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杂闻

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

时间:2019-09-17 08:48:20

导语:说起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就不得不说信阳的大别山!提及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拉开了刘邓大军与新县的不解之缘!新县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第一个立足地。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在这里建立政权、发展武装、整肃军纪……使这里成为刘邓大军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第六纵队一部解放经扶县新集。9月3日下午,部队主力撤出新集,新集再度沦落敌手。

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

新县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第一个立足地。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在这里建立政权、发展武装、整肃军纪……使这里成为刘邓大军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

攻克新集建立政权

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第六纵队一部解放经扶县新集。9月3日下午,部队主力撤出新集,新集再度沦落敌手。9月30日,中原独立旅和第一纵队一部又兵临新集城下。10月1日,部队扫清新集外围敌人后,发起攻城战斗。这次战斗全歼敌保安团,击毙伪县长李建刚等百余人,缴获枪支弹药以及电台、马匹等物资。

“这次战斗,扫清了解放军进军鄂东的障碍。新集再一次回到了人民手中。之后,由于解放军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机动作战,主力北撤,新集一度又遭沦陷,直到1948年10月获得解放。”近日,新县史志研究室主任游振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蒋文俊介绍,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立即宣布:“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地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可能点。”

“8月28日至30日,罗(山)息(县)经(扶)工作队在新集建立起城关镇公所,任命吴集刚担任镇公所所长。从而建立了刘邓大军进入我县后的第一个民主政权。”新县史志研究室副主任胡晓伟说,“9月10日,新任经扶县委书记、县长稂明德和中心县委接上头后,立即在郭家河的潘湾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队派驻我县工作的刘光力、江涛、张右谦和坚持大别山斗争的原中心县委成员刘名榜、邱进敏等。稂明德宣布成立经扶县委和经扶县民主政府。同年,撤销原中心县委。由稂明德担任经扶县委书记,刘名榜任县长。此时,刘邓大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关逐渐移到我县境内,我县再一次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神经中枢,亦被敌人称为 刘邓的点将台 。刘邓大军遵循 分遣以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 的原则,派出一批得力干部以及警卫团、第一纵队教导团和炮兵营,协助我县开展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我县斗争形势迅速好转,很快恢复了沙城、箭厂河、泗店、浒湾、沙窝、新集、白居等7个区的区级政权。同时组织贫农小组,准备土改。这时,我县武装力量也有了很大发展。县大队由原来的近百人发展到四五百人,武器装备也大大改善。”

1947年12月22日,经扶县首次人民代表大会在陈店王湾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区的人民代表和罗山、光山、商城和湖北、安徽等地以及刘邓大军、军区的代表共500多人。大会投票选举邱进敏为人民政府县长。“会议中,代表们根据刘伯承司令员的提议和邓小平政委签批的意见,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新县从此诞生。”胡晓伟说。

整肃军纪进行土改

1947年9月2日,刘邓大军司令部在新县八里畈镇小姜湾村宿营,刘邓首长在村前草坪上召开整肃纪律的干部会议。

会议上提出整顿纪律问题,强调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邓小平指出:“严守纪律,关心群众,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生根的大事。”会上约法三章: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拿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会后,全军开展整顿纪律工作,使部队纪律松懈现象很快得以扭转,有效地增进了军民关系。

记者来到新县箭厂河乡杨冲村南冲村民组,这里的方氏祠堂是刘邓大军司令部土改动员会议旧址。新县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李正学告诉记者:“1947年9月,刘邓大军司令部在箭厂河杨冲村南冲祠堂召开大会,邓小平政委作土改动员报告,地方领导人刘名榜参加会议。邓小平分析了大别山的特点和阶级状况,阐述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定了必须贯彻执行的几个重要政策。随后,大别山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10月,刘邓大军已基本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各级政权普遍建立,局势相对稳定。为了贯彻“双十宣言”的精神,中原局、中原军区于10月12日发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指出了进军大别山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批判了在作战和建设根据地中的一些右倾情绪;指出要在全区普遍宣传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立即发动群众,展开分俘财、分田运动。

10月中旬,为了培训土改干部,经扶县委决定在新集附近举办干部训练班(新集大学),由稂明德、刘名榜亲自领导。接着,在“耕者有其田”“一手拿枪,一手分田地”等口号的鼓动下,该县土改在大部分地区迅速展开。据统计,该县80%的地区进行了土改,土改后贫雇农的土地占有总数由原来的30%提高到67.8%。但由于土改政策有严重的“左”的偏向,因此错划成分等现象普遍发生,损害了中农利益,违反了工商政策。不久,这种错误做法即被党中央、中原局发现,邓小平等在箭厂河召开会议,纠正这一错误,并将错误意见上报中央,得到了中央肯定,并为全国土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新县是邓小平系统总结“大别山经验”所在地。1948年1月30日,邓小平在新县对以新县为代表的新区土改进行了认真总结,给毛泽东写了一份《关于大别山的阶级情况与几个政策的问题》的综合报告,分析了大别山区的特点和阶级状况,第一次正式提出划分两种区域(巩固区和游击区)并实行不同的政策和策略观点。2月8日,邓小平在新县再次给毛泽东写了一份报告《复毛主席征询新区斗争策略与群众组织形式问题》。报告中,邓小平根据大别山解放区在土改运动中所犯急性病错误的教训,提出“在新区树立两个观念非常必要”。2月17日,毛泽东向全党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可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

“七进七出”站稳脚跟

新县八里畈镇宋畈的宋氏宗祠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立在旧址门口,该镇群工部部长余洋告诉记者:“1947年8月29日,刘邓大军司令部进驻宋氏宗祠。1947年12月中旬至1948年2月下旬,邓小平、李先念率领前方指挥所在此驻扎。在这里,刘邓首长指示,第二纵队在大别山北面地区阻止尾追之敌,掩护第三、第六纵队。旧址原为宋氏宗祠,现存房7间,占地700平方米。2008年6月,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县是刘邓大军司令部重要驻扎地。刘邓首长率司令部 七进七出 新县,先后驻扎在八里畈、新集、泗店、陡山河、箭厂河、苏家河等地,发布了一系列作战命令。”李正学说。

1947年12月12日,邓小平、李先念率领前方指挥所由黄安七里坪穿越鄂豫边界,进驻经扶县境内箭厂河。在这里,前方指挥所以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李雪峰的名义发出部队分遣行动对付敌人围攻部署的命令。要求“各兵团必须在指定地点,灵活分散集结,实行打仗、土改、筹款三大任务”。1948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邓小平、李先念率领前方指挥所驻扎在以新县八里畈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担负在大别山内线指挥作战的任务。新县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刘邓大军首脑机关的指挥中心。

1948年1月15日,邓小平在新县向毛泽东作关于挺进大别山以来斗争情况的综合报告。邓小平在电文中称:“我们已站稳脚跟,不管情况如何严重,敌人是打不走我们的。”这即是宣告,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实现了毛泽东预计的3种前途(一种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跟,退回来;一种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跟,在周围坚持斗争;一种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跟)中最好的前途,初步完成了中共中央所赋予的伟大战略任务。

后方基地功勋不朽

“新县是刘邓大军的后方基地。”游振华说,“1947年9月5日,刘邓首长派直属部队警卫团团长孟永福、政委刘杰三(他们均为县委委员)带领4个连到经扶县去开展工作。随着各级政权的建立,我县的拥军活动掀起了高潮。各区、乡都召开了拥军支前动员会,响亮地提出了 拥护大军,支援大军 的口号。号召男人们为大军抬运伤员,带路送信;妇女们为战士缝补浆洗,护理伤员。新集区彭大湾乡的妇女们,在妇女会主任王玉珍的带领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赶制出2000余双军鞋。”

当时,刘邓大军无固定医院,伤病员主要安置在群众家中。新县人民发扬了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细心照料每一名伤员。陈店熊家洼是一个只有14户人家的小村,当时一次就住下了9名伤员。乡亲们将他们看成自己的亲人,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尽快康复。

“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得以迅速实现战略展开,恢复和发展了大别山根据地,开辟了进军江南,实现了全面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张守四感慨地说,“新县人民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7年,中原局和野司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邓大军牵制了大量敌人,同时与陈、栗野战军相配合,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旧址群分别为: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视察工作旧址--沙河下楼房周宅;刘邓大军野战医院旧址--汤家汇曹氏祠;刘邓大军后方医院旧址--汤家汇刘氏祠;刘邓大军泗河驻地旧址--汤家汇吴氏祠;刘邓大军老营岩驻地旧址--汤家汇程庄老屋。

5385fbf3td4ef0f2838b6&690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革命旧址群均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较有地方特色的祠堂和民居,是研究皖西、豫南地区的家族祭祀传统,地域风俗民情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与红色旅游价值为一体的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开发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1947年,中原局和野司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邓大军牵制了大量敌人,同时与陈、栗野战军相配合,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旧址群分别为: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视察工作旧址--沙河下楼房周宅;刘邓大军野战医院旧址--汤家汇曹氏祠;刘邓大军后方医院旧址--汤家汇刘氏祠;刘邓大军泗河驻地旧址--汤家汇吴氏祠;刘邓大军老营岩驻地旧址--汤家汇程庄老屋。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先后歼敌19万人,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江淮河汉地区,重建和恢复了中原根据地,开辟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为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夺取全国的胜利,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文物遗存

从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在息县北岸小王湾渡过淮河,突破挺进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天险算起,刘邓大军在鄂豫皖大别山区坚持战斗约半年时间,战斗的足迹遍布大别山区的息县、光山、新县、商城、红安、英山、大悟等地。刘邓大军在光山县砖桥镇召开了重要的"王大湾会议",先后将司令部指挥部设在新县、商城、英山等地。

013222E5EB390E5DFF8080813221279E

7月23日,记者来到刘邓大军强渡淮河旧址所在地枣息县城郊乡王湾村,今年已是79岁的蒋秀荣老人,仍记得当年千军万马过淮河的情景,但2000多人的村里能记得当年情况的见证人,现在已不超过5个。当地干部带领记者来到当年的刘邓大军渡河处,在宽阔的河面上看不到任何标识,这些解放后出生的干部也只能凭老人口口相传,告诉我们当年渡河的位置。城郊乡曾经向上级申请资金想在淮河边建一块纪念碑,但没有结果。

随后记者又来到光山县砖桥镇"王大湾会议旧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施战略展开初期,由于人倦马乏,战士水土不服,信心不足,有些部队表现出疲惫和纪律松懈现象。1947年9月27日至29日,中原局和野战军司令部于砖桥召开了著名的"王大湾会议",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并向刘邓大军旅以上干部作报告,强调部队要鼓舞斗志,加强纪律性,树立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历时三天的"王大湾会议",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大转折,对于重建大别山根据地,打破国民党军队的总体战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大湾会议"后,部队的战斗风貌为之一新,根据会议精神和刘邓首长部署,继续实施战略展开,机动歼敌,迅速扭转了战局,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文物价值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革命旧址群均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较有地方特色的祠堂和民居,是研究皖西、豫南地区的家族祭祀传统,地域风俗民情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与红色旅游价值为一体的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开发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

记者见到,"王大湾会议旧址"虽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经费缺乏,目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平时没有人值守,刘伯承住室由于门锁锈蚀已不能入内,一些重要的文物担心被盗,也搬到县文化管理委员会保管。光山县党史办负责人说,该旧址平时维修和保护基本上没有资金,最新的一次维护,还是因为有上面领导要来看简单处理了一下。

新县、商城是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期间的重要驻扎地。记者来到位于新县箭厂河附近的郑边大湾村的一座老房子,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领导同志都曾住在这里,并在这里召开过旅以上干部会议。但这座老房子目前已没有人居住,大门紧锁,门头破了一个大洞。新县八里畈乡宋畈村宋氏宗祠也曾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机关所在地,当年宗祠有房屋三排29间,占地面积70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宋氏宗祠已经完全破败,后墙全部倒塌,里面堆放一些稻草和杂物。

7月24日,记者来到商城县长竹园乡五里山村。1947年12月下旬至1948年1月上旬,邓小平率领的刘邓大军前方指挥所辗转于商城南部山区,在这里,邓小平先后以刘邓名义向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和华野、陈谢兵团协同粉碎敌人围攻的作战意见的报告》,签发了《关于粉碎敌人对大别山"清剿"的指示》、《关于节约粮食、爱护民力、维护群众利益、度过春荒的指示》和以中原局、中原军区联合颁发的《部队在新区筹粮办法要点》等一系列决策和指示。刘邓大军前方指挥所就设在长竹园乡五里山村瓦锡坪的一个小山村里。记者在这里见到,仍是土坯墙的指挥所旧址已基本没人居住,屋顶的瓦和橼子都烂了。

新县和商城两县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对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的现状也感到担忧,但限于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财力严重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

信阳市党史办副研究员姬少华对记者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的地位已彪载史册,但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一些资料的抢救性整理和旧址保护工作,比较滞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已经50多年了,民间的资源整理和旧址保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物去人非,想抢救也来不及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革命旧址群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

阳是鄂豫皖苏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非凡的影响。这里是红军的摇篮,红色的首府,将军的故乡。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这里即开始有了党的活动,并组织信阳铁路工人投入了京汉铁路大罢工。随着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共豫南地方党组织于1925年春建立,从此豫南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把大革命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摇篮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豫南党组织在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较早的萌发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1927年秋至1928年春,就组织豫南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信阳的四望山红色区域;1928年夏秋,在鄂豫边区开创了以光山柴山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继之又于1929年夏成功的发动了商城起义,创建了河南省的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三十二师,开创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苏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相继建立了7个县苏维埃政权,土地革命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鄂豫皖苏维埃政府设在新集(今新县县城),新县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经过扩建整编,相继成立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正规部队。红军主力长征后,信阳人民又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

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中共豫南党组织努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豫南沦陷后迅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四望山抗日根据地。李先念、陈少敏都先后从这里出发,联络鄂东、鄂中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并在此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望山会议,全面统一了豫鄂边区党的组织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豫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粉碎敌、伪、顽的“扫荡”、“清剿”,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为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豫南党组织领导全区军民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配合中原军区部队与国民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胜利完成了中原解放区的战略坚持任务,牵制了国民党数十万兵力,起到了策应全国解放区战场的巨大战略作用。在全力支援中原部队胜利完成中原突围后,豫南党组织领导游击队继续坚持大别山和桐柏山的革命斗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重建大别山解放区的艰苦斗争。到1948年3月,先后建立了鄂豫、皖西、桐柏、江汉等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信阳党政军组织迅速恢复重建,并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配合实施战略反攻,使解放区逐步巩固和发展。大别山解放区的创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从根本上撼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接着,豫南党政军全力以赴,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支援解放军渡江南下,同时,在解放区深入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剿灭残匪,巩固人民政权,为实现由革命战争向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雄的信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28年,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树了伟大功勋,付出了巨大牺牲。有100多万人参军、参战,30多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荣誉。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信阳的山川沃野,诞生了一支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李先念、陈少敏、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郑维山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1955年授衔时,信阳籍授少将以上军衔的68名,占河南省籍授衔将军106名的64%;1988年全国授衔上将17名,信阳籍就占3名;1998年,中央军委正式确定的33位军事家中有9位在这里战斗过。

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信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称。这里林木繁茂,山水佳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誉。这里受先辈之恩泽,有传统文化的浓厚积淀。中国共产党领导信阳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遗址,又为信阳人民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与信阳的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信阳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独有的特色。信阳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2004年底,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信阳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邀请专家对信阳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现场踏勘。专家们一致认为,信阳市史迹丰富,名人众多,从“头”红到“尾”,而且地位重要,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据初步调查和考证,信阳境内革命遗址、纪念地有400余处,已被确定立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78个(处),其中,有一批已被列为省级以上乃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信阳光辉历史的重要象征。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信阳的山川沃野也孕育了深厚的无形历史遗产,凝炼出大别山区革命精神。从这里走出的红军部队,把《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两首革命歌曲唱红了全中国;吴焕先、詹谷堂、桂步蟾、晏永香、杨厚益、赵崇德、叶成焕等信阳藉著名英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从容赴死,英勇献身,表现出的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在这里工作战斗中表现出的崇高精神风范;信阳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等等。一些影视剧如电影《大转折》、《五更寒》真实再现了发生在这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老区人民精神风貌。信阳老区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信阳老区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是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是无价之宝。作为中国革命三大名山之一的大别山这一块所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应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需要进一步弘扬光大。

信阳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兼而有之的旅游资源非常难得,能够形成纵横交织,循环贯通的红色旅游线路,可以与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物游、宗教文化游、风俗民情游、寻根问祖游等紧密融合,使信阳市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最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抓住信阳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的契机,加大开放带动战略实施步伐,开展“六城联创”,发展生态旅游,围绕“山、水、林、泉、寺、茶、红”等资源发展“一红一绿”特色旅游;市领导分赴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招商、宣传、促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进行新一轮规划,信阳市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正面临新的大好机遇。目前,各地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强劲,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大手笔、大气魄运筹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以红带绿,以红促绿,必将为信阳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章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后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后

说到秦始皇大家肯定好奇的是他为什么没有立后吧,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是不是存....

美莱村惨案士兵回忆
美莱村惨案士兵回忆

多年以后,曾参与美莱村惨案的回忆,屠杀的全部经过!美军士兵的施虐狂本性,越战....

王者程咬金最狠出装
王者程咬金最狠出装

导语:要问王者荣耀出装最狠的英雄是谁?笔者以为非程咬金不可!想知道为啥程咬....

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
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

导语:豪情万丈的辛弃疾,不但有铁血男人的刚强,也有炙热丹心的妩媚!读惯了醉卧....

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
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

导语:说起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就不得不说信阳的大别山!提及信阳驻扎的刘邓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