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19 09:43:48
导语:他是不远万里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在炮火连天的年代里,为中国军民救死扶伤!明知中国有危险,白求恩为什么要来中国?直到最后献身!正义不灭,恩情永记!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在1938年从西班牙(帮助西班牙反法西斯,为西班牙人民服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加拿大名医白求恩, 毅然放弃优裕生活,率医疗队来到中国。
白求恩为什么要来中国
《大揭秘》白求恩为什么会来到中国?)这是一张白求恩正在前线救治伤员的一张照片,很多人就是通过这张照片认识了白求恩。的当时,著名的战地记者吴印咸正在前线采访。听说一名外国医生正在前线帮助伤员做手术,于是赶紧过去,用照相机定格了那一瞬间。就是这张照片,白求恩身着八路军服,袖子卷的高高的,胸前系着一条长橡皮围裙,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细边老花镜。这张照片,也成为了日后白求恩最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张照片。
白求恩
从1938年3月31日到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中国前后待了589天,就是这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却让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他。那么,白求恩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名拥有精湛医术的外科医生,义无反顾的离开祖国,来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呢?
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检查八路军伤病员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人,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在中国,他在抗战一线,与死神搏斗。给战士们带来了生的希望。成了战士们的保护神,有白求恩在,他们的生命就有保障。“进攻!白求恩和我们在一起!”这是战士们冲锋陷阵时呼喊的口号。
1938年6月 白求恩在欢迎会上讲话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位于武汉市长春街的八路军办事处。在这栋楼里,白求恩见到了周恩来,他顾不上长途颠簸的疲惫,一上来就急切地问:“我能不能直接到山西去呢?”周恩来微笑着说:“你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到山西去呢?” 白求恩认真地回答说:“我来之前就知道那里打了胜仗,是抗日的前线。我是个军医,应该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听完白求恩的话,周恩来连连点头,但却没有马上答应白求恩的请求。而是建议他先到延安,对红色根据地有一个初步认识以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1939年2月26号,白求恩接到通知,八路军部队即将在广灵公路打一场伏击战,要求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前去准备救治伤员。于是,白求恩在距离前方战场约10里地的一座小庙里设定了临时急救站。医疗队在庙顶绷了白布,又用两张门板搭成了一个手术台,野战医院,面阔、进深均仅一间。战斗开始以后,伤员被不断地送来。白求恩大夫在这里坚持工作,直到战斗胜利结束。在屯庄期间,他除了抢救伤员外,还热情为当地群众治病,帮助群众干活,同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小庙至今保存完好。
白求恩大夫在战时医院门前
野战医院门口需要救治的伤员
原标题:当年在中国,白求恩不仅仅只有一个
在重庆江津区城外长江边上,一棵黄葛树掩映着一座“中苏友谊亭”,亭顶用银灰色金属构成,牌匾下有小楷题字:
“1939年夏,日寇飞机轰炸重庆,英勇的苏联空军与之激战,击毁日寇飞机坠入笋溪河边,境内军民无不欢欣鼓舞,以飞机残骸建亭于此,以兹纪念。”
类似的纪念亭、纪念碑、旧址等在武汉、贵阳等地都有,它们共同见证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援华历史,见证着国际友人在中国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
“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
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界能把我们分开。”
“反抗法西斯是我们共同的任务,
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
这是白求恩来到中国后,向人们多次袒露的心声。
抗战开始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向广大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发出呼吁,加强反帝和援华的宣传,并以抵制日货、反对贸易等手段制裁日本。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共产党和工会,也积极号召和推动本国的反日援华活动。
1938年,由爱德、卓克、柯棣、巴苏和木克等5人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达延安。为了表示援助中国抗战的决心,他们每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华”字。他们之中最著名的柯棣华病逝于抗日根据地后,毛泽东以“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的挽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他的哀悼之情,朱德赞誉他“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照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和爱泼斯坦,英国记者乔治·何克等,奔波于中国抗日前线,以笔为枪,如实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斗争,抨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暴行,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德国记者作家汉斯·希伯赴陕北边区、苏北和山东敌后访问,不幸牺牲在战场上。正如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所言:“他是一个著名记者,却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在战场上牺牲的;他是一个欧洲人,却是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牺牲的。”
一些国际志愿者还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战。1938年至1940年,朝鲜义勇军和韩国光复军在武汉、重庆等地先后成立。在延安和华北等地的朝鲜志士也组织义勇军,与日寇浴血奋战。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南人民,野坂参三(冈野进)领导的日本共产党与许多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热情支持中国抗战。
他们中有很多人成为共产党员,有的人在斗争中英勇牺牲。新中国开国将军中,就有外国人的身影,他是越南人洪水(武元博),是一位中越“两国将军”。
艰难的岁月里,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志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支援中国抗战当作自己的职责,把中国抗战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
库里申科牺牲后,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苏联是抗战爆发后第一个向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当英、美、法各国对日本侵华意存观望时,苏联已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后不久,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第一批援华飞机即在1937年10月启运,抗日急需的火炮、机枪、弹药等物资陆续运抵中国。
对于苏联给予的有力援助,《新华日报》曾发表社论,称:“在道义上,在物质上它对中国之帮助是举世莫及的。”连一贯亲美的宋美龄也公开承认:“中国抗战3年来得自苏联之物资援助,实较自英美方面获得之总和多至数倍之多。”
苏联还派遣5000多名军事顾问、技术专家和飞行人员等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苏联名将切列潘诺夫、崔可夫等都曾担任中国政府军事总顾问,不仅协助中方培训大量空军、炮兵与坦克部队人员,而且协助指挥了武汉、宜昌、长沙等重大战役。
苏联的援华志愿飞行员,驾苏制飞机在中国领空同日寇展开多次激烈空战,200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苏联飞行大队大队长库里申科曾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后,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从印度汀江到云南昆明的山谷、丛林,是抗日战争中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
1945年1月7日凌晨,涌动的空气在“驼峰”上空形成了湍流、结冰、积云,还有高尔夫球大小的冰雹和漫天狂风。飞行员唐尼记得,从看不见的飞机不断传来“呼救”和“再见”的声音;报务员福特 带着降落伞,打开机舱门把大量货物扔出机舱,身体有一半悬在空中……仅那一夜,就损失了18架飞机和42名机组人员和乘客。
飞机坠毁一架补一架,人员牺牲一名补一名。从1942年日本占领缅甸,到1945年史迪威公路打通的约3年时间里,“驼峰航线”是盟军物资运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至今,400多架飞机残骸、1500余名机组成员仍长眠于此。美国“驼峰”空运总指挥曾如此总结这条“生死线”:“二战期间,在两个友好国家间飞行,它的损失率竟然超过了欧洲战场上的对敌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英、法等反法西斯盟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使中国抗战能力进一步增强。正如斯大林所说:“由于有我们的援助和英美盟国的援助,蒋介石即使不能打败日本的侵略,也能长期拖住它。”
人们有理由坚信,正义是如此坚不可摧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真理必将战胜强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最大的敌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人们有理由坚信,因为正义是如此坚不可摧。同仇敌忾中,善良的人们义无反顾跨进同一条战壕。在缅甸的“仁安羌大捷”中,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拯救了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露齿而笑”的英姿,一直为驻缅英军司令史莱姆铭记。在反法西斯中国战场上空飞翔着的,不仅有美国“飞虎队”,也有被誉为“武汉上空的鹰”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中国战场上活跃着三四十支国际医疗小分队,法国医生贝熙业冒着生命危险开辟出一条“自行车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
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的“空中桥梁”,从美国东海岸到欧洲的“补给生命线”,从印度到中国西南的“驼峰航线”,一条条交通动脉,凝聚着正义的力量。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筑起力挽狂澜的钢铁长城。
这就是为什么,1945年的胜利如此值得纪念。这一胜利,不仅以伟大的民族独立带动了亚非拉国家的异军突起,更在构建公平公正国际秩序的联合国宗旨下,推动世界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人类终于有了走上持久和平道路的可能。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拉贝的名言告诫人们,承担战争的精神责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是走向战后和解的唯一道路。谁不反观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战后70年,日本否认罪恶历史的思想芽苗一直在寻找破土而出的机会。右翼组织连续修改历史教科书,删除战争罪行,日本文部省开绿灯放行;首相及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为甲级战犯招魂;右翼政治家急欲颠覆战后国际秩序;否认南京大屠杀、诋毁慰安妇、打击国内道歉的言行不断出现……对此,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因为时间的河流里沉淀着人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回首是为了正确地认知,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共同守护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才能阻止那些和平道路上的倒行逆施,让正义不可战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世界和平进程,人类公平正义,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
白求恩为什么要来中国
1936年9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广泛联合国际进步人士支持国内抗战,自筹经费先后奔走香港、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恰巧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也应邀参加晚宴。
当时,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主任。他曾在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时,跟随加拿大志愿军到西班牙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过伤员。当白求恩听说陶行知来自战火纷飞的中国时,立即紧紧握住他的手。陶行知先生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白求恩大夫被陶行知的满腔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他毫不犹豫地向陶行知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国去。”陶行知听后十分感动,连忙说:“谢谢!谢谢!”
白求恩从美国返回加拿大后,立即按与陶行知先生的约定展开工作,很快组建了一支医疗队。1938年3月末,他率医疗队不远万里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不久便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白求恩大夫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培养了一大批医务工作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在1938年从西班牙(帮助西班牙反法西斯,为西班牙人民服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加拿大名医白求恩, 毅然放弃优裕生活,率医疗队来到中国。 1938年经汉口到延安,并连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从不熟悉中国国情、根据地条件到和根据地人民打成一片,热爱八路军干部,战士。 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热忱,深入前 线,抢救伤病员。对协助他工作的方医生、童翻译等人从不理解、产生误会到建起 亲密的战斗友谊。他并为伤员亲自输血。在一次手术时,割破中指感染丹毒,引起败血症。在临终前,他将随身所带医用手术刀赠送给方医生,希望他继承遗志,为人民服务。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加拿大人十分疑惑:为啥中国人对白求恩崇敬无比?
几个月前,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准备去中国工作一年,而且已经学了一些中文。有一天他跑到多伦多的中餐馆去实地练习,还被人夸奖发音准确。女侍者好奇地询问起了他的职业,他说是医生,那人便立刻激动地叫起来:“ 白求恩!”
白求恩在这里 不是名人
朋友十分迷惑地问我:白求恩只在中国住了18个月,怎么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人们对他还是如此记忆犹新,崇敬无比?我向他解释:中国有几代人在小学时就被要求背诵老三篇,而其中的一篇就是《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可在我朋友的眼里,白求恩虽然了不起,但并不纯粹。他实在不愿中国人把他这个加拿大普通医生和白求恩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白求恩在加拿大并不是名人,十有八九的加拿大人不知他是何许人,知道他的人一半以上对他也不认同。我的丈夫便是其中的一个。
于是连续几年,我和丈夫路过白求恩诞生的小镇时,他和我每每只对看一眼,没有人建议停一停。直到我的父母从中国来加,在两位老人的要求下,我们才决定为他们开上这条以白求恩命名的公路出口,去拜访这位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第一号加拿大人名人。
中国人到加拿大 找“白求恩”
清晰显示的路标把我们带到一处平静的街区。我们看到一幢墙上画有白求恩头像的白色房子。难道这就是他的出生地?疑问刚出口,一辆旅游巴士便停在了我们的车后,下来了满车的中国人。我和父母马上混入其中,只为能够仔细聆听中国导游的中文讲解。
丈夫听不懂汉语,便抱着小儿子东走西看。整个纪念馆里,只有他与另外一位工作人员是加拿大人。翻开厚厚的留言簿,密密麻麻的全是中文。放映的录像是中文解说,发放的资料是中文印刷,小卖部的纪念品是中国制造……他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连这个纪念馆都是应中国人的要求而创建的。
原来,随着在加拿大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来寻找白求恩故居的人也在增加。这个名叫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 、距多伦多以北200公里、只有两万人口的小镇,原本默默无闻,但逐渐地出现了许多在街头上找寻英雄足迹的中国人。于是,在中加建交的1976年,加拿大政府购下了白求恩出生的米黄色牧师住宅,将其复制到1890年白求恩诞生时的原貌,又把相邻的白色房子布置成了白求恩纪念馆。2002年8月,中国血统的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又亲自到此,为白求恩的铜像揭了幕。
我让6岁的儿子站在白求恩出生的床前,为他照了一张像。脑子里缠绕的还是:这位出生在地球这一面的人,何以在另一边创造了如此的丰功伟绩?此时丈夫终于在故居的二层楼上,找到了加拿大人制作的英文白求恩生平展览,忙拉着我过去一起仔细观看。
白求恩的祖先来自苏格兰,祖父是有名的外科医生,父亲是虔诚的基督牧师。白求恩在8岁的时候,强烈要求家人将他的本名亨利改为祖父的名字诺尔曼,因为他已经立下大志做外科医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做担架员负伤后,他便回国开始了漫长而完好的医科训练。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的学习把他的医术培养得炉火纯青,使他最终成为蒙特利尔收入最高的胸外科主治医生。由于他本人曾经从肺结核的魔掌中逃出,他十分不愿接受治疗基于财富这个事实。以肺结核为例,富人可以保命,穷人则要面对死亡。
这是他思想转变的里程碑。为此他不辞劳苦跑到苏联去取经,因为那是第一个建立全民保健医疗的国家。在那里他找到了组织,加入了共产党,也把眼光望到了全世界。1936年,他满腔热忱地去西班牙支援那里的反法西斯战争,发明了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可惜他太感慨于战争的残酷,酗酒毁坏了他应有的荣誉。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白求恩再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呼唤:我要到中国去,因为那里的需要最迫切!他在枪林弹雨中穿着草鞋不取分文地救命;他把自己的衣服、干粮、药品、鲜血分送给中国伤员;他创下了在69个小时内为115 名伤员动手术的纪录;他是全世界医生的医生……
在中国遇到困难就背诵《纪念白求恩》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白求恩故居,因为我们还要去北方赶路。父母了却了瞻仰白求恩故居的夙愿,在车上陪着我的小儿子进入了梦乡。我也试图闭上双眼,却听到了前面大儿子对丈夫的问话:
“爸爸,这个白求恩为什么要去中国?”
“因为他愿意帮助中国人。”
“那他怎么死了?”
“打仗的地方很容易死人。”
“难道他不怕死?”
“我想他不怕。”
“那你怕不怕死,爸爸?”
“怕死,非常怕死。”然后,丈夫安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有危险的地方,爸爸都不会去的。你不要担心,爸爸会像爷爷一样活得非常长。
望着儿子放心地点了点头,我不由得感慨万分:我们都是惧怕死亡,贪图享乐的常人。但我们身边也时常会冒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人,常人往往不理解他们,就像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可他们做了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并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和安宁。
此时在我眼里,那白发秃顶的白求恩已经被还原为年轻英俊的诺尔曼。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生来就具有使命感的不同寻常的伟人:他的生命和技术,他对弱者的同情心,他的救人壮举,他的献身精神,超越了个人的瑕疵,超越了他的信仰出身,是人类博爱的表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永恒!
上个月末,我们去多伦多为我们的医生朋友前往中国饯行,没想到却被他大大地幽了一默:在中餐馆等菜的时候,他突然摇头晃脑地用中文背诵起了《纪念白求恩》。他的异国口音太重,惹得我大笑起来,笑出了眼泪。
透过泪眼,望着朋友一本正经地继续朗诵,我在想:我的朋友也50多岁了,他有家有子,却参加了国际医生志愿组织,去为素不相识的中国人义务治病。这是什么精神?当然是国际主义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全球化的今天更是人类大团圆的到来。再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全世界范围内人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
丈夫的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听到自称为中国通的他对朋友说:“老兄,我真服了你了!我去中国前,突击了一堆中文俚语笑话,可一点不成功,咱们掌握不好四声,中国人听不大懂。还是你当医生的聪明,以后遇到困难,马上背诵《纪念白求恩》,你的中国之行一定会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