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1 18:28:5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压力的加大,除了身体方面都会体检外,每个人每个年龄阶段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隐性的心理疾病,真的很少人去关注认真对待,当发现了再去治疗就很难调整。那么心理疾病包括哪些症状呢?快来看看吧!望大家正确对待,及早治疗!
心理疾病包括哪些症状
心理疾病二十出头的青年,几年来几乎不与家人,邻居有任何交往,总是整天不说一句话,反应迟钝,但意识清醒,几乎没有兴趣爱好,最近表现出攻击倾向,无缘无故打人。
警惕!“疯狂购物”可能是心理疾病征兆,专家有这几点建议!“双十一”将至,不少人早已准备“大买一通”。但“购买欲”异常旺盛,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北京回龙观心理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某些商品而疯狂购物,很可能是得了病态性心理疾病。
“购物狂”,已不再单指女性,很多男性也爱“双十一”。
这几天,市民陈先生没事就上网浏览商品,他的购物车已经“满满”的,从各种零食小吃、到男士T恤、运动鞋、帽子,再到音乐播放器……加起来得有好几千元。“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必需品,就是想着双十一有优惠,买呗。”他说。
很多人都和陈先生一样,之前“买买买”,买完之后,又后悔买了很多没用的商品。
心理专家:“购物狂”属于冲动控制疾病范畴
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科心理治疗师刘艳表示,“购物狂”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会特别冲动,哪怕是毫无用处或重复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购买。如果看见了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往往买了之后又后悔。如果是透支消费,还会变得焦虑不安。“购物狂”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
“病态购物行为会带来诸多问题。”刘艳称,病态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病态性购物症和病态性的赌博、暴食、偷窃等,在心理学上都属于冲动控制疾病的范畴。通常,病态性购物狂会合并其他与冲动控制有关的问题,比如暴食、忧郁和药物滥用等问题。
“购物狂”也可能有躁狂倾向
心理专家提醒,有的人不仅高消费,消费时还会情绪过分高涨,不合理消费次数不断增加,这样的“购物狂”如果同时还有话语格外多、特别开朗等表现,很可能有躁狂倾向,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检查。
建议:现金支付抑制购物冲动
专家也出了几招,帮助消费者抑制购物冲动。
例如“计划”:购物之前要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在没有打折或闲暇换季时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
“记账”,坚持记录大件商品或大笔消费的支出金额,减少盲目支出;
“限时”,把购物时间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购物过剩;
“现金支付”,很多热爱购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沉溺于可透支的刷卡当中,不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建议购物上瘾的人使用现金支付,这样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利于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
有一种比“艾滋病”还恐怖的心理疾病
艾滋病其实是最可怕的一种传染病,它没有根治的方法。它是一种破坏免疫系统的疾病。艾滋病,专业术语称HIV病毒。往往艾滋病毒感染后不会立刻引起症状,有的甚至要数年或者更久的潜伏期才会发展为艾滋病。正因如此,有一种心理疾病比“艾滋病”还恐怖,它就是”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全称“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先和大家说说可能得艾滋病的一些症状信号吧。
一、就是经常发热,艾滋病是最容易伪装的疾病,症状往往会像感冒一样。因为艾滋病本身症状就是发热,还有就是艾滋病攻击了你的免疫系统,使你细菌感染,导致感冒发烧也是有可能的。
二、全身淋巴结肿大,包括颈部,腋窝等,因为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三、胸痛,咳嗽,呼吸苦难艾滋病毒会持续攻击CD4+T淋巴细胞,而肺部是重要的与外界相连的呼吸器官,所以会得到相应的呼吸道疾病。
四、体重骤减,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因为同样是因为免疫力低下,食物进入食道、胃、肠等器官,都会引起细菌的感染。
五、各种溃疡,艾滋病很容易出现带状孢疹,炎症等。
六、身体虚弱,嗜睡。
正因为这些症状都是平时普通比较常见的,所以在一些经历过性生活的人,往往害怕得到艾滋病。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这里要对恐艾症的朋友说,艾滋病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说到性传播,其实只要没有粘膜破损,传播率是很小的,蚊子也不可能。而且艾滋病在空气中很难存活,所以血液传播除非是鲜血和鲜血的直接接触融合,不然概率也不大的。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尤其是同性恋和静脉注射毒品而传染,其次为治疗性输出和注射血液制品,分娩和哺乳也可致成传染。高危人群有:同性恋者、性乱者和有多个性伙伴者、静脉药瘾者、接受输血以及血液制品者、血友病患者、父母是艾滋病病人的儿童。最近认为性病患者,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者(如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也应列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1.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4.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5.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旷野恐怖③动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6.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总是和别人说毛线,喜欢发白眼,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痿、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所表现的心理疾病
这类疾病又有三种不同类型:
⑴大脑机能发育不全时所表现的心理异常,如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等。
⑵大脑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心理疾玻脑震荡、脑挫伤、脑动脉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脑器质性损害,从而产生智力障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表现。
⑶盲、聋、哑、跛等躯体缺陷时所发生的心理异常。
严重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躁狂抑郁症是以原发性情感情绪障碍为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期言语明显增多,联想加快,观念飘忽,注意不集中,情绪极端高涨,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评价过高,行为轻率;抑郁发作期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心理疾病与呼吸
心理疾病是一种因为身体局部缺氧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人的潜意识可能控制着呼吸和人体部位的氧供应量。当人的意识层面压抑呼吸进而减少某部位的氧供应量时,人就出现了心理疾病所产生的反应。
心理危机是心理疾病的前兆,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扮演着很多角色,父亲,母亲,孩子等等。我们想要关心我们身边的亲人,爱人。但当我们想要从心理上关心他们时,却又无从下手,一方面怕伤害了他们,另一方面有不想看亲人忍受心理折磨。现在,这里有几个识别心理危机的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果ta突然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或者无缘无故的悲伤流泪,那你就要注意了,这在人群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出现这样的症状却又不能好转,就有可能是心理上遇到了什么问题了。另外,突然间过分依赖他人且持续时间很长也可能是出现了心理危机。
上面的现象都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心理危机,但你知道吗?如果一个人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对应当做的事情,甚至是平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也可能是心理危机。
如果睡眠偶尔不足,喝牛奶,泡脚等常规方法一般可以解决。但如果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那可能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对于爱美的女生来说,体重突然减少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减肥的意向,却无缘无故的体重减轻,要留心,很可能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就是心理问题。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叫你去疑神疑鬼,而是在你发现异样想关心亲人爱人时不至于无从下手,但首先,要注意“长期”二子,偶然的这种现象可能真的只是没吃好,没睡好而已。
最重要的是,要是有条件的话,尽可能的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从他们的语言行为中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