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2 15:54:20
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动物,植物,一切生物,不知道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而地球的年龄约有多少亿年?有人说地球 约46亿年 太阳 约50亿年 宇宙 约137亿年!从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3.74亿年,地球的地质年龄一定比这个数值大。地质年龄是地质学研究的课题,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地球的年龄约有多少亿年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岁,从地球还是个星云积聚到一个行星,到如今地球年龄大约为46亿岁。地球年龄是用同位素法测定的,也有科学家用地球上各种物理化学来估算地球的年龄,最古老岩石也有35亿岁了。
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的时间,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可以精确到138.2亿岁。关于地球的年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地球的地质年龄是指地球上地质作用开始之后到时间。
从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3.74亿年,地球的地质年龄一定比这个数值大。地质年龄是地质学研究的课题,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很早以前,人们曾试图用地球上发生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来估算地球的年龄,如根据地球表面沉积岩的积累厚度,海水含盐度随时间的增加,地球内部的冷却率等等。但是这些过程的变化速率在地球历史上是不恒定的,因此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年龄估计。1953年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彼得森利用同位素法最早测定了地球年龄约为45.5亿年。
第2页最早尝试用科学方法探究地球年龄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哈雷。他提出,研究大洋盐度的起源,可能提供解决地球年龄问题的依据。1854年,德国伟大的科学家赫尔姆霍茨根据他对太阳能量的估算,认为地球的年龄不超过2500万年。186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说,地球从早期炽热状态中冷却到如今的状态,需要2000万至4000万年。这些数字远远小于地球的实际年龄,但作为早期尝试还是有益的。
到了20世纪,科学家发明了同位素地质测定法,这是测定地球年龄的最佳方法,是计算地球历史的标准时钟。根据这种办法,科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35亿岁。然而,最古老岩石并不是地球出世时留下来的最早证据,不能代表地球的整个历史。这是因为,婴儿时代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熔融球体,最古老岩石是地球冷却下来形成坚硬的地壳后保存下来的。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测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标本,发现月球的年龄在44至46亿年之间。于是,根据目前最流行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的天体是在差不多时间内凝结而成的观点,便可以认为地球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然而,这是依靠间接证据推测出来的。事实上,至今人们还没有在地球自身上发现确凿的档案,来证明地球活了46亿年。
第3页我们所生存在的宇宙到底长什么样,最近欧洲航天局发布了宇宙全景图,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都是宇宙中某一个行星的图片,而这张宇宙全景图则是,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在太空中多重拍摄的合成图片,最珍贵的是它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欧洲航天局在2010年7月5日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全景图,并展现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宇宙全景图的珍贵之处在于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形成于宇宙大爆炸时期,经过137亿年的漫长旅行才到达地球,对研究人员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系起源的活化石。
宇宙全景图是由普朗克太空望远镜于太空中多重拍摄的合成图片,所以图片呈椭圆形。在宇宙全景图中能看到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的火球残骸。它让科学家对恒星和行星形成方式有新的认识。照片是由欧洲“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也是该任务拍摄的首张宇宙全景图,由欧洲航天局技术人员耗时半年制作完成。
从银河系最近的区域到时空覆盖最远的地方,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普朗克捕捉的宇宙全景图不啻为蕴含大量新数据的“宝藏”。由银河系构成的主盘穿越了图像的中心地带。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在银河系上下涌动的冰冷尘埃流。这个网状银河系也是新的恒星形成之处,“普朗克”望远镜发现了许多恒星形成区,在那里,个别恒星即将形成,或开始步入“发育”循环。
第4页这张照片中并不太壮观但却更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是位于下方和上方的色彩斑驳的背景。这其实是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这个微波图一定程度上就是宇宙的蓝图,今天的星系团和超星系团就是通过这个蓝图中形成的。不同颜色表示太空物质温度和密度的微小差异。这些小的不规则物体变成更为稠密的区域,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星系。
天文学家认为,“膨胀”阶段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形成,导致宇宙在极短的时间内急速膨胀。“普朗克”望远镜还将继续绘制宇宙图。到2012年任务结束时,它将完成对宇宙的四次全景扫描。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12年公布第一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完整数据。欧洲航天局“普朗克”任务科学家简·陶伯说:“这张照片只是对‘普朗克’最终成果的一瞥。”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遍布于整个宇宙,但在银河系释放的辐射物的映衬下,其大部分都在这张照片中“隐身”了。若要将微波背景作 为一个整体显示出来,欧洲航天局技术人员必须利用数字技术将银河系辐射从最终数据中移除。一旦这项工作完成,“普朗克”望远镜将向我们展示迄今最精确的微波背景图。
第5页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遗体一直都在水晶棺中完好的保存着,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可以瞻仰到毛主席的仪容。据说毛主席水晶棺熔炼了世界未有的超大水晶板,石英粉纯度达到99.9999%。并且可以抵抗八级地震,是现在世界绝无仅有的工艺。
毛主席是新中国最伟大的领袖,1976年时令所有人都觉得伤痛的一年,因为毛主席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毛主席水晶棺永远的保存了他的遗体,供众人留念瞻仰。但其实,在毛主席逝世之前,他并没有说过要保存自己的遗体的,那么是谁下的决定呢?
其实对于自己的后事,毛泽东生前做过安排,早在1956年,他就带头在死后在火化的倡议书上签字,后来他在闲谈时候也说到,自己在世时吃鱼较多,死后要火化骨灰撒像长江喂鱼。然而1976年,当心中的领袖突然离世的时候,人民没有思想准备,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毛泽东去世后的第三天,中央决定要长期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并安置毛主席水晶棺中供后世瞻仰。
当时在世界上,只有列宁,胡志明,以及保加利亚的季米托洛夫的遗体,被长期保存下来,其中列宁遗体更是九十多年了一直都栩栩如生。而保存方法都是各自国家的机密,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所以后来毛主席水晶棺的制造还真的经历了不少波折。
不过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经历了2000年依旧保存完好,这个医务人员带来了信心,也确立了遗体保护原则,下定决心要做好毛主席水晶棺。但是长期保存领袖遗体并供人瞻仰并不容易,特别是面目遗容要保持不变。
第6页我国天然水晶矿产少,优质一级水晶仅占10%,最大块也就30-40公分长,水晶棺所需2米多长的大块晶体世间难以寻觅。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最终选取用优质天然东海水晶做原料,熔炼成大型石英玻璃板材,纯度达到99.9999%——至今全世界也再没有人生产出来。
北京六零八厂加工这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制件,在光学史上也无前例。而如此大的材料的光洁度、平面度、平行度、几何角等技术指标,都全然没有。水晶材料硬度高于金属,几乎没有韧性且易破碎,要用直径一米、1000公斤重的粗磨盘压上去,一点点进行研磨……
从医学角度看,为了长期保存遗体,面部不能涂抹任何化妆材料;照明灯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处理不当,都会对遗体保存产生不良影响。而瞻仰群众想看到的,是栩栩如生、仿佛正在熟睡的毛泽东主席。
专家们最终提出了棺内照明、光学整容的方案,就是利用摄影投光和配色的原理,通过在对特殊点投以彩色光线,改变人面部的胖瘦形态和面部色彩,从而使人能看到一位栩栩如生的毛泽东主席。在毛泽东主席去世一周年时,他的遗体安卧到水晶棺里,迄今40年,仍栩栩如生;瞻仰人数已过亿,水晶棺仍完美如初。
第7页所谓飞行棺材,并不是真正的棺材,而是指的飞机。而之所以有了飞行棺材的名号,则是以为这些飞行器死亡率极高或容易被击落。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飞行器被称为飞行棺材,而这些与驾驶员等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器材本身的原因。
顾名思义飞着的棺材,但并不是真正的棺材,而是指的是死亡率极高或容易被击落的载人飞行器,不仅仅是战争,即使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极高的坠机数和驾驶员折损率。 而往往这类飞行器安全与否与驾驶员技术无关,这才是让驾驶员起出飞行棺材绰号的原因!
最著名的飞行棺材可能就是F-104A/B了,1960年5月26日,台湾接收了第一批F-104A/B,从而开始了台湾飞行员的噩梦。它有致命性缺点,例如,它的机身长、机翼短小,升力自然受限制,遇到发动机熄火故障,不能像大飞机飘滑降落,有人形容,这时的F-104极会像一块废铁一样从空中掉下来。
一开始“飞行棺材”的称号即是德国人喊出来的,原因是西德山区气流不稳,曾遇过F-104在一天内四架撞毁,西德国会群起反对军方再使用F-104战机;然而台湾却从西德买来一批F-104G型机,结果这批飞机却是德国人封存的仓储机,修护人员还从封箱内抓出一堆死青蛙、死老鼠。
根据统计,35年中,台湾空军曾经装备过249架F104飞机,共失事96架( 真正在作战中损失的只有一一三空战被解放军打掉的一架),死亡飞行员64人,损失率38.9%。 看摔掉飞机的列表,编号都是一个挨一个的,叫人胆寒。
地球的年龄约有多少亿年
一个人的年龄可以用岁数或者专有词来确定,如耄耋代表90,古稀代表70,花甲代表60,那么地球的年龄有多大呢?约有多少亿年呢?又是如何得出的呢?据资料显示,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地球的地质年龄是指地球上地质作用开始之后到现在的时间。从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
另外,我们谈到地球的年龄,一般还涉及到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地球相对年龄的确立主要依据于化石。自从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人们知道,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样,我们得到了这些化石后也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这种化石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时间地层单位时往往起主导作用。而有些门类则演化非常缓慢,或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时只能起辅助作用。前者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后者如舌形贝,这是一种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就已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它们的地层意义同三叶虫相比就逊色多了。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采集到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还可以根据三叶虫的属种进一步确定是生活在古生代的某一段具体时间,比如是寒武纪还是奥陶纪,但采集到舌形贝化石我们就感到茫然了,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年代。
以生物演化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以地质时代相对应,代表每一地质时期的地层也建立起地层单位。最大的地层单位是宇,其次是界、系、统、阶,如代表古生代的地层,我们就称作古生界,其中,寒武纪时形成的地层就被称为寒武系,奥陶纪期间形成的地层则被称为奥陶系,以此类推。
我们在讨论地球发展史时,涉及到了地质时代和地球的年龄,地质年代有时还应进一步明确,比如,我们讲寒武纪始于5.7亿年前,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结束于5亿年前,这个数据又是怎样得来的?这就必然涉及地球的绝对年龄。
人们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绝对年龄。很早以来,人们发现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会自动并以不变的速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人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年龄了。常用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法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这些方法为获得地球不同时期绝对年龄值和各个地质时代的准确时限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在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时,所选取的样品很难消除后期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样品是遭受过风化的岩石,与母岩的性质更是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看来,要想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得到一个地区准确的地质年代,精确的取样、先进的设备和缜密的测定过程缺一不可。
附: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地球的年龄约有多少亿年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岁,从地球还是个星云积聚到一个行星,到如今地球年龄大约为46亿岁。地球年龄是用同位素法测定的,也有科学家用地球上各种物理化学来估算地球的年龄,最古老岩石也有35亿岁了。
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的时间,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可以精确到138.2亿岁。关于地球的年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地球的地质年龄是指地球上地质作用开始之后到时间。
从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3.74亿年,地球的地质年龄一定比这个数值大。地质年龄是地质学研究的课题,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地球的年龄约为[]A.10亿年B.12亿年C.34亿年D.46亿年-八年级生物..”主要考查你对 生命的起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魔方格学习社区。
生命的起源:
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生命起源的条件:
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提供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
(2)能量条件——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以及火山爆发等,为化学进化提供能量。
(3)一定的环境场所条件——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化学起源学说:
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变为原始的生命,这就是化学起源学说。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其中第①阶段是在原始大气中完成的,后三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第④阶段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大气情况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其中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装置下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
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地球上有机大分子形成多分子独立的体系。生命起源的第四步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多分子独立的体系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易错点:
误认为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是相同的
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明显不同。现在大气的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根据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而现在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
中国学者宣布:始祖鸟不是鸟
在2011年7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人向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对鸟类起源的传统认识发起挑战,宣布“始祖鸟不属于鸟类”。这项挑战的依据是.发现于我国辽西地区,距今大约1.6亿年前的沉积地层中,产出的一件小型恐龙标本郑氏晓廷龙。郑氏晓廷龙重约800克,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之一。它的锥形齿以及长而粗壮的前肢与原始鸟类极为相似,特化的足部具有恐爪龙类所有的特化第二趾,后肢有长长的飞羽,呈现出典型的四翼状态。事实上,郑氏晓廷龙与生存于德国侏罗纪晚期的始祖乌,亲缘关系非常近,这种“近亲关系”为研究始祖鸟提供了新信息。始祖鸟作为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鸟类,一被发现就成了进化论研究的标志性物种。在过去150年中,有关始祖鸟的研究从没间断,有关于始祖鸟的飞行能力、生态行为,甚至一些形态特征一直存在争论,但作为最原始鸟类的地位几乎没有受到质疑,一直处在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位置。根据来自郑氏晓廷龙的新信息,并结合近年来发现于中国的大量小型兽脚类恐龙和早期鸟类标本上提供的信息,徐星等人重新深入分析了始祖鸟的形态,得出了一些极其重要的结论。徐星说:“无论是始祖鸟还是郑氏晓廷龙都不属于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用通俗的话说,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恐爪龙类是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分布范围很广。《自然》杂志同期配发了评论文章。在文章中,美国著名学者Witmer博士支持了徐星的结论:“人们之所以把始祖鸟当做鸟,是因为它有羽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带羽毛的动物被发现,始祖鸟独特的鸟类特征,已经不那么独特。”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古生物学家Thomas Htoltz就表示:“我不认为这是问题的最终结论,因此,在更多证据出现前,应该对此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