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趣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时间:2018-10-07 19:51:3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说过的一句话,没想到若干年竟然成了哲理!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时间是掷骰子的儿童,儿童为王。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

那么就应当说,

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清醒的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世界,

然而在睡梦中人人各有自己的世界。

一个人如果喝醉了酒,

那就被一个未成年的儿童领着走。

他步履蹒跚,不知道往哪里走;

因为他的灵魂潮湿了。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

死亡是醒时所看见的一切

公元前2000年,在爱琴海岸有一个爱奥尼亚人部落,他们本来散居在这里,后来在小亚细亚定居后开始形成一个共同体。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希腊殖民的爱奥尼亚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城邦,一是米利都,一是爱菲索。因为地处海上交通要道,这里商业繁荣,人才济济,除了盛产商人外,还有比商人更让人珍惜的哲人。米利都向人类贡献了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史称“米利都学派”。和米利都比起来,爱菲索显得逊色不少,没有形成什么爱菲索学派,但也有一位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足以让后人铭记。

赫拉克利特一生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在爱奥尼亚地区的爱菲索城邦的贵族家庭里。他是祭司王巴斯鲁斯的儿子,原本可以承袭王位,但他还是让给了他的兄弟;他也可以应波斯王大流士之邀去波斯宫廷讲授他的哲学,但他毅然拒绝了,他说他对显赫有着本能的恐惧,只喜欢所有渺小的东西;他经常跑到阿特米斯神庙附近,同孩子们玩掷骰子的游戏,认为这也比同一些人一起参加所谓的政治活动更有趣。他一生没有结婚,一生只有一个好朋友——赫尔谟多罗,他的朋友被无故迫害时,他愤怒地高呼:“爱菲索的成年人都应当被绞死,把城邦留给未成年人。因为这些成年人放逐了他们之中最高尚的人。”这个诅咒让我们看到了高贵的哲学家也是性情中人,为了一个优秀的朋友,敢于与整个城邦作对。

他生性孤傲,不屑与任何人为伍。有人因为他行为怪异,竟怀疑他精神是否正常。希腊哲学家讲究师承,唯独他前无导师,自己也说他不是任何人的学生,后无继承,他也不像别的哲学家那样招收门徒,延续谱系,好像天地间偶然蹦出了这样一个人。世俗的一切,包括家庭、财产、名声、权力,都不在他的眼里,他讥讽那些有声望的人说“博学并不能教会人们拥有真正的理解力”,“像荷马一样,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容易相信表面现象,而荷马比所有希腊人都聪慧”;他思想独特,被人称为“晦涩哲人”;他也曾因认识到“万物常流,无物常驻”的道理时,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场,被人冠以“哭泣的哲学家”称号。

他的精神品质如同夏日正午的阳光,光芒四射,在超越自我、获得永生的心路历程中,同他的精神品质一样的还有他的思想。在赫拉克利特一生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赋予哲学“一个完善的开端”。他还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用自然的眼光看待死亡的哲学家,他说:“死亡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

赫拉克利特有些话确实不好理解却又似含深意,比如说他有关睡醒、生死的一些话。他在唯一的著作《论自然》中指出,“睡醒”是“从睡梦中醒来”的意思,但是,人们的这种“睡醒”是不是也还是“如睡梦一般地醒着”?即他们以为自己醒着,却并不知道“他们醒时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我们普通人有时也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但那是比喻。日常生活中“梦”与“醒”还是很好区别的,只要你用手掐一下自己就知道了。赫拉克利特说:“清醒的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世界,然而在睡梦中人人各有自己的世界。”有一些人“不知道他们醒时所做的事,就像忘了自己睡梦中所做的事一样”。这些话都还好理解,而下面的一些话就不那么好懂了。他说:“人在黑夜里为自己点起一盏灯。当人死了的时候,却又是活的。睡着的人眼睛看不见东西,他是由死人点燃了;醒着的人则是由睡着的人点燃了。生死、睡醒互相点燃。”“死亡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睡眠就是我们梦寐中所看到的一切。”他告诫我们:“不可以像睡着的人那样行事和说话,因为在睡梦中我们也以为在行事和说话。”但赫拉克利特又把睡着的人称作“宇宙间各种事件的工作者和协同工作者”。其实他说的睡着的人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睡着的人”即“死者”,我们可以说那些智者虽然死去,但智慧留存下来,给我们以启迪;另一种“睡着的人”即“蒙昧者”,可是说创造世界必须要由“爱智者”和“蒙昧者”合力才可以完成。而当今处在“创世”的状态中,太阳、光明被黑夜遮蔽的时候,我们要寻找一盏灯,为自己点上,继续前行。

他说“世界是一团活火”这就是“一切是一”。用“火”统一了世界,“火’是世界的本原,灵魂也是一团活火,“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燃灭”。他把这种规律称为“逻各斯”,说它是“驾驭一切的”,以致太阳也“不能超出它的限度”,无论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眼里都是一团活火。而这个世界又是不断运动的,他把万物比喻成像一条河一样地流着,说“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因此形象地断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人,会不断遇到新的水流。他说:“对于灵魂来说,死就是变成水。”

这种观点是朴素的哲学观点,对世界就是“火”的理解可以看成是哲学家的隐喻。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隐喻竟然在这位哲人身上应验了,最后真的是被“水”灭了。他在60岁死去时,得了一种很恐怖的疾病,他的身体里充满了水,这是因为这个奇特的人在生命的最后10年十分厌恶周围的人,他离群索居,那双高傲的眼睛始终仰望苍穹,不愿再看大地上的众生。于是他离开了城邦,到处流浪,走过山间,穿越森林,因为不食人间烟火,他终日只吃草根啃树皮,这种饮食使他得了水肿,他把自己关在牛棚里,给自己覆上牛粪,希望热力会使他变得干燥。但最后,他的生命之火还是被水熄灭了。他说:“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最高贵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喝醉了酒,那就被一个未成年的儿童领着走。他步履蹒跚,不知道往哪里走;因为他的灵魂潮湿了。”

从他留下的残篇中可以看到他是个乐观的人,他相信未来。他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透露了他乐观积极的性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他是相信人的人,他相信每一个人,他说:“思想是人人共有的。”他还说:“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都能明智。”他相信优秀的人的力量。

现在赫拉克利特仿佛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但他永远不会被人遗忘,因为在未来的时间里,只要我们需要一种本真的求索精神,就需要那绝妙的辩证方法,那么,赫拉克利特就会随时向我们招手。尼采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为他立传,把最优美、最动人的溢美之词献给了他。历史上爱菲索少了一位国王,但是多了一颗永恒闪耀在人类哲学史上的巨星,爱菲索因为养育了这样的伟人时常被后人提起。爱菲索,当年你是否知道你的儿子——赫拉克利特,他的哲学是那么灿烂夺目,那么光芒四射,那么摄人心魂?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皇马说:马竞可以输三次!

事不过三,也该轮到床单军团了吧。——2014年欧冠决赛,皇马在常规时间最后时刻,由拉莫斯头球扳平,继而加时赛连进三球。拿到第10座欧冠冠军。2016年夏天,皇马和马竞决赛再相会,这一次,1:1的120分钟大战之后,是更残酷的点球绞杀,笑到最后的还是银河战舰,C罗脱衣庆祝的场面,胸肌雄浑而又发达。

2017年春天快过去了,欧足联实在不希望两队3年来,第三次决赛相逢,那实在有点审美疲劳,于是修改剧本,提前相遇。这一次,似乎很多中立球迷,从情感上,都开始同情马竞,同情西蒙尼了。这支并没有多大投入,却能踢出铁血足球的队伍,也该轮到他们拿一次冠军了吧。然而皇马毫不留情:我们会让同城对手,第三次哭泣。

马竞采用的是他们惯常的442,皇马因为伤缺了贝尔,同样是442针锋相对,C罗和本泽马顶在最前。作为已经32岁,常理思维巅峰期已经不再的前锋球员,C罗的速度的确没有过去那样风驰电掣了,但是意识更好了,更灵光了。原来是比别人快一拍,现在,懂得慢一拍节奏的C罗,更知道如何让时间差,成为自己的助手:一次,两次,三次,C罗又玩了一个帽子戏法。

这是C罗在欧冠淘汰赛,连续第二场帽子戏法,这也是本赛季他面对马竞,第二次帽子戏法。皇马9600万欧元签约C罗,实在是超值的有些不可思议。银河战舰越来越像“舰长独霸”阶段:有C罗在,他一人全搞定!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皇马告诉马竞:你们不光会两次,而且会是第三次。这一次,你们连亚军都得不到。不要幻想客场翻盘,以皇马现在的反击力度,卡尔德隆是一定能进球的,那样马竞要打4个甚至5个才行。这可能吗?——欧冠从无人能卫冕,但是皇马会说:我们要试试。因为我们有7号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阐述"变"的哲学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认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物也不断地再变成火,变化的思想必然会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后来人称他的哲学为变的哲学。

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但是现实中仍然会有人提出这样一种情况:即在河水结冰的时候可以踏入,所以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分析这观点有两种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世界不确定你才有上升空间宏观世界一直是运动变化的,从不会停止,正是世界的不确定,才让我们有幸存在于今日这样子的世界,世界就是在不确定的混沌无序中演变而来的,看看古代的历史什么样,近代的世界又如何,现代的世界怎么样,对照当代世界的变化,简直天翻地复,面目全非!如什么都确定了,你还能享有今天的物质精神文明?今天普通人享受着过去帝王未曾享有的科技进步,这符合哲学对物质世界的解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中,不确定是绝对的,必然的。不确定性在微观世界更确定,最早提出不确定性的德国量子力学专家海德堡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 就象人们常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表明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是规律性表征,并非我们主观世界认知不够,而世界本来就不确定,各种可能性,随机性、偶然性,概率大小高低,所以黑天鹅常飞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常态,是世界的基本状况。

学说的演绎发展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 ;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十分明显,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了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

哲学家简介编辑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对还是错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借了邻居的钱,过了许久也不还,邻居只好前来讨债。这个人企图赖帐,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一怒之下揍了他一顿。赖帐人告到官府,这位邻居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不是揍你的我了。”赖帐人无言以对。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河水一直流动着,当人第二次踏进这条河时,接触到的水流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了。所以他又说:“走下同一条河流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

中国古代的庄子说“失之交臂”,两个人擦肩而过的那一刻,你不是原来的你,我也不是原来的我。这也是说的运动的绝对性。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有些事物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人们不易察觉,往往认为它们是不变的,其实它们也是运动变化的,只不过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罢了。例如,人们称那种看来位置不变的星星为恒星,被人们赋予美丽传说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就是两颗恒星。其实,它们一点也不恒,它们正分别以每秒26公里和每秒14公里的速度双双向地球方向飞过来。只是由于它们离我们远了,我们凭肉眼无法察觉其运动。牛郎星离我们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6光年。

俗话说:沧海桑田。我国西南边界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然而在几千万年以前,那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马拉雅海,海里游弋着当时水中称霸的喜马拉雅龙。今天,喜马拉雅山看上去很平静,其实它人不断都在运动着。世界最高逢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但如今仍以每年7.1厘米的速度长高,而且整个山脉正以每年约六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加拿大的科学家还发现,地球的北极自1904年以来已经向西北方向移动了800多公里!这些我们看似静止的事物事实上时刻发生着不易察觉的变化。

有的人可能会问:我们使用的书桌、房子等自身不能运动的物体难道也有内部的变化吗?科学家告诉我们,书桌、房子等一切物质实体都是由微小的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时时刻刻处在高速的运动变化中,它们从产生到衰变只有几万亿分之一秒,真可谓瞬息万变,而人凭肉体感官是无法感知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产生和消亡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无机界是运动的,从巨大的宇宙天体到微小的基本粒子无时不处于运动之中。生命在于运动,有机体只有在不断的形成代谢中方能保持生命。人类社会也是运动的,离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将不再存在。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有一位学生,名叫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论断。赖账人和克拉底鲁的错误不在于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在于它们肯定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否认了事物也有某种相对的静止和稳定。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当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绝不会变成另一个人。河水天天更换,但这条河流毕竟存在。

运动的对立面是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的相对不变。例如: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围绕太阳公转。但是,我们每天离家去工作或学习,到傍晚时,并不因这种运动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因为工作学习的地方和家之间的空间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我们说事物是静止的,是依赖于一定的参照系的。例如,地球和地球的同步卫星之间位置始终不变,那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其实是卫星和地球同向同速运动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奇事:德法空战中,法国一个飞行员突然发现脸旁有个小玩艺儿在蠕动,他以为是小虫,就敏捷地把他抓在手中。伸开手掌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这颗子弹被轻而易举地抓在手中呢?原来,飞行员与子弹沿着相同方向、以几乎相同的速度运动。因此,相对于飞行员来说,他与子弹之间几乎是静止的。

总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运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里特的话承认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克拉底鲁的话承认绝对运动却否认相对静止.1.话的原意问题:到底踏进了几次?(1)如果赫拉克利特说的是两次,那么克拉底鲁说的就是一次,既然只是一次,又哪来“同一条”之说?(2)如果克拉底鲁说的一次之前还踏进过一次,那就一共是两次,赫拉克利特说的也是两次,那两句话就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这样的话,赫拉克利特说的就是踏进了三次,那既然第二次可以,第三次为什么就不可以呢?2.哲学含义: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我理解,可是赫拉克利特的话从哪里看出承认了相对静止呢?

阳作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河水川流不息,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再踏进时,又来了新的水,所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根据他所作的地质考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论证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海泥沙淤积而成的。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1 975年,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在冀中地区发现了任丘古潜山等高产油田,说明了华北平原由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也有力地证明了沈括的上述论断。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但你可曾想到,它原来也是从汪洋大海中钻出来的哩。根据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队的科学考察,大约在20亿年到6亿年以前,古海变为陆地。到了大约10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纪的末期全部露出水面,经过地壳的强烈变化,喜马拉雅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升高。每千年约升高70米。人类居住昀地球,不仅地壳在不断变化,而且各种生物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永远处于不断的进化、变异之中。

③至于社会现象的运动和变化,比自然现象的变化就显得更加明显。人类社会五种形态有规律地依次更替,人们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不必细说了。

④总之,“一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分)

答:_________

16.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

17.假如用以下文字作为选文的结束语,请说说这样处理的好处。(4分)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或:“一切皆变”)。【解析】根据标题、开头和结尾处的文字可以看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6.一是道理论证,如这一段中“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 ……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引证法)论证了“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二是事实论证,如“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每千年约升高70米。”这几句话也是以珠穆朗玛峰的变化为例来论证“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的。这一段中不管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是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并进而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的。【解析】第②段的分论点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全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中间部分摆事实,讲道理。

17.从文章内容和结构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这段话主要意思是“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是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前3段文字的总结,明确地道出了文章主旨;从写作方法看,这段话先正面说后反面说,正反结合,突出了中心。 【解析】原文的结尾也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其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句点了题并且表达得形象生动;相较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这一结尾,主旨表达得含蓄一些。

相关文章
十大联合国禁用冷兵器
十大联合国禁用冷兵器

导语:告别冷兵器的时代,步入现代武器至上的新社会!世界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

世界最毒的十大毒蛇
世界最毒的十大毒蛇

世界上的毒蛇那么多,而毒性最强的是哪一种?在世界十大毒王中,其中就毒蛇位列....

中国最漂亮的女人
中国最漂亮的女人

世人公认,非她莫属!中国最漂亮的女人就是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除了第一名都....

最难的数学题(有答案)
最难的数学题(有答案)

这道数学题到有多难,居然难倒13亿人!难倒全国无一人能解吗?网上传闻一道数学....

黎曼猜想被证明的意义 黎曼猜想证明现场
黎曼猜想被证明的意义 黎曼猜想证明现场

当下科学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黎曼猜想了!可是黎曼猜想是什么呢?黎曼猜想被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