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怪人怪事

蒙娜丽莎的第二张脸

时间:2018-08-09 12:31:54

导语:千奇百韵,你绝没想到蒙娜丽莎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第二张脸!都说人人都是两面人,那么蒙娜丽莎的第二张脸长什么样呢?据说蒙娜丽莎属于某个富贵家族,由于幼子夭折,因此终日不乐,达芬奇试图通过绘画的途径让她笑起来,因此这一笑就是500年,还不打折。更重要的是,最新的多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如果我们将背后隐藏的笑脸做成动画,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笑脸。

蒙娜丽莎的第二张脸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因为她的微笑是最美丽,能够让人沉沦。但是这位美丽的女人究竟是谁呢?为什么留下了这一个微笑之后就消失不见了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读蒙娜丽莎微笑之谜,赶紧戳进来了解一下吧!

达芬奇不愧是一个世界级的着名画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迷糊了全世界500年之久。1504年左右,达芬奇创造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咋看是一个女人的微笑,但事实上不是,在这幅画的背后还隐藏着第二张脸。

科学家通过多光谱扫描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绘画,他们就隐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如果我们将这些图像还原,那么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不得不佩服达芬奇的天才创作。

关于蒙娜丽莎的神秘身份,一直没有个定论,据说蒙娜丽莎属于某个富贵家族,由于幼子夭折,因此终日不乐,达芬奇试图通过绘画的途径让她笑起来,因此这一笑就是500年,还不打折。更重要的是,最新的多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如果我们将背后隐藏的笑脸做成动画,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笑脸。

帕斯卡柯特发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微笑创作时间并不确定,1504年是个推测时间,我们可以推测的仅为一个时间段,为1503年和1517年之间,而这位神秘女人则是佛罗伦萨丝绸商人的妻子。

在2004年卢米埃技术的创始人被授予扫描蒙娜丽莎微笑,在13个不同波长下穿透了油漆不同深度,形成了成千上万的虚拟图像,每一个油漆层都被细分,最终重建出笑脸的轮廓。

分析师柯特指出,当时我们没有发现隐藏的笑脸,但之后的技术升级后,找到了可疑之处。在最新的发现中达芬奇的作品有三个不同的蒙娜丽莎,第三个“隐藏的肖像”最令人惊讶,因为这是第一版的蒙娜丽莎,时间很可能在1503年,之后的数年内,达芬奇陆续在这个基础上画了第二版的蒙娜丽莎。

还有人说旋转《蒙娜丽莎》后,先在蒙娜丽莎头部右侧看见一个狮头,“随后,我(在蒙娜丽莎右肩上)发现了水牛头,心想”我的天啊“,我不敢相信自己所见,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东西”。

后来,他还在蒙娜丽莎头部左侧发现一张猿脸。皮奇里洛说,根据达·芬奇笔记的指引,从画作左侧45度角观察,蒙娜丽莎背后的小路看起来就像一条蛇。笔记中解释说,这个角度看画光线最佳,反射最少;赏画时,眼睛与画中地平线保持同一高度。

仔细研究达·芬奇的笔记,皮奇里洛认为,《蒙娜丽莎》的表现主题是嫉妒。而且皮奇里洛说,不仅达·芬奇的作品中藏着密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另外两名绘画大师提香和拉斐尔的画作以及西斯廷教堂壁画中也藏着图像。

仔细看这幅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

蒙娜丽莎微笑藏着第二张脸

达芬奇不愧是一个世界级的著名画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迷糊了全世界500年之久。1504年左右,达芬奇创造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咋看是一个女人的微笑,但事实上不是,在这幅画的背后还隐藏着第二张脸,科学家通过多光谱扫描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绘画,他们就隐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如果我们将这些图像还原,那么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不得不佩服达芬奇的天才创作。

法国工程师在偶然间发现,如果我们使用反射光线的技术可能探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是否有肖像画,这位法国工程师叫帕斯卡柯特,专注分析蒙娜丽莎的画像。

关于蒙娜丽莎的神秘身份,一直没有个定论,据说蒙娜丽莎属于某个富贵家族,由于幼子夭折,因此终日不乐,达芬奇试图通过绘画的途径让她笑起来,因此这一笑就是500年,还不打折。更重要的是,最新的多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如果我们将背后隐藏的笑脸做成动画,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笑脸。

帕斯卡柯特发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微笑创作时间并不确定,1504年是个推测时间,我们可以推测的仅为一个时间段,为1503年和1517年之间,而这位神秘女人则是佛罗伦萨丝绸商人的妻子。

在2004年卢米埃技术的创始人被授予扫描蒙娜丽莎微笑,在13个不同波长下穿透了油漆不同深度,形成了成千上万的虚拟图像,每一个油漆层都被细分,最终重建出笑脸的轮廓。分析师柯特指出,当时我们没有发现隐藏的笑脸,但之后的技术升级后,我们找到了可疑之处。在最新的发现中达芬奇的作品有三个不同的蒙娜丽莎,第三个“隐藏的肖像”最令人惊讶,因为这是第一版的蒙娜丽莎,时间很可能在1503年,之后的数年内,达芬奇陆续在这个基础上画了第二版的蒙娜丽莎。

关于蒙娜丽莎神秘的笑脸之谜目前正在有计算机来破解,人工智能分析可以彻底揭开画像背后的故事。目前这个团队有40人,都是精通肖像创作和计算机的专家,达芬奇在画像中隐藏的故事很快会被揭开。

“分析这幅画的各个图层,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这几幅不同的作品是达芬奇为不同的雇主而画,最终呈现的《蒙娜丽莎》可能只是个想象中存在的人,而不是真实的肖像画。”

五百多年来,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因神秘身世引世人遐想。近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科特(Pascal Cotte)宣称,他利用光反射技术,发现《蒙娜丽莎》画像下暗藏一幅女性肖像画,与现在看到的蒙娜丽莎长相截然不同,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丽莎”。

科特的这一发现成为12月8日在上海开幕的“天才达芬奇”世界巡回大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昨天,他本人也来到开幕现场,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受此启发,美术史学家安德鲁·格雷厄姆-迪克森(Andrew Graham-Dixon)专门制作了一档BBC纪录片《蒙娜丽莎的秘密》,聚焦《蒙娜丽莎》的历史研究文献以及科特的最新研究成果。节目将于格林威治时间12月9日21点在BBC2套播出。

帕斯卡尔·科特(右)和安德鲁·格雷厄姆-迪克森

达芬奇在1503年至1517年间创作了《蒙娜丽莎》,期间他先在佛罗伦萨,后又辗转到了法国。对于蒙娜丽莎的身份一直颇有争议。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画中人是丽莎·盖拉蒂妮(Lisa Gherardini),佛罗伦萨一名丝绸商人的妻子。

但是科特称,他的发现将挑战这一说法。他认为,他重建的画作背后的形象才是达芬奇最初画的“丽莎”,而人们看到的《蒙娜丽莎》中的女人,其实是另一个人。“这一结果打破了许多传说,甚至将永远改变我们对达芬奇杰作的欣赏眼光。当我完成对丽莎·盖拉蒂妮的重建工作后,我站在这幅画像前,她与今天人们看到的蒙娜丽莎完全不同。不是同一个女人。”

科特是巴黎卢米埃技术(Lumiere Technology)的联合创始人。2004年10月,科特获得法国政府与卢浮宫的准许,将《蒙娜丽莎》的画作从墙上取下并卸下画框进行科学分析。他用自己发明的240兆像素的“多光谱”摄影机对画像进行扫描。

科特还发明了一种“分层放大技术”(Layer Amplification Method, LAM),该技术可借由光线反射对画像做层层分析,产生超过1650帧图像。科特称,该技术将一系列强光投射到画上进行研究。然后,相机会测量光的反射,通过这些测量数据,科特可以完成各个图层的重建工作。

科特花了十年时间,将这1650帧像一一研究,最终发现,《蒙娜丽莎》是由四幅画像叠加出来的。

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

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在第三层里,达芬奇将其改为了《丽莎·格拉迪尼肖像》,科特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这也就是他所认为的“画中画”。他称画中蒙娜丽莎眼睛看向了一边,同样带有一丝神秘的微笑。

第四层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蒙娜丽莎》。科特称,达芬奇发明了一种掩盖技术,通过在头部及身体上巧妙地覆盖一层面纱,而遮盖住了之前的衣着和发饰,完全改变了之前的画像。

帕斯卡尔·科特展示十年来对《蒙娜丽莎》的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蒙娜丽莎受到了诸多科学测验,包括使用红外检测和多光谱扫描。但是科特称,他的技术可以更深入地洞察画作。“我们现在可以准确地分析这幅画的各个图层,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我们还可以重建整幅画创作的整个时间表。”

科特认为,这几幅不同的作品是达芬奇为不同的雇主而画,最终呈现的《蒙娜丽莎》可能只是个想象中存在的人,而不是真实的肖像画。

对于科特的这一研究,卢浮宫方面拒绝作出评论,不过仍然争议颇大,引发了达芬奇研究专家的意见分歧。

英国广播公司艺术编辑威尔·冈佩茨(Will Gompertz)称,“我持怀疑态度。艺术家采用夸张手法作画是很常见的事情,画中人也往往会要求艺术家作出改变。所以在蒙娜丽莎背后有一些底画不足为奇。技术生成的数据可以做开放性解释,仍然需要分析和学术实证,而不是凭一家之言。我认为卢浮宫对此不予置评的做法已经说明了一切。就像名人一样,《蒙娜丽莎》作为全球最有名的画作同样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故事。正因此,才需要格外谨慎。”

牛津大学艺术历史系名誉教授马丁·坎普(Martin Kemp)也不认同。“科特的画像巧妙地展现了作画过程中达芬奇的思考演变过程。但是如果认为画像背后还隐藏了画像,是站不住脚的。我不认为不同的图层代表了不同的画像,应该是绘画时的持续演变过程。所以我敢肯定,蒙娜丽莎就是丽莎。”

BBC纪录片制作人安德鲁·格雷厄姆-迪克森则说,“我毫不怀疑,这绝对是本世纪的故事之一。卢浮宫可能会对更改这幅画的名字有些不情愿,因为我们正在谈论的蒙娜丽莎将成为另外一个人。”

《蒙娜丽莎》画作经 数码技术处理后呈现出的第三层画《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和第四层如今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的又一个秘密

《蒙娜丽莎》画作经 数码技术处理后呈现出的第三层画《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和第四层如今的《蒙娜丽莎》

到底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不是丽莎·格拉迪尼的另一张画像?自从法国光学工程师及光物理专家帕斯卡·科特(PascalCotte)揭开了对这幅画作10年研究的新发现:如今的蒙娜丽莎里面有另一幅女人的画像。这个问题让艺术界产生了分歧。

2015年12月8日,“天才达·芬奇世界巡回互动展”在上海虹桥天地演艺中心开幕,这是巡展的全球第56站。虽然展览中并没有一件真迹,但难得的是能同一时间看到达·芬奇在发明、解剖学、雕刻、工程及建筑方面的创意。与以往不同,展览在最后新增了一个蒙娜丽莎区,专门展示帕斯卡·科特的研究成果。“2004年10月我受卢浮宫馆长之邀,用我发明的多光谱新型照相机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研究。”帕斯卡对我说。之所以叫“多光谱”是因为它可以精细地分割光源中的所有光谱。他花了3天的时间在卢浮宫的地下室里把所有基础工作做好,10月19日中午他收到了《蒙娜丽莎》。“这幅画躺在小推车上,没有画框,完全裸露地送了过来。”资料采集工作从当天中午持续到第二天早上8点。帕斯卡解释说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拍照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他在将近20个小时里收集了30亿个数据。“当光学粒子穿过油画色素时会产生一些数据,我就是用数码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这30亿个数据就是我10年来研究的对象。”

在研究的前三年,他用红外线的原理发现了25个秘密。但这还远远不够,从2008年开始,帕斯卡发明了一项名为“层放大”(LayerAmplificationMethod,LAM)的图像分析技术。之前的研究只用了两种方法:X光和红外线,前者是完全穿透画作,后者是仅能穿过一层,而层放大技术则是像拨洋葱一样,把画作一层一层地分析解读。“打个比方,我们去听交响乐,里面有100多种乐器,如果你只想听到小号的声音,你也能做到,尽管这时其他的乐器声对你是一种干扰。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小号的声音是怎样的。”他说,“这和我做的事情很相似,我有30亿个数据,透过一个数据就能找到一种对应的原因。”

对于《蒙娜丽莎》的解读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艺术研究人员都能讲出一套故事,她被认为是弗兰西斯科·吉奥康杜的第三任妻子丽莎·格拉迪尼。而帕斯卡的发现表明,这幅画并不“单纯”,它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或许这是应伊莎贝拉·黛丝恬(侯爵夫人)的要求创作的。第三层画就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第四层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蒙娜丽莎》,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这是1513年在之前的基础上更改而来的画像。“第一层画像很难说他要表现谁。而在第二层的画中,我找出一枚华丽的发针,它显然与1503年佛罗伦萨的时尚完全不相符合。之后我又找到了装点在头部的另外11枚发针,固定的头纱具有圣母玛利亚的特征。在画下方的扶手下面,我找到了五角星形状物,或许是星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能够在圣母玛利亚的长袍上看到这类图案。”帕斯卡解释说,“然而,达·芬奇没有完成这幅画,并且运用晕线技术擦去了珍珠的头纱。”这一发现尤为重要,因为它证明了列奥纳多运用了一种手法来更改他的画作,此前是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丽莎·格拉迪尼·吉奥康杜显示出了她本该有的样子。而达·芬奇发明了一种掩盖技术,巧妙利用面纱、昏暗以及透明的部分来改装长裙,完全改变了之前的画像。”帕斯卡认为,这几幅不同的作品是达·芬奇为不同的雇主而画。至少,1517年达·芬奇曾证实他应朱利安德·美第奇(公爵)的要求做过这幅画,而最终呈现的《蒙娜丽莎》可能只是个想象中存在的人,而不是真实的肖像画。这一切发现和推断都基于层放大技术。

2008年,看着大屏幕上应用层放大技术修复的图像,艺术史学家麦克·戴利(MikeDaley)惊呼:“这是上帝的启示!”英国《Telegraph》记载了这一惊人的事实:画作被修复得相当精准,画面的精度之高可以放大之前无法看到的细节。这幅画就是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画中的女子被认为是塞西莉亚·加勒兰妮,史佛萨公爵的情人。当时在米兰受雇于公爵的达·芬奇画了这幅画。在画中塞西莉亚佩戴的项链附近,帕斯卡发现了达·芬奇的大拇指的指纹。据艺术学者弗兰克(JacquesFranck)解释,达·芬奇在那一时期经常轻轻地用手指涂抹颜料。事实上,放大画作上的细节并不是这项技术唯一能做的事。每一位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用料方式和笔风,但基于肉眼的观察很难看出被叠加及涂改后的原有特点,通过这项技术的分层功能,能让这些艺术家的“签名”清晰可辨。屏幕上,塞西莉亚身体侧面和底部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区域,通过研究显示这部分并非出自达·芬奇的手笔。“当删掉这些非达·芬奇的部分,画的背景从黑色变成了蓝色,所有黑色部分都是19世纪后加上去的。”帕斯卡解释说。

为了去掉画作上的“假漆”,帕斯卡设计出一款特殊的软件,它能计算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所用的颜料反射光的波长。如此一来,就可以一层一层地研究油画的画质和色彩。层放大技术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表面相对薄一点的画作。麦克·戴利对此的评论是:“过去50多年,关于修复问题争论不休。有了这架照相机和层放大技术,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画作本来的面目,便于修复工作者清除后期添加的部分。这是上帝的启示同时也是一项革新。”

虽然这种技术很有用,但是却很难用。它对一个很小的区域就能产生超过1650帧图像。“光是《蒙娜丽莎》鼻尖拍出的数据就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分析。整个肖像被分成了无数个小细节,说实话这是一个令人崩溃的工作。”帕斯卡说,“但付出是值得的,达·芬奇是一个乐于自我推翻的人,一旦不满意就在原来的画上覆盖。这在《抱银鼠的女子》那幅画中也可以证明。如果没有层放大技术,我们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的。”如今,这项技术不仅用于分析还用于鉴别画作的真伪。

即便有了新技术的加持,也需要了解历史才能解释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能确定第三层画是丽莎·格拉迪尼,以及它创作于1503年。肖像画多为了满足家族的感情和骄傲,所以在当时佛罗伦萨的贵族女性肖像画上,需要出现所有能够代表她身份的元素。帕斯卡解释说:“那时佛罗伦萨贵族的时尚是佩戴‘法国风情’的头纱——前有刺绣,后有网纱,中央有线条的设计。长裙包含可拆分开的袖子和袖口开口,这种设计盛行于1503年。”这些细节都能在第三层画中找到,才推测出这就是在瓦萨里传记中出现过的丽莎·格拉迪尼。“至于1513年为什么要在一幅画上更改而非重新画一幅的原因,有可能是木板不易得到且价格很高,另一个极大的可能性是油画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晾干,达·芬奇来不及交画所以在原作上修改。”帕斯卡笑着对我说,“当然,我并不奢望每一个看过展览的人都能记得这么多细节,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达·芬奇只在质地柔软的木板上作画。”

相关文章
黄河里面真的有铁链吗
黄河里面真的有铁链吗

导语:又是巨龟,又是鬼棺,黄河里到底还有多少秘闻?黄河里面真的有铁链吗?50多条....

人死后第一天会去哪
人死后第一天会去哪

传说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可是真有阴间吗?人死后第一天会去哪呢?根据道教文化....

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
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

世界都在走向走向智能化,人类工作终将被机器替代!到那时,人类会永生不死吗?近....

中国最吓人闹鬼事件
中国最吓人闹鬼事件

向来中国民间有很多鬼故事的传闻,个个十分吓人!近日网曝中国最吓人闹鬼事件....

林正英头七发生了什么
林正英头七发生了什么

民间有人死后民间有头七还魂这一说法,网上传说当年林正英死后头七真的还魂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