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19 09:57:59
导语:生活在美国大陆本土远离二战战火,又是一名退役军官,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下半生,陈纳德却应宋美龄邀请,帮助中国从建空军。共同打击日军!这个老头子陈纳德为什么帮助中国呢?1940年代初期日军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节节推进。这时,一支来自美国的志愿航空队,驾驭P-40等战斗机在中国南部筑起一道空中壁垒,不但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也让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最艰难的时候看到希望的微光。
陈纳德为什么帮助中国
在嘉兰惠的儿时记忆中,外祖父陈纳德是个低调的普通人。她从没见过陈纳德穿军装的模样,也不曾听说他和中国的渊源。直到8岁那年看到的一张照片,她才知道“我外祖父不是普通人”。
▲ 陈纳德和主任参谋C.B.斯基普阿代尔在中国昆明
嘉兰惠(Nell Calloway)今年65岁,但看上去只有50开外,齐耳短发,蓝紫色长袖丝质衬衣,米色裤子,化着淡妆,眉目和她的外祖父、“飞虎队”队长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Lee Chennault)有几分相似。
见面后,她领着记者去了休息室,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家人,在长场的有她的儿子、女儿还有两个孙女。
她递上来一张古色古香的白色名片,英文一面印着陈纳德飞行博物馆的标志,中文一面则是陈纳德去世那年发布的纪念邮票,上面印着繁体的嘉兰惠。
“不要误会,我其实不会中文的。”嘉兰惠坦白道。谈起陈纳德的战绩,嘉兰惠变得神采奕奕,“1941年12月20日,我外祖父率领的飞虎队在云南上空和日本军队交锋,这次交锋不仅给中国人鼓足了勇气,也让美国军队看到了希望。你要知道,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军队的气势一直很低落。”
记者问起陈纳德的两段婚姻,提起陈香梅,嘉兰惠也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的眼神,更没有拒绝回答。
▲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外孙女嘉兰惠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日70周年之际,陈纳德飞行博物馆馆长、“飞虎将军”的外孙女嘉兰惠受中国政府邀请参加“反法西斯大阅兵”。
从美国前往北京途中,嘉兰惠在上海逗留数日。期间她接受《外滩画报》独家专访,讲述了陈纳德不为人知的轶事。
1940年代初期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灰暗的时刻:德国冲破马其诺防线占领法国;日军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节节推进。这时,一支来自美国的志愿航空队,驾驭P-40等战斗机在中国南部筑起一道空中壁垒,不但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也让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最艰难的时候看到希望的微光。
▲ 1942年5月28日,飞虎队战机停靠云南驿机场加油。席地而坐的几位,从左至右依次为R.T.史密斯、肯简斯代德、鲍勃普雷斯科特、林克劳克林、比尔里德。站在左边的是汤姆海沃德,站在右边的阿维德奥尔森在此次飞行任务中担任68号P-40战斧式战斗机(图中后方)的飞行员
在中国民间,“飞虎队”队长陈纳德被誉为“飞虎将军”。
生于1893年的陈纳德酷爱飞行和钻研空中战术,但在美国空军他却抑郁不得志,最后被迫退役,成为一名飞行教官。
1937年,陈纳德在中国亲历了日军暴行后,当即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1941年4月,苏联在和日本秘密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后,中止了对华援助,令中国军队雪上加霜。
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陈纳德说服了罗斯福总统,以私人机构的名义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于是就有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陈纳德在中国对日作战中立下血汗功劳,个人击落日本敌机超过40架。在抗战胜利在望时,他却因为与美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意见不和,被调回美国。
离开中国前,蒋介石夫妇授予他当时的中国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大蓝绶带。当然,陈纳德和陈香梅的忘年恋情在中国也一直传为佳话。
▲ 中国昆明,飞行员奥林韦尔奇、克罗西、查理夏基、迪克斯内尔、吉米福克斯与P-40战斗机合影
在嘉兰惠的儿时记忆中,外祖父陈纳德是个低调的普通人。她从没见过陈纳德穿军装,也不曾听说他和中国的渊源。她第一次看到陈纳德穿军装的模样不是在家庭相册里,而是在杂志上。
那是1958年,陈纳德刚刚去世,她回到学校,看到一本综合期刊,封面就是自己的外祖父。那一年,嘉兰惠才8岁。
“我记得当时自己非常震惊:为什么外祖父会出现在杂志上,而且穿着军装?我跑去问老师,老师听了也非常惊讶,当然根本不相信我所说的,于是打电话给我母亲确认。”嘉兰惠回忆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我外祖父不是普通人。”
嘉兰惠的母亲名叫露丝玛丽·陈纳德(RosemaryChennault),是陈纳德和前妻耐尔·汤姆逊(NellThompson)的幼女。陈纳德只身前往中国参战时,露丝玛丽·陈纳德也只有8岁。她对父亲义无反顾加入中国抗战的决定一直耿耿于怀,直到2002年前往中国后才开始理解他。
▲ 1942 年,中国上空的飞虎队——第三中队“地狱天使”
这次来华,嘉兰惠带上自己的儿孙,让他们一起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
嘉兰惠说,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帮助美国人了解陈纳德的功勋,也是让美国人了解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更是帮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她现在计划筹备一个“飞虎队”研究院,促进中美学习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现在嘉兰惠已经迈出第一步:陈纳德飞行博物馆对外开设了中文课程,而她早已印好了双语名片。
▲ P-40战斗机总装车间。立柱上文字为:“为正义与和平而奋斗。”
B=《外滩画报》
C= Nell Calloway
B:在你们亲人面前,陈纳德是个怎样的人?
C:他是个用心的人。我母亲说,她小时候经常收到来自中国的礼物,都是我外祖父寄来的。他能记住每个人的生日,而且会在我们过生日时准备礼物。
B:你们一家和陈纳德联系多吗?
C:不多,从我记事开始,联系就不多,主要因为我外祖父一直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三地飞,但他会捎钱给我父母,叮嘱他们给我买生日礼物或者圣诞礼物。
我去他家的时候,他在菜园里种菜,我就在旁边看。很多人问我,你小时候,你外祖父给你讲过什么故事?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基本上是我给他讲故事。
B: 你外祖母受离婚的影响大吗?
C:肯定的,但是有一点外面人可能不知道。1946年,外祖父到中国组建民航空运队,他是准备带外祖母一起去的,但是她拒绝了。一方面她考虑到自己的儿孙都在美国,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局势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打仗。这是他们离婚的导火线。后来,他娶了陈香梅。当然,他们肯定在之前就认识了,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是这么发生的。
我十几岁时,有一次主动问起,试探我外祖母和我外祖父的感情,她是这么回答的:在我心中,他永远是我丈夫。他们离婚后,重新建立联系也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实,这件事对我母亲的打击也不小,我母亲当时还未成年,还待在家里。
▲ 飞虎队第三追击中队的成员“地狱天使”们合影留念
B:陈纳德在家书里面抱怨过中国艰苦的作战环境吗?
C:没有,他给我外祖母的信里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我知道他给自己父亲写信时,有提到自己的忧虑,他很担心中国的前途,也抱怨美国为什么不派援兵。1940年他说服美国官方,开始招募飞虎队,才少了忧虑。
B:你母亲怎么看待陈纳德?
C: 她很少发表意见。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母亲一直不能理解我外祖父为什么要来中国参加抗战。直到2002年我们一起来中国,她参观了很多抗战遗址,听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才明白我外祖父为什么当时执意留在中国,也意识到他的伟大。很多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苦难。
B:你怎么看待他的军事才能和成就?
C:他来中国时,身份是普通公民。你要知道,他在美国军队仕途发展很不顺利,没人欣赏他的战术,所以被迫退役了。他招募组建飞虎队时,用的完全不是军队那套标准,而是老板招聘员工的形式。
有一点值得一提,他从军前是个老师,所以他训练美国空军志愿者成员的时候,充当的是教师的角色。他部下很多人没上过战场,也有不会开飞机的,最后他把这些人都培养成训练有素的战士。
当然,他最杰出的能力,还是体现在和中国人民的沟通方面。1937年来华时,他中文一句都不会说,但已经开始训练中国飞行员了,他还帮助建立了空中预警网。如果没有这个空中预警网,飞虎队很可能坚持不了一个星期,就被日本人炸掉了。他教会中国民众如何给空军部队通风报信。一旦日军出动,他可以提前准备后撤。除此之外,外祖父还指导中国建设军用机场跑道,帮助也很大。
▲ 隶属“熊猫”中队的P-40战机飞行员
B:飞虎队的后人是否组织协会?
C:有的,每年聚会。我过去几年都参加,跟其他成员的后人也渐渐熟悉起来。
B:你的祖父和美军中国战区指挥官史迪威将军一直不合,你怎么看待这段关系?你和史迪威的后人有联系吗?
C:他们之间是激烈的竞争关系。史迪威将军从不重视空军的作用,他觉得单靠陆军就行了。后来,事实证明他是错的。我祖父从来没有否定过陆军的作用,但他一直认为空军可以起到保护陆军的作用。我觉得祖父是正确的。关于史迪威的后代,我碰到过他的外孙John Easterbrook。
B:你们后代相处得如何?
C:还可以。我们在一点上达成一致,就是我们的祖父都是铁血硬汉。不过,最后法西斯被打败了,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那就足够了。
B:当时飞虎队在中国时,拍下很多中国的照片。你外祖父也有参与吗?
C:肯定有,他非常喜欢摄影。除了摄影,我外祖父其实还喜欢摄像。1937年他乔装成游客,去了趟日本,然后把照相机藏在外套里偷拍日本兵工厂。这是在为以后轰炸日本兵工厂作准备。你看,他就是一个军事天才啊。
B:那这些影像资料现在公开了吗?你们博物馆有吗?
C:有一些,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去复原里面的内容。
▲ 飞虎队成员在昆明
B:你们家和陈香梅家里有联系吗?
C:我外祖父去世后,基本没有联系了。不过最近几年,我和辛西娅·陈纳德(Cynthia Chennault,陈纳德和陈香梅的次女)走得比较近,我们是同龄人。我们博物馆建成后,我给她打电话,她捐了不少我外祖父的遗物给我们博物馆。我们后来还一起旅行,现在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B:你怎么看待陈香梅在美国政商界的成功?
C:我觉得她是个出色的女人,她也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我外祖父在中国的荣誉。
▲ 行驶在雷多公路上的车队,在靠近中国云南的地方,看见一座由市民为纪念一位牺牲了的飞虎队英雄而竖立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碑背后的墙上写着“为正义而战”
B:陈纳德飞行博物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你是怎么成为馆长的?
C:这个博物馆原址是二战期间最重要的飞行员学校之一,美国志愿部队的一半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建立博物馆主要还是为了纪念飞行学校,建馆主要是为了让美国人对“一战”以来的战争有更全面的认识吧。
一开始,我不是馆长,我只是一个志愿者,因为我觉得了解历史很重要。我一直觉得“忘记历史的人是没有前途的”,这是我当志愿者的动力。后来,前一任馆长离开了,他们选我当馆长,我接受了。
B:你们博物馆有中国访客吗?
C:还蛮多的。你要知道,我们博物馆在一个很小的镇上(位于美国路易斯安纳州)。今年夏天就有7家中国媒体来参观我们博物馆,有一家是专程从大陆过来的。
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
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
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友谊。
⑤受到国民政府最高嘉奖。
⑥和中国女子陈梅香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他心里一直装着中国”|美军|陈纳德
有一块内容是陈纳德将军的一生与飞虎队的光荣业绩,包括陈纳德的护照、通行证、身份牌、勋章等。还有当时的日记本以及他在中国用过的物品,比如穿过的军服、用过的照相机、手表和军刀,寄回美国的家书等,有关飞虎队的历史老照片也很多。对了,还有一张用中文写着“美国空军,来华助战,仰我军民,一体救护”的布质告示,是当年飞虎队成员的“护身法宝”,万一飞机被日军击落,飞机员跳伞落地,就可以凭此获得中国老百姓的帮助。事实上,确实有许多飞行员在那个残酷的环境中获得了中国农民的无私营救,而他们自己却遭到日军的残暴杀害。还有一件物
阅读提示:二战时期中美两国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8月19日傍晚,经过30多个小时的空中旅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美国飞虎队灵魂人物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女士从美国抵达上海。
尼尔长得与她的外祖父陈纳德将军很相像,面部轮廓相当清晰,也有一个坚毅的下巴,尤其眼睛特别精神,浅蓝色的眼珠反射着天花板上的吊灯,有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在上海,尼尔参观了四行仓库和淞沪抗战纪念馆,还在华师大二附中给暑假中的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飞虎队战史的演讲,21日下午她在上海书展出席《我,飞虎队女兵》一书的签售。这本书是原飞虎队成员、上海已故教师张凤岐女士的回忆录(由张凤岐儿子陆伟俊整理)。1945年初,中国本土的抗战和太平洋战争均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奄奄一息的侵华日军眼看大势已去,仍想拼个鱼死网破,迫使中国政府与之谈判。同时,作为中国战场最后一条生命线的驼峰航线也处于十分危急的状况,为确保航路畅通并有效击退频繁袭扰的日机,飞虎队需要更多的人员。张凤岐经由已在美国第14航空队从事后勤的原航校同事王长升的引荐,通过考试进入美国第14航空队,在器材处当一名打字员。虽然她在飞虎队工作的经历不长,但与美国大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传奇色彩浓厚的陈纳德将军尤其敬佩。
尼尔目前的身份是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这个民间博物馆的核心内容是二战期间援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事迹,位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门罗市。2000年,陈纳德的女儿罗丝玛丽·陈纳德·西姆里尔与一些飞虎队老兵创建了这个博物馆,2008年,尼尔在母亲去世后负起了这个重任。此前她也居住在门罗市,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工作间隙也经常去博物馆帮母亲搭把手,有时还会充当讲解员。
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并不大,是一幢建于1942年的蓝顶白墙的平房建筑,最早是塞尔曼航空学校。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大的航空学校,在短短几年中培训了约15000名美国飞行员,及时补充了在战争中消耗过快的美国空军有生力量。今天,博物馆门口矗立着陈纳德将军的高大雕像,雕像背后的红色砖墙上以中英两种文字记录着陈纳德将军的生平事迹。
11000件展品
《新民周刊》:您外公有没有跟您讲过关于上海的印象和他在上海的故事?
尼尔:说起我外公,我沾了他不少光。但我小时候与他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每次我去探望他,他都非常高兴,在很大的花园里,他将我抱在膝盖上逗我玩,也会讲一些故事。他在中国的那些年,是他生命中最出彩的时光,他也会跟我讲,但我还没有正式进入学校,有些话听不明白,只是隐隐觉得有个遥远的东方国度,那里的人民非常勤劳,友好善良,风光十分美丽。外公去世太早了,不然我肯定会听到他讲更多的有趣故事。
在许多人眼里我外公是很严厉的,不讲情面的,但他对我十分温柔,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他很爱我。后来,我读到了他的回忆录《飞虎队之路》,通过这本书加深了对外公的了解,愈发热爱并敬佩他。
《新民周刊》:博物馆有多少件展品?都是从哪里征集到的?
尼尔:我们馆里陈列的展品有11000件,大部分来自飞虎队队员及他们后代的捐赠和出借,还有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包括历史学家、军迷和华人华侨。展览内容方面,我们的重点在讲述太平洋战争、美中关系、美国军队的发展历史。我们有许多历史图片,报纸、书籍、器物、地图等。比如我们有一张1941年12月7日出版的《夏威夷星报》“号外”,标题就是《战争!日军机轰炸瓦胡岛》,报道第一时间记录了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的惨烈场景。
有一块内容是陈纳德将军的一生与飞虎队的光荣业绩,包括陈纳德的护照、通行证、身份牌、勋章等。还有当时的日记本以及他在中国用过的物品,比如穿过的军服、用过的照相机、手表和军刀,寄回美国的家书等,有关飞虎队的历史老照片也很多。对了,还有一张用中文写着“美国空军,来华助战,仰我军民,一体救护”的布质告示,是当年飞虎队成员的“护身法宝”,万一飞机被日军击落,飞机员跳伞落地,就可以凭此获得中国老百姓的帮助。事实上,确实有许多飞行员在那个残酷的环境中获得了中国农民的无私营救,而他们自己却遭到日军的残暴杀害。还有一件物品也很有意义,它是在多年前在成都郊外发现的B—29型飞机残骸,它见证了美国大兵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牺牲。还有些展品是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比如有一幅油画,描绘了运输机通过驼峰航线的情景,它是由一位中国画家送给我们的。还有一面很大的锦旗,锦旗是中国人特有的表彰方式,上面绣着“飞虎队的功勋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心中”几行金字。
在博物馆的大厅内还陈列着一面包裹成三角形的美国国旗,这面国旗来之不易。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我外公没有受邀出席,他当然非常失望,也很生气。对此,美国国会也表示不满,后来就将签署投降书那天在华盛顿升起的这面美国国旗,送给我外公作为补偿,我外公非常看重这面国旗。
我外公在他6个月大时,由家人带到路易斯安那州的吉尔伯特,并在那里长大成人。二战结束后他卸甲归田,一直生活在门罗市,直至去世。
将历史告诉下一代
《新民周刊》:在你们接待的游客中有没有日本人?
尼尔:有的,他们看了展览后也感到有很大收获,有些历史事实他们不一定知道得这么详细。在有些日本人的概念里,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袭击珍珠港事件是一次值得骄傲的胜利,战争后期,美军在太平洋一系列夺岛战役中遭遇日军守卫部队的顽强抵抗,这些也被今天的日本人视为民族精神的体现。少数政客更是希望从中获得提升日本人自信心的价值,这是危险的游戏。所以我总是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说,对日本游客,在讲解时尽可能详细点,耐心点。
《新民周刊》:健在的飞虎队老队员还有多少人?您与他们或他们的后代保持经常联系吗?
尼尔:岁月是无情的,飞虎队的这些老英雄们正在一个个离开人世,现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4个人了,其中2位与我们门罗市距离较近,有经常的联系。今年92岁的温雅德先生跟我关系很好,在一些重要场合我们有机会见面。他曾在二战期间驾驶C-46运输机87次飞越驼峰航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战略补给。他是我外公最可信赖的老战友。至于后代,大概有300人左右,我们每年会举行一次聚会。他们中有不少人都访问过中国,有的还去云南边境踏访过父辈战斗过的地方。
我们这些飞虎队成员的后代保持这样的联系是很重要的,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外公在他完成于1949年的自传中写道:“飞虎队的旗帜永远不能倒下,希望它一直能够高高飘扬,并且作为太平洋两岸这两个伟大的人民为共同的战争与和平的目标而努力的象征而永垂青史。”我十分清楚这句话的分量,外公虽然去世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影响仍在,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所说的旗帜不是他一个人的旗帜,而是两个国家的,而且传到我们后人的手里了。我要说的是,在人类历史的艰难时刻,美中两国曾经是盟友,面对共同的敌人英勇战斗,而且最终胜利了。今天我们要用飞虎队的旗帜来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新民周刊》:去年,您将一批美国飞虎队的文物捐赠给在重庆的飞虎队展览馆,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尼尔:重庆的飞虎队展览馆我也去参观过,为了支持这个馆的工作,增进友谊,我在去年向这个馆赠送两套完整的美国第14航空队军服、一套美国第12航空队军服,以及一顶飞行帽,重庆的飞虎队展览馆也回赠了两套抗战时期的中国军服,共产党军队与和国民党军队各一套,现在这两件礼物也陈列在我们博物馆里。
《新民周刊》:张凤岐女士在抗日战争后期有机会参与飞虎队的后勤工作。您对这本书的出版有何评价?
尼尔:私人回忆可以增加国家记忆的丰富性和质感,私人记忆更可贵的是包含在细节与文字描述中的情感因素。我虽然还来不及细看这本书,但对其中的几个细节印象深刻。有一个细节写到,张凤岐女士在胜利后准备回到上海与他的先生结婚,飞虎队让她享受了美国士兵退伍时的一切待遇,派一架运输机将她送到上海江湾机场,而且全体官兵列队站在跑道边送她登机,在飞机滑行时,一起向她敬礼。中国人民有一句老话: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美国人民其实也是一样重感情的。这次,我专门从美国来参加这本书的签售首发,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
《新民周刊》:前不久,安倍首相虽然宣称继承历届政府的谈话精神,但他的通篇讲话看不出应有的道歉诚意与反思愿望,对此你怎么看?
尼尔:我不喜欢安倍这个人,他一点也不诚实,反复无常,缺乏眼光,没有政治操守,是个典型的政客,他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为个人利益或集团利益着想,而非为全体国民和国家利益考虑。他和日本右翼势力的政客们究竟要把日本国民带向何处?是值得警惕的。美国政府中的有些人也一样缺乏政治眼光,为了利用日本实现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而放纵他们的言行,这可能会埋下祸根。我们不能忘记当年日本是如何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的,也不能不格外注意今天他们又是如何利用纪念原子弹爆炸多少周年这件事来迷惑民众,误导民众,企图改变《波茨坦公约》确定的世界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保留并展示二战时期的文物,让历史告诉下一代,就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陈纳德将军在1949年后就没能重返中国大陆,但我外公真的很热爱中国,他的心里一直装着中国。这次我应邀访问上海与成都两个中国的大城市,还带来了我的儿子、女儿,还有第三代的孙子和孙女,他们还很小,但应该让他们从小就了解中国,热爱中国,陈纳德的旗帜最终要交到他们这一代手里的。
一说起陈纳德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他与妻子陈香梅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都是一段佳话。陈纳德是抗日战争时期唯一一个从始至终一直帮助中国打击日军的美国将军,别人都称他为飞虎将军。他与妻子的缘分也就是从他支援中国开始的。
那时候的陈纳德是中国的大英雄,而陈香梅则是刚毕业的一位战地女记者,她的第一份任务就是要采访司令官陈纳德将军。虽然陈香梅在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文笔就好,在她毕业时很多家报社都争着要她,但是她的第一次采访却完成的很不好。
那天她是最后一个进入会议室的记者,而且本来个子就矮的她只能在后边插空看陈纳德将军讲话,这是陈香梅第一次采访,她也想问陈纳德将军几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没想到她在这个会议上完全被陈纳德吸引了,等到会议结束也没能提出一个问题。这让她很是沮丧,就在她准备同那些男记者离开的时候,陈纳德向她走了过来,对她说父亲陈应荣曾给自己写信询问陈静宜的近况,她这才想起来原来父亲和陈纳德将军认识,而且她的姐姐陈静宜在这里当战地护士,就这样两人开始了愉快的交流。
1944年8月湘桂铁路的终点桂林正处于日本军队的威胁下,陈香梅的四个姐妹当时正在桂林,她们也加入了逃亡当中,这让陈香梅感到很担心,可体贴的陈纳德为了让她感到放心,就派出了一支搜救队来寻找她的姐妹们。通过这件事更让陈香梅认定了陈纳德,但是两人还没有相处多长时间,陈纳德就因退役离开了中国,不过他临走前向陈香梅保证了自己还会回来,果然没过多久陈纳德就回到了中国,回来没多久的陈纳德就向陈香梅求婚了,他们克服了家人与外界的阻力,最终在1947年12月21号喜结连理。
婚后的两个人幸福甜蜜,互相支持、鼓励走过了大约十个年头。陈香梅说她宁愿和心爱的人过五年十年的时间,也不愿意和不喜欢的人过一辈子,因此我想即使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陈香梅依旧感到很幸福吧!
我想正是因为陈香梅,才促使飞虎将军抗战期间全力支援中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