国潘的湘军为敌?他与湘军这样一支拥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死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就算是没有像自己当初所说的那样追随曾国潘,至少也会保持中立,而这一支保持中立的武装势力,自然也就成为了一支牵制江南地区忠于满清军队的重要力量。

而且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另外 清朝当时在南京周边布置了重兵。。。

清政府不仅限制曾国藩的权利和爵位,而且在军事上暗中早有切实布置,以时时防范。自咸丰五年以来,清政府就令湖广总督官文虎踞长江上游的武昌监视控制曾国藩集团,还令都兴阿、富明阿先后任江宁将军,统带冯子材等军,驻扎扬州、镇江一带。僧格林沁率满蒙马队及陈国瑞等军驻扎皖北一带,监视东南,形成对曾国藩湘军的钳制与包围之势。如此,曾若有异动,四面围剿便可展开。

你所说的那些布置在南京周围的清军都是些什么军队?是八旗军还是指绿营兵,这些军队能有多大的战争力?这些军队连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的后期的那些太平军都打不过,你还指望这些军队能战胜比太平军还有战斗力的湘军?至于那个左宗棠,传说他在初期还投过太平军,他后来是由于不太赞成太平军的宗旨才最后离开太平军的,他能投奔太平军就说明他还是具有一定的汉民族的民族感情的,这样的人在看到曾国潘造满清的反时,他会站在满清的一边与曾国潘为敌?至于说李鸿章,你别忘记,李鸿章当初成立淮军时间,重要的干部都是从湘军那里过去的,这样的军队会与自己原来的战友为敌?

第一、如果网友要给湘军安上“清廷走狗”的罪名,那么太平军又是个什么玩意?

马克思就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孙中山指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梁启超评价:“所谓太平天国,所谓四海兄弟,所谓平和博爱,所谓平等自由,皆不过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实与中国古来历代之流寇毫无所异。”

第二、湘军初兴之时,太平军已成气候。清军的绿营和八旗兵被太平军打的七零八落。由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性质是“勇”(民兵)而不是“兵”(正规军)!这只由农民加秀才组成的“民间队伍”装备、粮饷皆靠自筹!让湘军舍死玩命的原动力就是——曹操说的“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第三、湘军与太平军的争斗的实质:就是封建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各为其主的残酷杀戮!那来的那么多的“主角光环”?

第四、作为当世大儒、实干兴邦的曾国藩,其个人魅力远比欺名盗世、荒淫无耻的洪秀全高尚的多。

湘军本来就没拿朝廷一分钱军饷,全靠打下地盘设置厘金和劫掠来填补军饷,破城劫掠已经成为一种激励手段;现代人也别站在道德高度去指责曾国藩,在当时情形下如果没有军饷和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由农民组成的湘军又如何去对抗横扫东南八省的太平军呢

别人不敢造满清的反是因为当时自己没具有这样的实力,不像那个曾国潘在拥有了能取满清的实力后,还是不敢造反,所以说曾国潘永远也只是一个只配当奴才的命,是一条狗。

满清当时在南京的周边布置了重兵。。

而且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

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

另外 清朝当时在南京周边布置了重兵。。。

清政府不仅限制曾国藩的权利和爵位,而且在军事上暗中早有切实布置,以时时防范。自咸丰五年以来,清政府就令湖广总督官文虎踞长江上游的武昌监视控制曾国藩集团,还令都兴阿、富明阿先后任江宁将军,统带冯子材等军,驻扎扬州、镇江一带。僧格林沁率满蒙马队及陈国瑞等军驻扎皖北一带,监视东南,形成对曾国藩湘军的钳制与包围之势。如此,曾若有异动,四面围剿便可展开。

别人不敢造满清的反是因为当时自己没具有这样的实力,不像那个曾国潘在拥有了能取满清的实力后,还是不敢造反,所以说曾国潘永远也只是一个只配当奴才的命,是一条狗。

造反不是看实力,而是靠气节。

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什么实力吗?朱元璋呢?

相反文天祥靠的是什么?

阎应元、李来亨、李定国靠的又是什么?气节而已。

别拿曾国潘与刘邦,朱元璋来比,前者就是在具有取满清而代之的实力时,都不敢,也就更不用谈什么造反了,曾国潘的气量充其量也就只配永远当异族统治者的狗。刘邦,朱元璋就是在还没拥有力量的时期都敢造反,更敢在自己的实力强大后,开创一个新的朝代。就这一点来说,曾国潘连给刘邦,朱元璋提鞋都不配。

在这里提醒你:洪秀全不是什么邪教头子,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事迹已被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远受中国人民的敬仰,怎么,你不服气?你不服气能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这段记录抹去吗?

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别的不说2700多个王就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后宫88个妃,给普通臣民禁欲也是至今没有任何争论的史实。其所作所为是非自有公论,不管他出现在那里。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林则徐是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为什么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去抗英,而是奉诏还朝?为什么临死还去镇压太平天国?

曾国藩不造反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太平天国14年,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破坏严重,死人太多。人心思定,有几个你的下属铁了心跟你造反?还有你知道1864年曾国藩多少岁了吗?你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吗?

时势造英雄,刘邦、朱元璋都是草根革命,家天下的终极代言人,所以他们一来台就搞同性分封制,这是历史的倒退,所以都有内乱,他们都大杀功臣,所有才有后世的恶名。

能以太平天国领导人后期的一些腐朽生活就否定太平天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刘邦,朱元璋此两人在起义成功后还不是同样成为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们两人中哪个不拥有众多的后妃?你怎么不以此两人后期的腐朽生活来否定他们的革命成就?你可真会使用双重标准来否定太平天国呵。中国就算是后来成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王朝,只要这个政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要比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强。

曾国藩如果当时取满清而代之了,你觉得中国还会出现像1895年那样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吗?还会出现像1900年那样的庚子之变吗,中国只要避免了这两场灾祸,小日本就得不到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也就不会在中国的东北领土上出现1905年的日俄战争,这样到了20世纪30年代,小日本也就不可能拥有对中国的全面技术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小日本或许不敢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就算它发动了,中国军民的损失也不会那么大,我中华民族也就能避免出现伤亡3500多万人口,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美元那场浩劫。你自己计算一下,中国人民是临时忍受一下1864年推翻满清的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大,还是承受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才结束的抗日战争所蒙受的损失大?

林则徐也和那个洪秀全一样,自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以他们的这一点个人局限,面否定,抹杀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功劳。

还“有几个你的下属铁了心跟你造反?”你学过历史没有?当曾国潘所率领的那个湘军在占领南京,满清“表彰”曾国潘功绩的所谓“圣旨”宣读后,丝毫也没有执行自己当初所承诺的“谁攻下金陵,就封谁为王”的意思时,以曾国潘自己弟弟曾国荃为首的一大批湘军将领都劝曾国潘造反,他的一个谋士在此之前,早就用一个打油诗“东南半壁无主,我师意下如何”的方式,劝曾国潘造反,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曾国潘如果造反,没有几个下属会铁了心跟他造反?不仅它的部下会跟随他造反。就是当时那个被俘的李秀成都表示过,如果曾国潘取满清而代之,他愿意收集自己的部下,跟随曾国潘造反。由此可见,当时推翻满清统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地主阶级虽然会反对农民起义,但他们绝对会拥护一个汉人自己的政权来取代异族统治。

一、太平天国不是后期开始腐败,从还没建国的造反开始,永安封王,洪秀全就没老实。

二、洪秀全是自己如何?对臣民又如何?朱元璋和和刘邦除了杀功臣这一点之外,基本是一视同仁的。就你洪秀全自己可以随意妄为,下属确有诸多的非情理待遇?

三、自古以来悍将造反就是常事。但是士兵是否跟你造反?百姓是否跟你造反?自1840年以后中国历次内战、外战,看起来都是死伤不少,实际多数都是逃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上至亲王裕谦,下至定海县令姚怀祥,一百多名官员无一投降,自杀、殉国比比皆是,为什么失败了?抗日期间更是如此,南京大屠杀里有20万失去军人气节的俘虏。秦末、元末那是暴政和异族压迫的实在不行了,活不了了。清末则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能写出猛回头和警世钟的一班中华杰出人物不能救中国的根本道理。你发动不了群众。

满清近三百年,谁不是奴才?有骨气的都在那个甲申年后尽忠了。

别人不敢造满清的反是因为当时自己没具有这样的实力,不像那个曾国潘在拥有了能取满清的实力后,还是不敢造反,所以说曾国潘永远也只是一个只配当奴才的命,是一条狗。

造反不是看实力,而是靠气节。

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什么实力吗?朱元璋呢?

相反文天祥靠的是什么?

阎应元、李来亨、李定国靠的又是什么?气节而已。

别拿曾国潘与刘邦,朱元璋来比,前者就是在具有取满清而代之的实力时,都不敢,也就更不用谈什么造反了,曾国潘的气量充其量也就只配永远当异族统治者的狗。刘邦,朱元璋就是在还没拥有力量的时期都敢造反,更敢在自己的实力强大后,开创一个新的朝代。就这一点来说,曾国潘连给刘邦,朱元璋提鞋都不配。

在这里提醒你:洪秀全不是什么邪教头子,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事迹已被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远受中国人民的敬仰,怎么,你不服气?你不服气能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这段记录抹去吗?

43楼北京的大头

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别的不说2700多个王就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后宫88个妃,给普通臣民禁欲也是至今没有任何争论的史实。其所作所为是非自有公论,不管他出现在那里。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林则徐是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为什么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去抗英,而是奉诏还朝?为什么临死还去镇压太平天国?

曾国藩不造反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太平天国14年,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破坏严重,死人太多。人心思定,有几个你的下属铁了心跟你造反?还有你知道1864年曾国藩多少岁了吗?你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吗?

时势造英雄,刘邦、朱元璋都是草根革命,家天下的终极代言人,所以他们一来台就搞同性分封制,这是历史的倒退,所以都有内乱,他们都大杀功臣,所有才有后世的恶名。

能以太平天国领导人后期的一些腐朽生活就否定太平天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刘邦,朱元璋此两人在起义成功后还不是同样成为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们两人中哪个不拥有众多的后妃?你怎么不以此两人后期的腐朽生活来否定他们的革命成就?你可真会使用双重标准来否定太平天国呵。中国就算是后来成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王朝,只要这个政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要比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强。

曾国藩如果当时取满清而代之了,你觉得中国还会出现像1895年那样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吗?还会出现像1900年那样的庚子之变吗,中国只要避免了这两场灾祸,小日本就得不到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也就不会在中国的东北领土上出现1905年的日俄战争,这样到了20世纪30年代,小日本也就不可能拥有对中国的全面技术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小日本或许不敢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就算它发动了,中国军民的损失也不会那么大,我中华民族也就能避免出现伤亡3500多万人口,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美元那场浩劫。你自己计算一下,中国人民是临时忍受一下1864年推翻满清的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大,还是承受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才结束的抗日战争所蒙受的损失大?

林则徐也和那个洪秀全一样,自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以他们的这一点个人局限,面否定,抹杀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功劳。

还“有几个你的下属铁了心跟你造反?”你学过历史没有?当曾国潘所率领的那个湘军在占领南京,满清“表彰”曾国潘功绩的所谓“圣旨”宣读后,丝毫也没有执行自己当初所承诺的“谁攻下金陵,就封谁为王”的意思时,以曾国潘自己弟弟曾国荃为首的一大批湘军将领都劝曾国潘造反,他的一个谋士在此之前,早就用一个打油诗“东南半壁无主,我师意下如何”的方式,劝曾国潘造反,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曾国潘如果造反,没有几个下属会铁了心跟他造反?不仅它的部下会跟随他造反。就是当时那个被俘的李秀成都表示过,如果曾国潘取满清而代之,他愿意收集自己的部下,跟随曾国潘造反。由此可见,当时推翻满清统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地主阶级虽然会反对农民起义,但他们绝对会拥护一个汉人自己的政权来取代异族统治。

也只有常凯申那样的人崇拜。它是有像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那样的功绩,还是像李鸿章那样办过洋务运动?

满清近三百年,谁不是奴才?有骨气的都在那个甲申年后尽忠了。

别人不敢造满清的反是因为当时自己没具有这样的实力,不像那个曾国潘在拥有了能取满清的实力后,还是不敢造反,所以说曾国潘永远也只是一个只配当奴才的命,是一条狗。

别拿曾国潘与刘邦,朱元璋来比,前者就是在具有取满清而代之的实力时,都不敢,也就更不用谈什么造反了,曾国潘的气量充其量也就只配永远当异族统治者的狗。刘邦,朱元璋就是在还没拥有力量的时期都敢造反,更敢在自己的实力强大后,开创一个新的朝代。就这一点来说,曾国潘连给刘邦,朱元璋提鞋都不配。

在这里提醒你:洪秀全不是什么邪教头子,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事迹已被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远受中国人民的敬仰,怎么,你不服气?你不服气能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这段记录抹去吗?

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别的不说2700多个王就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后宫88个妃,给普通臣民禁欲也是至今没有任何争论的史实。其所作所为是非自有公论,不管他出现在那里。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林则徐是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为什么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去抗英,而是奉诏还朝?为什么临死还去镇压太平天国?

曾国藩不造反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太平天国14年,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破坏严重,死人太多。人心思定,有几个你的下属铁了心跟你造反?还有你知道1864年曾国藩多少岁了吗?你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吗?

时势造英雄,刘邦、朱元璋都是草根革命,家天下的终极代言人,所以他们一来台就搞同性分封制,这是历史的倒退,所以都有内乱,他们都大杀功臣,所有才有后世的恶名。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这个都是惯例,只是多与少,轻与重的问题

相关文章
马航mh370失联真相天涯
马航mh370失联真相天涯

导语:马航mh370遇难已经四年了,可是失联真相是什么?网上马航mh370失联真相天....

净空法师谈陈晓旭投胎
净空法师谈陈晓旭投胎

导语:生死轮回,万劫不复!佛学讲究修行转世六道轮回投胎重新做人!可是人死真的....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将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将

导语:从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开始长达14年的战争!为挽救中....

与地球相似99%的星球
与地球相似99%的星球

导语: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宇宙神奇吻合!是谁在操控世间万物?是谁在掌舵宇宙....

霍金发现第二个地球
霍金发现第二个地球

导语:霍金曾一度警告人类必须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如今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