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揭秘历史

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

时间:2019-09-17 21:14:23

中国远征军失败后,孙立人率部队撤到印度,成为首个驻印部队!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怎么样呢?仁安羌战役之后,杜聿明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打算经野人山热带丛林撤回云南,而孙立人则果断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回印度,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区,抵达印度,军容整肃,锐气不减。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遭到日军追击,半数葬送在野人山。

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

看过孙立人照片的,都为他的帅气所折服。而更让人们佩服的还是他那“中国军神”、“丛林之狐”的美誉。

走出金牛乡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7岁时,孙立人开始入学,拜宋执中为师。其父后来任山东知府,便随父亲去青岛。当时青岛为德国占领区。孙立人9岁时,某天在海边玩耍,发现了一颗极为漂亮的石头,于是高兴地将这颗石头拿在手里玩耍。这时,来了几个德国小孩,他们看见了孙立人手上的石头,于是联手欺负孙立人,抢走了石头,并且打了孙立人两记耳光,还辱骂了中国人。日后这次事件对于孙立人的影响极大,他认为“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强盛,才能够让人民都活着有尊严”,也成为他日后投身军旅的重要触媒。

1913年冬,适逢清华学校招生,孙立人回到安庆报考,在近千人的考试中,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预科。在清华学校学习的日子里,孙立人酷爱体育运动,身高1米85的他在各类运动中尤其擅长篮球,并担任清华篮球队队长,正是这样一位大个子的青年,在1921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率队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菲律宾、日本队,为中国在国际大奖赛中获得第一次篮球冠军。

在,辗转青岛、北京等地之后,留美学习土木工程学。但是后来,他却执意改学军事,进入维吉尼亚军校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之后,游历欧洲,参观英、法、德等国军事。正是这样的留学经历,使得他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少数有留美背景的军事将领。回国之后的孙立人,因为并非黄埔军校出身,在蒋介石那里并未得到重用,真正给予他厚望的是财政部长宋子文。才华横溢的孙立人被宋子文选中,担任税警总团第4团的上校团长。税警总团由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德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孙立人具备了留美的经历,又曾经游历欧洲各国,对外国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担当重任。

练出孙氏操典

作为长期留美的海归派,孙立人对英美军事系统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建军理想》中曾说:“我认为英美的长处,是自发自动活泼负责守法。他们的一个士兵,没有了官长的统率,仍然可以继续作战到底;他们的军营里,充满了活泼生气。可是他们的缺点,就是吊儿郎当,粗枝大叶,官兵生活浪漫随便。”而“中国人一向有的特长,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国家所赶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劳、忍辱负重及牺牲的精神”。因此,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

他一生四次练兵,第一次就是在海州训练税警第4团,第二次是1938年抗战军兴时,在贵州的都均训练缉私总队,也就是后来远征军新38师的前身,第三次是在印度的兰姆伽训练远征军驻印的新38师,最后一次是1948年起,在台湾凤山训练退到台澎的国陆军。海州练兵是他事业的起点。第4团驻扎与训练的场所江苏海州城南交通便利,但远离大城市。在这里,孙立人按照“孙氏操典”对税警第4团进行了6年的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武器使用与保养、体能、纪律、凝聚力和士气都与当时一般军队截然不同,成为初露锋芒的一支劲旅。

蒋介石曾当面评价孙立人,说他“对于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蒋介石的不够器重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也并不客观。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亲帅800人击败了8000围城日军,解救了7000多名濒死英军,自此名声大噪,罗斯福和英王乔治以及蒋介石都亲自给其授勋。

入缅作战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成立。孙立人两次,第一次于1942年4月率领新三十八师进驻缅甸曼德勒,参加曼德勒会战,在仁安羌以解救大量英军而受到嘉奖。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仁安羌战役之后,杜聿明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打算经野人山热带丛林撤回云南,而孙立人则果断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回印度,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区,抵达印度,军容整肃,锐气不减。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遭到日军追击,半数葬送在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在撤回印度之后,进驻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1942年10月开始向缅北反攻,这便是第二次入缅作战。1942年他的新38师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给予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血两年前退兵缅甸的耻辱,史迪威将军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有网络传言在这其中,孙立人曾下令将1200名日军俘虏中所有到过中国的都活埋,仅一名台湾新兵未到过中国而幸免于难。而此乃无稽之谈,一些当年随孙立人远征的38师老兵也明确否认孙下令杀过战俘。比如叶兆言曾写文章记载一位抗战老兵的说法:“广州一位三十八师老兵托人打电话给我……这位老者是孙立人部下,当年在师部谍报队服役,是活着的见证人。出于对老长官的热爱,他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日本人非常顽强,生俘的很少,所谓活埋是胡说八道。第二,活捉俘虏可以奖励,为了邀功,也不会这么做。第三,为获得情报,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价值,为防止他们自杀,常捆绑在门板上,战俘待遇很高,有时甚至用飞机押送,如果要杀,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这位叫梁振奋的老兵特别提到了孙立人的留美经历,说孙将军在美国学习军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杀战俘的不人道行为。”

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

中国远征军失败后,孙立人率部队撤到印度,成为首个驻印部队

1942年4月下旬,缅甸战场形势恶化,英军决定撤出缅甸;新三十八师负责掩护英军撤退。不久,日军奇袭东线,占领腊戍,封住了中国远征军回国之路途。新三十八师第112团奉命前往印道以南的温佐占领阵地,掩护第五军主力北撤。第112团在温佐被日军包围,而第113团又在卡萨与来自八莫之敌激战,两个团相距位置在100公里以上,前、后、右三方均受敌威胁。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决定率领远征军翻越缅甸西南的野人山,经云南回国。孙立人认为野人山绵延千里,难以穿越。于是在掩护第五军主力撤退之后,没有跟随杜聿明进入野人山,而是决心抗命,转头向西,进入印度。他命令第114团、第113团向温佐方面集结,打击尾追之敌,救出第112团;然后全师向西北行进,转入山林地区。

5月16日拂晓,新三十八师进入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的深谷中,谷中有一条河流,别无道路通行。当时雨季尚未来临,河水最深处只到腹部,孙立人告诉部队要克服困难,否则雨季到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下令将所有的车辆及辎重焚毁,部队在水中跋涉一昼夜,始出山口,来到亲敦江右岸的榜宾地区。 此时日军的大部队和水上炮舰正从下游驶往这一地区。孙立人命部队准备木排,趁黑夜渡江。第二天日军追到榜宾时,与该师后卫部队发生激战,恰逢天降大雨,后卫部队亦迅速渡江。

5月27日,新三十八师除第113团因卡萨战斗未赶上主力外,该师已安全进入印度英帕尔东南约29公里处的普拉村集结待命。两个星期以后,刘放吾率第113团也赶到了英帕尔。 结果由经野人山回国的远征军第五军各部损失惨重,死亡七千多人,而新三十八师则全须全尾,安全到达了印度。

经史迪威与英军负责人商定后,以印度加尔各答西北的兰姆伽作为训练中国军队的基地。史迪威和美国教官对驻印军进行严格训练。8月骄阳似火,史迪威汗流浃背,亲自在训练场上,一会儿卧在尘土中,一会儿为士兵耐心讲解,从射击到战术,为中国士兵进行示范。 在美英盟军的帮助下,驻印军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练就丛林战的过硬本领,日后的新七军军长李鸿作为“兰姆伽营地的开拓者”,因为干练坚决表现出色而被史迪威称为“东方的蒙哥马利”。

中国驻印军在兰姆伽整整训练了六个月,部队从森林战术、武装泅渡、战术配合、体能训练各方面及武器装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蒋介石决定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任总指挥。

日军占领缅甸以后,滇缅公路被封锁,中国战区统帅部决定反攻缅甸北部,重新修筑一条中印公路,同时占领密支那飞机场,让盟军的战略物资得以运输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战。 为了表彰孙立人将军作战英勇,英国决定为之颁发勋章。 1943年1月2日,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前往驻地附近蓝溪的柔拉学校,接受英王颁授的C.B.E英帝国司令勋章。

上午10时,孙立人将军气宇轩昂,英姿焕发,来到授勋礼堂前。几十名锡克族士兵头戴红帽守卫在大门外,孙立人一行进门后,一个印度人手托着一个放着银杯的盘子走到他的面前,孙立人按当地风俗,用手指伸进杯里蘸蘸盛在银杯子里的香水。

另一个印度人递上一包包着香料的树叶,请孙立人等放在嘴里咀嚼。 礼堂的主席台上,悬挂着英王乔治六世的大幅肖像,正中放着套着猩红毯褥的椅子,褥上绣着各种彩色丝绒的花纹。 印度比哈尔省省督身穿黄色大礼服,肩上和胸前配着肩章和服饰。仪式开始时,由军事秘书向省督致词引见,用洪亮的声音叫着:“孙立人将军——” 孙立人当即走到离台一步的地方,与省督面对而立。

省督打开勋位证书,庄重地朗读颂词:“奉皇帝陛下的命令,今天本人代表陛下,将C.B.E勋章授予孙立人将军阁下,以表彰阁下去年在缅甸创下的惊人功绩和对阁下这种英勇行为致敬。” 读完颂词后,省督从侍者的托盘中拿起系着绶带的英帝国司令勋章,亲自挂在孙立人的脖子上,然后与他热烈握手以示祝贺。接着参加典礼的中英高级将领一拥上前,一一与孙立人握手道贺。 下午1时,比哈尔省省督举行宴会,代表英王宴请孙将军一行,宾主双方共同举杯,为战胜日军互相祝贺。不久,美国也向孙立人颁发了丰功勋章;蒋介石也授予孙立人青天白日勋章。 1943年1月27日,重返缅北的任务终于开始。新三十八师第114团为反攻缅北的先遣支队,在团长李鸿的率领下,从兰姆伽军营乘卡车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车船运输,重返阿萨姆省的雷多地区。该团的任务为担任掩护修筑中印公路,消灭盘踞在野人山至胡康河谷的日军。在该团的掩护下,中美两国各出动2个工兵团开始修筑中印公路印度数段至野人山的道路。 日军布置在这一地区的是第十八师团,号称“菊兵团”。“菊”是日本皇家的标志。

该部在师团长田中新一的指挥下,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且有丰富的森林作战经验,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1937年第十八师团被配属给了第十军,在柳川平助中将的指挥下于11月4日在杭州湾登陆,致使国军的防线全面崩溃,败退南京。第十八师团随后紧追不舍,直到打下南京。1938年9月,第十八师团改隶属第二十一军,执行广东进攻作战,10月21日登陆大亚湾,占领广州。1942年1月23日,该师团改隶第二十五军,在马来半岛西岸登陆,迅速南下,1月31日控制了马来半岛的全部。2月9日第十八师团在新加坡登陆,很快就俘虏了英军13.5万人,自己则损失了100人。新加坡陷落之后,为了进攻缅甸,该师团被编入了饭田祥二郎中将的第十五军,4月在仰光登陆成功。5月占领曼德勒。之后,该师团作为进攻远征军中路军的主力,沿曼德勒至密支那铁路向杜聿明部展开全面进攻,并在怒江一线与中国军对战。后担任了北缅甸的防卫任务。

第十八师团在驻印军进攻之先,已按在缅北丛林狭隘路口作战方针,派出许多小部队,据守胡康谷地中必经之路的要隘与山头,并派兵袭击印度边境卡拉卡、唐卡家一带的英国军队。英军千余人遭到日军奇袭后,往后撤退,正在修筑的雷多公路暴露在日军面前。日本军派出小股部队不断地对修筑大军展开袭扰,负责工程的美军少将惠勒尔将军认为形势严峻,“受到4次坚决的攻击”,要求撤走修路人马。 1943年3月9日,新三十八师第114团穿越丛林,步行赶往这一地区。3月30日,正遇上200名日军正在追击英军,便坚决与之打了一仗,并一口气夺回几个被日军占领的山头。

随即以第一营进占唐卡家,第二营从柏察海方面进击,对卡拉卡之敌攻击而占领之,掩护英军安全后撤。 敌十八师团知道遇上了劲敌,连夜增援1 000多人,于3月31日开始,分两路向第114团发动进攻。卡拉卡与唐卡家两据点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连续打了半个多月,日军伤亡200多人,无法攻占哨卡,为达到破坏雷多公路的目的,只好改成小股袭扰。因山高路险,密林丛生,与后方的联络和给养供应都跟不上,第114团只能咬牙坚持。

5月22日,孙立人师长认为第114团官兵疲劳过甚,加上雨季来临,疟蚊肆扰,乃命第112团前往换防,接替野人山防务。敌军也因缅北雨季开始,胡康谷地洪水泛滥,补给不济,亦大部撤退,只留少数伺机活动,两军没有大的接触。 新三十八师度过了八个多月的黑暗和泥沼中的生活,顶住了蚊蚋、蚂蟥的袭扰与敌军的偷袭,终于掩护了雷多公路在9月上旬修到南阳河附近,驻唐卡家的警戒部队亦向南推进至他卡沙坎及秦老沙坎一线,并且与日军打了一仗,获得胜利。史迪威很满意,认为在几次冲突中,驻印军均获胜,说:“训练的结果得到了证明。”

至9月底,中美的工兵团完成了印度至野人山的公路路段。10月底,雨季结束了,新编第三十八师与新编第二十二师全部陆续开到了雷多附近。总指挥部史迪威将军命令驻印军向胡康河谷前进,占领大龙河西岸各据点,掩护主力进出野人山;反攻缅北的序战终于开始。 孙立人与美军梅利尔准将在缅甸某地交谈。 新三十八师为反攻缅甸之前锋,奉命预期占领打洛至大纳河与大龙河交汇点下老家之线,以掩护新背洋前进飞机场、中印公路之构筑,及作盟军后继兵团进出野人山之掩护。第112团团部及第一营为中央纵队,10月24日由唐卡家进发,经唐卡沙坎、清罗沙坎直趋南下,10月29日攻克新背洋,30日攻克临干,继而南下向于邦之敌攻击。

于邦是胡康河谷西北的一个重镇,位于大龙河下游右岸,是水路交通之要道。该镇北、东、南三面是森林,西边靠着大龙河,地形开阔,易守难攻。日军在镇周围和地面上构筑了立体交叉和前后上下左右皆能呼应的强固的工事群体。主要阵地都以纵深的据点构成,遍布着隐蔽的火力点和密集的鹿砦。 于邦被驻印军包围后,敌第十八师团先后将其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两个步兵联队由滇西方面抽调出,利用卡车星夜运输,驰援大龙河,并在大龙河左岸展开。敌山炮第十八联队及挺进重炮独立第二十一大队亦火速赶至胡康河谷。

日第十八师团长田中新一是名老谋深算的将军,他身体稍胖,一脸横肉,不爱戴战斗帽。经常头顶钢盔,威风凛凛。他的特点是善于抓住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和机会制定战役方针。他根据敌情判断:根据驻印军先头部队进出野人山区,掩护工兵修筑雷多公路,并向新背洋挺进的势头,肯定是要将该公路穿过密支那连接滇西。如果让此计划得以实现,缅北局势将不可收拾。但目前公路未通,驻印军的给养靠骡马运输,补给困难,而且先头部队携带重武器有限。他命令各据点守军沉着应战,死守据点,又调去重武器,使步炮比例达到三比二。田中新一还将其司令部从密支那推进到离胡康河谷很近的乔家、大柏家,以便就近指挥部队,部署反击方案。

第112团团部及第一营从11月11日以后,每夜遭到敌增援部队猛烈的炮击。敌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强渡宽约200米的大龙河,企图乘驻印军后续部队未赶到前,将先遣部队一举歼灭。战斗异常激烈,一天深夜,敌约一个营的兵力袭击了第112团团指挥所,该处只有一个特务排,拼命抵抗,团长陈鸣人在混战之中,杀出重围。一位美军联络官突围时,见弹如雨下,复躲入掩体中,被日军俘虏。 11月22日,大龙河南岸敌军调来大量炮兵,对一营两翼封锁渡口的重机枪阵地昼夜轰击,机枪第一连连长吴瑾及士兵全部中炮牺牲。敌第五十五、第五十六联队遂得以从下游渡过大龙河,绕到第一营背后,占领制高点,和于邦守敌联成一气,将第一营四面紧紧包围。

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中)与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左)等在研究战术。 第112团急调防守新背洋的一个连增加于邦正面,不得已将该连原防守任务交给在新背洋修筑机场的工兵连接替。但该连一到宁边即被敌第五十六联队派出的加强大队包围。至此,整个大龙河至新背洋间的三角地区,处处皆被日军渗进部队所袭扰,野人山区的清罗沙坎附近也经常有敌小股部队活动,形势很危险。 为解救危局,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向总指挥部要求将驻唐卡家、卡拉卡的第114团调往于邦前线。但总指挥史迪威却认为该地敌人决无强大的兵力,并以公路未修通和补给困难,不同意调第114团驰援。此时第112团压力越来越大,尽管沉着应战,但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已感力不从心。孙师长亲自向史迪威反复陈述,史迪威始允第113团、第114团及炮兵第二营陆续赶往前线,大龙河和于邦各处阵地转危为安。

孙师长重新部署兵力,一方面增加兵力,向于邦之敌据点继续进攻;同时以钳形攻势,由两翼渡过大龙河夹击敌后,迫使于邦之敌崩溃。孙立人亲率第113团挺进孟缓敌后,迂回穿插,深入敌后90公里,以截断敌之归路。第112团也与第113团互相呼应向敌攻击前进,经过激战,攻克敌后重镇瓦鲁班。敌十八师团退守孟缓以南,重新部署,并增加预备队,伺机反攻。

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

仁安羌的胜利没有持续几天,英、美、中、缅四国指挥官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自同古(也称东瓜)之战后,英国一路大撤退,中国远征军孤军防守,吃尽苦头,仅杜聿明的第5军就战死近万人。杜聿明与史迪威多次争执几乎闹翻,相持不下时,与史迪威同穿一条裤子的中国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就下“执行命令”令!杜聿明甚是无奈:“史迪威,跟他闹掰了我也不怕,可罗长官是委坐亲自送到缅甸的!”缅甸告急,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也急得连降战牌,遥控指挥!

指挥混乱,各自为战,顾此失彼,整个缅甸战场局势异常严峻。

相反,日军朝着既定的作战计划,沿着缅甸的公路和铁路快速向北推进,腊戍失守,密支那失守,滇缅路全线截断,国军已归国无路!

(滇缅公路)

英军老大亚历山大正在布置他的第二个敦克尔克大撤退,退向印度。

第66军的新28、29师在东线被日军打散退向滇西,已不知去向。战场只剩下杜聿明的第五军和第66军的孙立人新38师。

孙立人与杜聿明翻脸,独走印度

(撤退中的国军)

罗卓英向杜聿明下了撤向印度的指令后,就带着自己的长官部和史迪威退向印度。

杜聿明望着公路上绵延不断的车队和一片灰茫茫的行军帐逢,心如落铅般沉重:“如何把自己的将士们带回国去?”他第一次感到战场竟是如此的扑朔迷离!

第五军军部,将领们正在讨论:到密支那与日军决战后回国,还是像史迪威、罗卓英那样走没有被日军占领的路线撤向印度?

孙立人的新38师本与杜聿明没有任何渊源,是临时划拨第5军指挥。孙立人揣揣不安来到军部,前些日子因为自己没有听从杜长官的意见,请战仁安羌,他尝到不听长官话的严重后果:自那以后,杜长官命新38师一路阻击日军,为第五军断后。

会议上,杜长官开场白:“我们早受够了英国这群大老爷们的气和欺骗,吃尽了苦头,再退进印度是彻底的丧师,那怕战死,也决不再受英国人的屈辱!”

接着发言的是孙立人这个外人,他想到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当年诸葛亮南征蛮夷,在丛林中被疫病、獐气、饥饿夺去生命的士兵人数量远在战死之上。孙立人环顾四周:“马上就要进入雨季,进丛林是九死一生。我以为,应退入印度,再图良策。”

新22师师长廖耀湘接过话:“说到底,你是惦记着英国人吧?!”

这一挑拨,不知激中了杜聿明哪根神经,脸立即绿起来,大吼:“史迪威、罗长官是下令去印度,可走密支那回国是委员长的命令,你是听老史的还是听委座的?如果抗命,可就地枪决!”

第96师师长余韶出来解围:“英国佬是怎么待我们的大家都明白,20000多人到印度做难民,我看难民的饭也不好吃。”

将领纷纷表示:“我们听钧座的,就是爬也要爬回国去!”

众将领的目光投向了孙立人,这次他学乖了:“孙某无违抗总裁之意,钧座让我师断后,我师官兵将全力阻击日军,掩护全军撤退,请钧座放心!”

杜长官紧绷的脸,终于有了表情。

其实孙立人暗地想着,新38师本是预备队的,杜长官看到这么能打,就拿来当炮灰。走野人山,没有给养,第5军20000多人走在前面,就如蝗群般扫过,树叶、树皮、野菜都会被吃光了,自己跟在后面,就等着啃树干流下的哈喇子了,只有死路一条!他知道违抗命令,轻则终身监禁,重则枪决处置。若能以自己一命换回全师8000官兵性命,他心甘情愿!还有,史迪威、罗长官不是命令撤向印度么,自己不算是抗命!

听委员长的,杜聿明率部走进野人山

(大撤退)

杜聿明大军北上,孙立人却悄然向西。

孙立人在美国军校接受过丛林战训练,为避免官兵掉队、走散或摔下山谷中,他下令士兵们用绳索或绑腿捆在腰上,相续而行,并禁止士兵喝生水,行军途中,还要求官兵将各类垃圾埋入土里,不给追击的日军留下任何踪迹。

日军谍报部门得知国军主力从密支那回国,以为孙立人也走同一路线,狂追几日不见影后,才明白孙立人撤向了印度。

在孙立人部队的一路掩护下,杜聿明带着自己的机械化部队走到公路尽头,路没有了,只有绵延不尽的丛林。望着汽车、装甲车、大炮这些庞然大物,杜长官下了一个他悔恨一生的命令:弃车进山!

廖耀湘师长亲自督促,将所有重型装备集中排列,准备焚烧。

廖师长将火把交给了特务连长,连长流着泪接过火把:“这些装备,跟随我们从昆仑关到缅甸,我下不了手!”说罢把火把传给排长,排长又将把火把传给士兵,没有人走上前一步。

(曾经的昆仑关战场)

廖师长拨出手枪:“难道要留给敌人?执行命令!”

连长跪在地上:“师长,没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第5军就完啊!”围在四周的士兵们也齐声地大喊:“不能烧啊,师长!”

这时,杜聿明的司机老王走了出来,嘴里不停地嘟哝着:“我给杜长官开了那么多年的车,怎么能扔下它们呢!”说罢,爬上杜聿明乘坐的吉普车,坐进驾驶室,朝挡风玻璃呵了几口气,用衣袖擦了擦玻璃,用力一拧钥匙,用力踩下油门朝前冲去。一团黑烟夹着火苗从排气管里喷涌而出,引燃了一团大火,熊熊的火光吞没了吉普车,顷刻间一片火海,爆炸一个接着一个……火光映照着官兵们的泪流满面的脸。

杜聿明捶着胸口含着泪,参谋长罗又伦闭上眼睛低下头,廖耀湘的眼镜上透着一层白茫茫的水雾!

(被抛弃的战车)

第5军在踏进丛林不久,就接到委员长急电:“日军已拦截你部回国之路,速撤向印度!

此去印度只有200多里,却是野人出没的老荒山,揣着委座的电报,杜聿明遥遥西望:野人山,纵是刀山火海也要上,纵是万丈深渊也要跳!

进山之前,官兵们曾天真地想:“快点进山吧,日本鬼子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了,山里还有很多的果子和野味呢?”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忍的!

走进丛林后,他们才发现这是世上最可怕的“绿色魔窟”。

(丛林中的中国远征军)

6、7月正是缅甸雨季,24小时下个不停,雨季是蚂蝗的天下,这些嗜血魔王无时无刻都昂着头在树叶上等侯着,在水中石头里躲藏着,只要人体一接触,它们就钻进人身上吸血。面对恶劣的环境,将士们被蚂蝗咬住了也全然不知,走过的路,很快被血水染红了,成了一路血路;山洪也是吞噬生命的猛兽,将士们常常被突如而来的山洪卷走;瘴气更是突然出现,将士们什么都没有看见,就不知觉地倒下,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丛林里东西都是超大号的,云南十八怪就有“三个蚊子炒盘菜”之说,蚂蚁也大得象小蜜蜂。蚂蝗、蚊子、蚂蚁叮咬,破伤风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等传染病大为流行,死亡接踵而至,尸骨遍地,随处可见成群的大蚂蚁拖着椭圆形的大肚子,翘起尾尖,扬起两个大钳子,正美味地品尝尸体的皮肉!

罗又伦参谋长曾见一位身上爬满蚂蝗和蚂蚁士兵,用最后的力气乞求:“军长、参谋长,救救我吧!”他们无计可施,谁能赶走这成千上万的蚂蝗和蚂蚁。

一些官兵无法忍受这惨烈的丛林,有人将枪口放到下巴下,用大脚趾扣动步枪的扳机;有人上吊自杀,尸体挂在树上随风而动,部队崩溃了……

杜聿明没有放弃,一路向西!

(尸骨遍野的缅北丛林)

羡慕妒忌,让感激之情瞬间化成永恒的恨

(蒙巴顿勋爵)

来到印度的孙立人,无时不为人杜聿明和第5军的存亡忐忑不安,他多次向英方要求派飞机寻找,可英方总是支吾敷衍,始终没有行动,只因为杜聿明曾经的傲慢和公开指责英军。

为拯救第5军,孙立人找到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

这位高贵的爵爷因为“仁安羌大赢救”(孙立人仁安羌一战,赢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英军)接见了孙立人。蒙巴顿瞪着一双蓝眼睛,惊讶地问:“孙将军,据我所知,你违抗了杜长官的命令退到印度,如果他也撤退出来,会不会报复你呢?”

孙立人严肃道:“向印度撤退,是罗长官的命令,我与杜长官之间,真要有,也只是个人恩怨,与第五军将士的生命无关。”

蒙巴顿端起了一杯咖啡,悠然道“据我所知,杜长官是委员长的大红人,黄埔将领的代表人物,你和他结怨,会严重影响你今后的进步。”

孙立人站起来,严正地回答:“勋爵阁下,你非常了解我们的部队,却不知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良心!”

这番话令蒙巴顿震惊了,他放下杯子站起来:“孙将军,我欣赏您的骑士风度!”

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上空,英机多次低空飞行却没发现第5军的任何踪迹,因断绝通讯已久,蒋介石也要求美国空军寻找,并在前往印度的方向投放给养,可第5军了无踪影,消失在丛林中。

然而,上天并没有放弃这支勇敢的军队!

一天,新38师在力多的电台收到第5军的信号:“杜长官和廖师长安好,并向孙师长致意。”孙立人得知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两个月前,他在缅北丛林仅仅走了十余天,仍心有余悸,杜聿明却带着部队走了2个多月。

孙立人当即派出第112团第1营第3连连长周友良带队到丛林中迎接杜聿明。

周友良在丛林中搜索好几天,终于找到了形容枯稿的第五军残部,官兵们身上的军装已被撕扯得如拖布,个个瘦得只剩皮包骨。

杜聿明到达印度力多时,孙立人集结全师列队欢迎,迎接的还有罗卓英、史迪威、央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部长俞飞鹏。

杜聿明搀扶着走下担架,他要让罗卓英、史迪威看到:虽然经历了野人山之绝境,他也没有倒下!

看到了杜聿明,孙立人亲自喊了“立——正!”口令,跑步迎到杜聿明跟前,行军礼:“报告钧座,新38师集合完毕,特来欢迎第五军脱险!”杜聿明紧紧地握住了孙立人的手,眼中满含感激。

罗卓英、史迪威、俞飞鹏等人也迎了上来。

杜聿明愤怒地盯着丢下部队逃跑的罗长官,真恨不得把他丢进丛林里,让蚂蝗吸他血、让蚂蚁吃他的肉!

俞飞鹏看到两人不对劲的目光,打圆场道:“所谓‘兵家胜败乃是常事’。委座曾对我说过:远征军战败,责任不在光亭(杜聿明字光亭)。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光亭兄好好保重身体,早日报效党国!”

得知委员长没有责怪自己,杜聿明感动得涕泪交零:“请俞部长向委座报告:杜聿明率部已走出野人山,只要稍事整训,誓雪前耻,夺回滇缅公路!”

看到落迫到成这样的杜聿明还这么牛,罗长官不乐意了:“如果当初听我的命令,来到印度的是完整的第五军,而不是你身后那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叫花子’!”

史迪威早对杜聿明不满,也插了一杠:“杜军长,你的人还能称作部队?我看,连叫花子都不如!看看孙将军的英武之师吧,孙将军可是我们美国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一旁的新38师的官兵们,身穿电光卡叽布军装,大皮靴,全副的美式装备,非常威武!

(接受训练的新38师)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杜聿明被气炸了,对孙立人的感激之情倾刻一扫而光:“我一定要让你孙立人看看,在中国是英美派的天下,还是黄埔派的天下?!”他以身体不适离开了这令人尴尬的场面。

杜聿明真的说到做到!

杜聿明在缅甸损兵折将(孙立人率部达到印度,用时15天,杜聿明的第五军却在丛林中行走了114天。新38师出国时9000人,到达印度后,还有7000多人,其中,2000人在对作战中阵亡,400多病伤员在撤退中死亡。杜聿明的第五军入缅时42000人,在战场上战死7300人,15000人葬身野人山,加上打散撤回国的部队,生还仅19000人。),孙立人不仅大部队还在,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仁安羌大捷”。他一踏进国门就以不服从命令,向委员长告了孙立人—状。第二次缅战,孙立人又大败日寇,收复北缅,业绩辉煌,中国远征军的光环全照到孙立人一个人身上。

这羡慕忌妒的恨有多深,只有杜长官心里明白!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杜聿明只等了两年。抗战胜利后,杜聿明在东北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辽热边司令,蒋介石派出能征善战的孙立人任杜聿明的副职,杜长官屡次向委员长发电报批评孙立人:“骄横跋扈,为了争名夺利,竞不听命令……”最后,老蒋只能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永远离开了战场。

是非恩怨转头空,古今往事烟雨梦!

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被关押10年。 1955年8月20日,孙立人在台湾因“兵变”事件,被幽禁33年。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

1942年中国军队第一次远征缅甸以仓促撤退告终,第6军、第66军主力均被击溃,第5军在盛夏雨季进入野人山,撤退途中的损失甚至超过战斗损失。只有孙立人率新编第38师撤往印度,保存了生力军。新38师撤到印度的人数,以邓贤的《大国之魂》为代表的一批纪实文字均认为是七千余人。小戡读远征军史料不多,但也发现实际并非如此。

七千人的说法,以小戡所见,最早来自新38师参谋长何均衡的《转战中印缅战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1942年)十月间……所有部队(第五军约二千人,新编第三十八师约七千人,这是根据是年双十国庆节纪念大会上临时统计的约数)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但这显然是到印度整训两个月后的数字,而非到达印度时的人数。我们知道,前后到印度的远征军有一万六七千人,整训中当然会有其他部队的官兵编入新38师。

对撤到印度时新38师的兵力数字,黄道炫在《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中提出不同意见:

“以该军实力较强的新三十八师为例,该师入缅后,除仁安羌一战外,未进行大的战斗,而仁安羌一役,该部死亡、失踪者仅200 余人。④ 此外即撤退途中该部担任掩护时遭受一定伤亡,5 月12 日阵亡200 余人,次日突围时续有伤亡,加上其中一团遭敌包围经激战始脱险,伤亡较大。总计作战伤亡数当在2000 左右。⑤ 但该师在顺利撤至印度后却仅有3000 余人,损失数和撤出数相加,即使算上部分脱队者,该师参战兵力也就在6000 人左右。

④《中国入缅军参谋团团长林蔚缅甸战役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与各部优劣评判报告书》《, 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 辑第41 册,7143 —100。

⑤ 《抗日战史———滇缅路之作战》第4 篇第26 章第3 节插表第8《新编第三十八师仁安羌战斗人马伤亡表》”

看不到黄先生所引的两个原始资料,但参考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徐康明编著的《中国远征军战史》所引《林蔚报告书》说,撤入印度的部队中“新38师约4000人”,这些引自档案的数字可以形成互证,新38师撤到缅甸时有三千余人,相对全军兵力,也是折损近半了。

其实七千还不是记载新38师撤往印度兵力的最高数字,张家德在《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记载“(第66军)军部及直属队、新28师、新29师损失惨重,在水平等地收容5320人,全军以31000人计,除去入英帕尔的孙立人新38师8800人,该路撤退逐次抵抗损失过半,约16880人”。但是啊,这个数字是显然以编制数来加减的,不符合参加远征的实际人数。举资料较详的第6军为例,这个军有29222人,实际参战的是23300余人,第66军的情况不会与第6军大相径庭。

相关文章
库尔特迈尔妻子
库尔特迈尔妻子

冷血的炮弹,战争把士兵变成了冷酷的侩子手!纳粹将军库尔特迈尔就是其中的一....

武则天选择男宠的标准是什么
武则天选择男宠的标准是什么

武则天选择男宠的标准是什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在....

顺治的儿子谁当了皇帝
顺治的儿子谁当了皇帝

顺治皇帝幼年登基,虽然在很年轻的二十四岁就去世了,但是在位的时间却不短,足足....

冈村宁次孙立人的评价
冈村宁次孙立人的评价

冈村宁次和孙立人有瓜葛?作为中国头号战犯冈村宁次在接受投降之后曾高度赞扬....

钱谦益和柳如是三不怕
钱谦益和柳如是三不怕

柳如是幼时因家中贫寒,被人贩子辗转贩卖,后又被江南名妓徐佛收为义女。她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