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22 18:24:10
导语:鄱阳湖一战,朱元璋以弱胜强,把陈友谅打再无反手之力!从而奠定了夺取天下的根基!同是反元的起义部队,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关系如何呢?当年元帝未灭,陈友谅为何非要攻打朱元璋呢?陈友谅和朱元璋两人是敌对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
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关系
陈友谅和朱元璋
元代末年,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是强有力的割据力量,他们都想灭到元朝,自己建立新的政权成为统治者。陈友谅和朱元璋一面要对抗彼此的势力,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元军的攻击。
陈友谅参加红巾军之后,他引起了红巾军的内部战斗,导致红巾军的势力分裂,借此机会,陈友谅笼络了一批人士强化了自己的军事队伍。陈友谅通过灭掉徐寿辉,建立了大汉政权。陈友谅的势力发展比较快速,成为长江以南的霸主。
朱元璋派遣常遇春讨伐陈友谅的占地。陈友谅军队中的将士对他杀徐寿辉而夺取政权一事非常不满,纷纷投向朱元璋的阵营,所以,陈友谅的失地越来越多,他一气之下,决定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斗争,陈友谅事先建造了数艘大船,朱元璋利用轻便的小船前来迎敌。1363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士兵进攻南昌。朱元璋下令让朱文正等人在南昌坚守,三个月后朱元璋亲自前来增援。俩人在鄱阳湖一带相遇,大战了三天。朱元璋的军队有很大的亏损,马上就要坚持不下去时,朱元璋感觉到了东北风来袭,于是他下令烧掉陈友谅的战船,陈友谅在这次会战中损失很大,加上,朱元璋的船轻盈,进退自如,陈友谅很是挫败。
期间,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让陈友谅取消大汉的国号,不然朱元璋就会猛攻陈友谅,随后,陈友谅并没有给朱元璋回信。过了一段时间陈友谅军队没有了食物,打算从湖口冲出去,朱元璋派遣兵力进行了围截,陈友谅当时伸出头来指挥作战,被朱元璋部队一箭射中头颅当场死亡。陈友谅一死,军心大乱,朱元璋战胜。
陈友谅军师
相传,何野云是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生于1325年,卒于1393年,共享年六十九岁。何野云被人称为邋遢道士、跳蚤仙,何野云知道很多知识,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道士。
何野云生于明朝末年,又名邹普胜,善于卜卦,对玄学十分精通。元朝末年,陈友谅在红巾军中参加起义,后来何野云也参加了,他被派遣在陈友谅的队伍中。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政权之时,何野云为陈友谅建言献策,因为何野云的出谋划策,陈友谅打了九十九次胜仗,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后来,陈友谅兵败后,何野云担心遭受朱元璋的追杀,于是化名为何野云,逃往潮汕一带。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之后,刘伯温数次给朱元璋推荐何野云,认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何野云没有入朝为官的兴致,早已隐姓埋名,云游四方。随后,何野云到了潮阳一带,因为学过建筑和风水类的知识,何野云依靠这些本领为自己谋生。
在潮阳一带,因为他风水学艺精湛,在当时赫赫有名,很多人家修建房屋之时,都要请他前来指点一番。但是,何野云豪放不羁,经常得罪他人,有时候没有主顾,所以,何野云的生活也十分清贫。何野云在民间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因为个性问题时常得罪他人,后来何野云一直以云游四方为乐,他不在意自己的物质生活,何野云去世后,后人称他为龙尾爷。
陈友谅怎么死的
陈友谅被朱元璋的士兵用箭射中头部,当场身亡。陈友谅通过灭掉徐寿辉,建立了大汉政权。陈友谅的势力发展比较快速,成为长江以南的霸主。
朱元璋派遣常遇春讨伐陈友谅的占地。陈友谅军队中的将士对他杀徐寿辉而夺取政权一事非常不满,纷纷投向朱元璋的阵营,所以,陈友谅的失地越来越多,他一气之下,决定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斗争,陈友谅事先建造了数艘大船,朱元璋利用轻便的小船前来迎敌。1363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士兵进攻南昌。朱元璋下令让朱文正等人在南昌坚守,三个月后朱元璋亲自前来增援。俩人在鄱阳湖一带相遇,大战了三天。朱元璋的军队有很大的亏损,马上就要坚持不下去时,朱元璋感觉到了东北风来袭,于是他下令烧掉陈友谅的战船,陈友谅在这次会战中损失很大,加上,朱元璋的船轻盈,进退自如,陈友谅很是挫败。
期间,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让陈友谅取消大汉的国号,不然朱元璋就会猛攻陈友谅,随后,陈友谅并没有给朱元璋回信。过了一段时间陈友谅军队没有了食物,打算从湖口冲出去,朱元璋派遣兵力进行了围截,陈友谅当时伸出头来指挥作战,被朱元璋部队一箭射中头颅当场死亡。
陈友谅死后,陈友谅军队军心大乱,朱元璋乘胜追击杀掉了陈友谅将士,并且掳走了陈友谅的一位妻妾。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很多历史文献中也多以神化朱元璋来丑化陈友谅,这是封建王朝“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使然。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乱世里,他的行为法则确实当时通用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讲基本的信义,使他丧失了人心。可他又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他坏事做尽却又敢作敢当,具有极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反抗元的统治,能够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向元朝妥协,坚持到了最后。另外,其造船本领极高,但后来他输给朱元璋的一个原因,就是输在了自己制造的巨大舰船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是负面的,说他“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就是说他好弄权术且下手狠辣。这也是现在的文学影视作品丑化他的重要原因。
毕竟,司马迁只有一个。项羽在历史浩卷里光彩照人,离不开司马迁。而陈友谅一直被贬损,失去了本来面目及历史上应有的位置。
陈友谅出身贫苦,自小看多了官吏欺压百姓之事,对官吏恨之入骨。他带领起义军每攻克一地,最拿手的事,就是把贪官处以烹刑,一煮了之。这种酷刑让官员们闻风丧胆,至今他的出生地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这里的“狗”,就是指贪官。
陈友谅一直坚定地站在反元的最前线,1358年他直接指挥了安庆战役。当时守安庆的是余阙,此人曾被元朝任命为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后因守安庆有功,升任淮南行省左丞,并赐二品服,朱元璋不敢讨伐余阙,说什么此人是忠臣,如果大臣们都像余阙这样,元朝就不会乱了。
而陈友谅却敢于啃这块硬骨头,为了攻打安庆,三败三起,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两军大战于沙漠洲,余阙亲率兵士,冒着箭雨冲入阵内,连斩陈友谅十三员大将。一直打了七年,陈友谅损兵折将,终于拿下了安庆城,余阙“引刀自刭”,沉于清水塘中,他的妻妾也都投井而死,获得了“满门忠烈”的好名声。反倒是陈友谅,为反元之战立下汗马功劳,成了一个逼死忠烈的“罪人”。
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余阙等元朝的殉葬者大加表彰。而对于元朝的降官或者在元朝任过职的文武官员,则大加污辱或者杀害。
明朝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元顺帝养有一头宠物象,很善于跳舞,元顺帝逃走后,朱元璋把象弄到了南京,在宴会上,让这头大象跳舞,大象死活不肯跳,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大象。有一个大臣叫危素,元朝时曾任翰林编修、礼部尚书等职,降了朱明王朝之后,朱元璋竟然在危素的身上挂了两块牌,左边是“危不如象”,右边是“素不如象”。
两人是敌对关系。
陈友谅,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出生于沔阳渔家,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 子,陈友谅排行第三。陈友谅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吞并其军。然后以轻兵袭击池州,被徐达等击败,参战军队全军覆没。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然后挟持徐寿辉东下,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于是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于是与朱元璋战于龙湾,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张德胜乘胜追击,在慈湖将其打败,焚烧其船。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陈友谅派出皂旗军迎战,又被大败。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兵再次攻陷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恢复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说道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大战,最有名莫过于鄱阳湖之战了。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鄱阳湖之战拉开序幕……
鄱阳湖一站,陈友谅大败,而且自己还在战役中丧命,得知陈友谅中箭身亡,顿时军队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掩护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抵达武昌后,张定边等人拥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次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陈友谅死后葬于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离武昌桥头堡不远,坐北朝南,是武汉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