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8 21:26:39
棺椁出土,惊呆了考古家,从没见过这么大巨棺!98年七星巨棺居然是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这就是传说中的七星棺!可是七星巨棺的北斗七星有什么含义呢?七星巨棺墓主身份是谁?2008年10月15日,广西上思县思阳镇广元村发现了一座罕见明代中期墓葬,古墓中有一大一小两个用“三合土”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巨棺”。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此古墓距今约400多年,巨棺主人应为迁居到上思的贵族。也就是当地人所俗称的“七星巨棺”。
七星巨棺墓主身份 98年七星巨棺
考古学家在广西发现一口巨棺,上面有七个星星,排列顺序特别像是北斗七星,原来这就是七星巨棺。原本以为这个只在一些盗墓剧中出现,没想到历史上还真存在。那么,这个北斗七星有什么秘密呢?
七星巨棺是在广西发现的一口巨棺,在黑色内棺底板发现北斗七星。七星巨棺旁边居然发现“瑞士手表”。七星巨棺外椁的外层是约20厘米厚的“三合土”封泥。此次考古发掘,广西文物部门首次以考古、文物保护、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广西考古界来说,多学科进行考古是一种尝试,也为另外一具同在上思发现的"三合土"棺椁的发掘提供了经验。
据了解,两副棺椁应该为夫妻墓葬,此次发掘的棺椁较小,只有约一吨重,较大的棺椁约为五吨重,体积约为小棺椁的两倍。专家称,他们将经过科学的讨论后,才能决定是否对大的"三合土"棺椁进行开棺。2008年12月20日,专家组对小副棺椁进行"开棺"。首先打开了小副棺椁的"三合土"外层,并掀开了里层的樟木盖板,却发现其中还存在一黑色木棺。专家称,这是一副用"三合土"封装的一棺一椁。 此棺也没有采取"三长两短"的方式,而是"三长三短",即有底。
2008年12月21日,小副棺椁的内棺盖板掀开。棺内有一堆黑色骨骸,头盖骨上的白发与眉毛清晰可辨,头发用发簪盘在后脑勺,面上还蒙着一层网状麻布。专家从颅骨、盆骨以及服饰等判断,墓葬主人为一名年纪较大的女性。棺内有一件带有金黄色花纹的服饰保存相对完好。内棺的底板有7个排列成"北斗七星"状的小孔。 有专家猜测,墓主人可能与道教有关。
由于内棺盖板与棺体并没有黏合,现场技术人员轻轻用力就将内棺盖板掀开。记者在现场看到,棺内只有一堆较为凌乱的黑色骨骸,主人的身体软组织已不复存在,但头盖骨上的白发与眉毛仍清晰可辨,头发用发簪盘在后脑勺,面上还蒙着一层网状麻布。专家从颅骨、盆骨以及服饰等判断,墓葬主人为一名年纪较大的女性。由于下葬时棺内放置了草灰枕,死者身体下方还铺垫了一层草灰,加上棺内空气湿润,整个棺底出现了糊状的黑色草灰泥,部分服饰与黑色草灰泥混合在一起,成了糊状。尽管如此,棺内一件相对保存完好且带有金黄色花纹的服饰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场一名专家告诉记者,这件服饰质地为丝绸,尽管同样沾满了黑色的草灰泥,粗看如一堆泥,但仔细查看,服饰上的金黄色花纹仍然鲜艳。
尽管上思"三合土"棺椁的墓葬形式奇特,似乎不同寻常人家,但专家并没有在棺椁内发现如金、玉等陪葬品;另外,棺椁内也没有发现记录主人身份与生活时期的墓志铭,让专家对墓葬主人的身份年代一时难以下结论。七星巨棺的研究2008年12月21日上午9时许,专家组在存放棺椁的上思县文管所库房,着手开启黑色内棺。由于内棺盖板与棺体并没有黏合,现场技术人员轻轻用力就将内棺盖板掀开。记者在现场看到,棺内只有一堆较为凌乱的黑色骨骸,主人的身体软组织[1]已不复存在,但头盖骨上的白发与眉毛仍清晰可辨,头发用发簪盘在后脑勺,面上还蒙着一层网状麻布。专家从颅骨、盆骨以及服饰等判断,墓葬主人为一名年纪较大的女性。由于下葬时棺内放置了草灰枕,死者身体下方还铺垫了一层草灰,加上棺内空气湿润,整个棺底出现了糊状的黑色草灰泥,部分服饰与黑色草灰泥混合在一起,成了糊状。尽管如此,棺内一件相对保存完好且带有金黄色花纹的服饰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场一名专家告诉记者,这件服饰质地为丝绸,尽管同样沾满了黑色的草灰泥,粗看如一堆泥,但仔细查看,服饰上的金黄色花纹仍然鲜艳。尽管上思“三合土”棺椁的墓葬形式奇特,似乎不同寻常人家,但专家并没有在棺椁内发现如金、玉等陪葬品;另外,棺椁内也没有发现记录主人身份与生活时期的墓志铭,让专家对墓葬主人的身份年代一时难以下结论。
七星巨棺墓主身份
七星巨棺惊天出世,开关之日令大众震惊。七星巨棺听起来就十分具有神秘感,特别是神秘的七星巨棺开棺指示更是吓坏了大众,我们来一同看看七星巨棺的神秘之处吧。
防城港市上思县距县城5公里处一个名叫“官皇屯”的山坡上,人们挖山取土时,挖出了两具巨棺——“三合土”棺椁。
谁也没有意料到,这天的不久之后,却惹起国内各媒体,特别是惹起了中央电视台各类栏目极大的关注,并在国内考古界也惹起了惊动,而上思也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关于人们来说,这天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是,就是这一天,在距上思县城东面约5公里的思阳镇广元村东北面约800米处,当地人称之为“官皇屯”的山坡上。
却由于一个正在这里停止挖山取土的施工队,从山坡处挖出一块外壳非常坚硬而又相似石头的长方形“石块”,由此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纷繁涌来观看这个大“怪石”。
或许在场的施工队指导认识到,展示在人们面前的这个大“怪石”并非一块普通的石块,当即向政府作了报告。县文化和体育局指导接到政府的通知后,要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立刻赶往现场停止勘测。
在对这个“石块”的勘测过程中,发现这个相似“石块”呈长方形,顶局部呈“人”字形,长2.40米,高1.16米,宽0.96米。而在山坡上,另一个也相似的“石块”,其头端已显露空中。
经丈量,这两块“石块”的排向互相间隔0.5米。在过后开掘这大“石块”出土后,丈量其长2.50米,高1.45米,宽1.15米。这两大“石块”的外形,相似棺材的外形。
经对两大“石块”停止勘测,结论为:这两大“石块”并不是普通的“石块”,而是两座系“三合土”夯制的墓葬。
随后,广西文物考古研讨所覃芳、何安益、杨清对等文物考古专家,依据这两座“三合土”墓葬制造的外形,初步推断,属明代时期的墓葬。并还判定,以“三合土”为外椁的这两个墓葬,在“三合土”椁内必然存在有棺木。
这种以“三合土”夯制的棺椁,也就是当地人所俗称的“石棺”。
所谓“石棺”,只是当地人的俗称,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用石头凿刻而成的棺材。其实,它是一种采用“三合土”在棺木周围夯制构成的棺椁。只不过在“三合土”干涸后,它的坚硬度也像石头那样的坚硬,以至比普通的石头还要坚硬。
而所谓的“三合土”,这也仅是一种考古专业上的俗称术语。“三合土”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只不过它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石灰和沙子。而其中的石灰成分比拟多,黏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沙子的比例相对少一点。
壮族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夯制这类“三合土”棺椁,有时为了增加其黏性,会在“三合土”中加进适量比例的糯米浆或糯米饭停止搅拌。另外,有时为了增加其硬度,也会在“三合土”中加进适量的桐油停止搅拌。
经考证,采用“三合土”夯制棺椁,在我国自宋、元时期就时有呈现,至明、清时期,在山东、福建、广东的沿海一带就盛行了。
其缘由,沿海一带土地潮湿且酸碱性较强,如埋在土中的棺椁遭到酸碱性的常年腐蚀,棺椁就容易腐朽。因而,为了更好地维护棺椁及棺内尸体、物品,就采用了“三合土”混搅。
并在木质棺椁周围夯筑,构成一种“三合土”外椁,以到达持久维护木质棺椁的作用。以后,这一带不时有沿海的移民迁移内地,就把“三合土”夯制棺椁的丧葬风俗因循到各地。
专家推断,这次在上思发现如此完好的呈六面密封外形的“三合土”棺椁,在广西属于初次发现,在国内也属稀有。
经过完整开掘出土后,发现这两座“三合土”棺椁呈一大一小状。经体积推算,大棺椁的重量应在5吨左右,小棺椁的重量也在4吨上下。
依照墓葬所呈的坐北朝南向排列,大棺椁位于墓地东面,小棺椁位于墓地西面。在壮族的丧葬风俗里,墓地的安葬,排列均为男左女右。因而推断:大棺椁里的墓主人为男性,小棺椁里的墓主人为女性。
七星巨棺墓主身份
七星巨棺介绍:
2008年10月15日,广西上思县思阳镇广元村发现了一座罕见明代中期墓葬,古墓中有一大一小两个用“三合土”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巨棺”。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此古墓距今约400多年,巨棺主人应为迁居到上思的贵族。
专家表示,广西出土巨棺较为罕见,而像这样用“三合土”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巨棺”更是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七星巨棺的研究:
初步推断,属明代时期的墓葬。并还断定,以“三合土”为外椁的这两个墓葬,在“三合土”椁内必然存在有棺木。这种以“三合土” 夯制的棺椁,也就是当地人所俗称的“七星巨棺”。
所谓“七星巨棺”,只是当地人的俗称,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用石头凿刻而成的棺材。其实,七星巨棺是一种采用“三合土”在棺木四周夯制形成的棺椁。
只不过在“三合土”干涸后,它的坚硬度也像石头那样的坚硬,甚至比普通的石头还要坚硬。而所谓七星巨棺的“三合土”,这也仅是一种考古专业上的俗称术语。“三合土”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只不过它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石灰和沙子。而其中的石灰成分比较多,黏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沙子的比例相对少一点。
经考证,采用“三合土”夯制棺椁,在我国自宋、元时期就时有出现,至明、清时期,在山东、福建、广东的沿海一带就盛行了。其原因,沿海一带土地湿润且酸碱性 较强,如埋在土中的棺椁受到酸碱性的长年侵蚀,棺椁就容易腐烂。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棺椁及棺内尸体、物品,就采用了“三合土”混搅,并在木质棺椁四周夯 筑,形成一种“三合土”外椁,以达到长久保护木质棺椁的作用。
以后,这一带不断有沿海的移民迁移内地,就把“三合土”夯制棺椁的丧葬习俗沿袭到各地。专家推断,这次在上思发现如此完整的呈六面密封形状的七星巨棺“三合土”棺椁,在广西属于首次发现,在国内也属罕见。
七星巨棺的北斗七星有什么含义?
内棺刚抬出“七星巨棺”,“巨棺”的内底部呈现的“北斗七星墩”又带给大家新的惊喜,“北斗七星墩”的排列形状与上次发掘的小副“巨棺”中出现的“北斗七星板”排列形状基本一致。
专家认为,这7个小墩子由三合土堆成。为何“北斗七星”屡次出现在上思“七星巨棺”中,到底具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了解当地民俗的网友称,“北斗七星”有两层含义,一是“北斗七星”能指引死者升天,二是构成“北斗七星”的7个孔6条支线象征着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人死之后,人的七情六欲也跟着升天。
更为奇异的是,当切割了七星巨棺的“三合土”外椁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三合土”外椁内有一副樟木制作的内棺椁,而在樟木椁之内又是一副十分坚硬的木质板制作比较精致的内棺。
再者,发现内棺的两侧,都用两个木质“燕尾锁”将棺盖和棺槽进行凹状“锁扣”。
采用这种“燕尾锁扣”棺盖和棺槽的丧葬方式,在壮族的丧葬习俗里,还没发现过先例。以往的考古,在“三合土”椁内只有一个棺木。而像这样呈“三合土”椁“樟木棺椁”内棺的丧葬方法,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类似考古发现的记录。
七星巨棺的主人是谁?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存在夫妻合葬的习俗,即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造的墓穴中。到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夫妻异穴合葬的制度更加趋于普遍。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从“风水”学的角度说,凡家族的墓葬,长辈墓一定在墓地的上方,而晚辈墓只能在墓地的下方,否则,那就是“骑祖”,就是人伦颠倒的表现。这是丧葬习俗中的一种禁忌。
自从出现了夫妻异穴合葬的习俗,几千年来,人们还一直在遵循着这样的丧葬“风水”规则,并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完全发掘出土后,发现这两座七星巨棺“三合土”棺椁呈一大一小状。经体积推算,大棺椁的重量应在5吨左右,小棺椁的重量也在4吨上下。
按照墓葬所呈的坐北朝南向排列,大棺椁位于墓地东面,小棺椁位于墓地西面。在壮族的丧葬习俗里,墓地的安葬,排列均为男左女右。
因此推断:大棺椁里的墓主人为男性,小棺椁里的墓主人为女性。经2008年12月19日、2009年6月9日由广西文物局、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 心、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广西医科大学等各路专家,对两座“三合土”棺椁的开棺发掘勘测,结果也证明了当时“夫妻合葬”和七星巨棺大棺椁里为“男性墓主人”,七星巨棺小棺椁里为“女性墓主人”的推断,但目前为止七星巨棺的主人身份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