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视野

人类的未来发明的东西

时间:2019-08-22 16:56:30

导语:善于思考的人类大脑,各项新发明新科技层出不穷!鉴于这些科技蕴含的巨大能量,人类的未来发明的东西可能会颠覆未来!谁也能预知未来,让我们来猜猜人类的未来发明的东西吧!一、智能玻璃二、翻译耳机三、无人驾驶车四、仿生眼五、石墨烯材料六、智能加热外套七、手机支付八、飞行汽车九、空气触摸技术十、增强现实……这些不都是来自于科幻电影里的未来物品吗?可如今他们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人类的未来发明的东西

一、智能玻璃

仅仅是一个按钮,就能让这些警惕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

二、翻译耳机

戴在耳朵上,可以翻译任何语言。对于那些不知该往哪儿旅行又担心语言不通的旅行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非常棒的解决方案。

三、无人驾驶车

这些车辆正在开发中,但已经成为现实,并将上市。

四、仿生眼

是一个为那些失去视力的人设计的项目,是基于刺激视网膜的电脉冲。

五、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材料,有人称其为世界上最强材料,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六、智能加热外套

在极端寒冷的日子里,用传感器探测体温并逐渐增加热量的分布。

七、手机支付

虽然有一段时间人类发明了借记卡和信用卡,减少了传统货币的处理,但时下的手机支付,比如我们使用的NFC技术,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支付等等技术,这才叫真正的方便。

八、飞行汽车

虽然它们并不等同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但它们在现实是存在,已经有公司在制造这种类型的第一辆商用车了。

九、空气触摸技术

不需要更多的触摸屏,只需在空气中操作。

十、增强现实

我们将能够与数字世界互动,这在某些视频游戏中是可能的,现在有望用于其他用途。

十一、移动打印机

我们大多数的文档都是数字格式的,但反映出我们在纸上的想法永远不会过时,而移动打印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做。

十二、灵活的智能手机

这种柔性材料制成的手机可弯曲不断裂,并能承受坠落。

十三、无叶风扇

对于那些炎热的日子,这将是非常靠谱实用的,因为风扇的无叶片工作将会使环境更加的安静。

十四、智能骨骼

这些新套装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智能化的设备,能够使佩戴者可以导航几乎任何地形。

十五、自由能量

这个小巧的设备,可以提供免费和环保的能源,只需把它们放在窗口和你的设备连接。

人类的未来发明的东西

No.1:10秒可恢复视力的仿生隐形眼镜!

安装了这种镜片可以瞬间矫正近视患者视力,佩戴者眼球不会感到疼痛和刺激,也不会有激光矫正手术带来的副作用。

No.2:无人驾驶汽车真的来了?

虽然是无人驾驶但跑得还挺欢,不管是堵车、红绿灯、雨天雾天下雪天,各种情况都能应付自如。

No.3: 白内障不开刀,滴眼药就能好

新的一项研究或给白内障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用滴管将天然分子“羊毛脂固醇”(lanosterol)滴入眼中,6周白内障的大小和朦胧感都有减少。

No.4:假如记忆真的可以移植

实验在人脑中植入微小芯片,以加强人类神经系统的记忆力和记忆存留时间。

No.5:“刷脸”还不够,新型胶囊直接“刷人”

这种小小的胶囊内置芯片和开关,只要吞到肚子里,就可以个人信息转化成电子信号传出体外,电子仪器或移动设备接收信号后就可验证身份、读取个人信息。

No.6:精灵机器人协助残疾人士处理日常生活

这种机器人可以让残疾人行动自如,日常生活中与常人并无两样。

No.7:裸眼3D显示器开发将科幻电影技术成真

TU Wien 和TriLite 技术公司开始开发第一个裸眼3D 显示器的原型,最近,一个更加先进的二次模型已经被提了出来,它是一个全彩色的显示屏,相比第一个单色版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进步。

No.8:神奇眼罩体验“盗梦空间”

做梦者能够在睡眠状态中保持意识清醒,拥有清醒时刻的思考和记忆能力,部分人甚至可以令自己梦境中的感觉真实得跟现实世界并无二样。

No.9:“仿生眼”将图像传到大脑使盲人看到光明

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头会直接向大脑提供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这一突破将帮助视网膜受损的人恢复视力。

No.10:“智能绷带”提醒医生进行治疗

可以在检测到伤口感染时发出荧光,提醒医生进行治疗。这款智能绷带就可以进行早期检测,进而有效减少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最伟大的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未来20年的12个趋势

作为互联网的预言大神级人物,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预测,影响了许多互联网大咖。20年前,他的作品《失控 - Out of Control 》一书,便已提前预见了移动互联网的今天与商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大众智慧、迭代。

以下为演讲内容: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我想讲一讲未来20年的技术走向。技术都会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片、电波等,必然会出现互联网,会出现手机。

我不想讲苹果会不会取胜,特斯拉会不会取胜,中国今后怎样,美国将来怎样,这不是我说的必然。我说的是一种总体趋势,我相信这些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它的细节无法预测,比如电话一定会出现,但苹果不是;网络一定会出现,但Twitter不是。我想讲一些长期的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互相依赖的,但最后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01

第一个趋势 :形成(becoming)——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这是我的书《必然》中的第一章,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下雨时每一滴水会如何进入到山谷,这个路线是肯定无从了解的。但是你一定知道方向——因为有重力,所以必然向下。

而类似于必然发生的“重力”,商业趋势也是必然的,总体趋势一定能够预知。

我们是有选择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必然会出现,我们可以选择想要新技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到底出现什么”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而今天聊到的必然趋势,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在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都在流动和改变。这样一种流动是时常在发生的。

比如有型的产品变成了无形的订购服务,过去在商场才能买到商品,但是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服务,服务的一部分包含了你需要的商品。

比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软件,这也是流动的趋势。

比如现在,名词变成了动词,有形的东西变成了无形的。还有产品向服务的转型,之前卖成品,是有形的,现在采取订购,订购服务,是无形的。

我们处在一个液态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好。比如汽车,这好像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有形的东西,但是你在睡觉时,特斯拉汽车也在不断升级,它的确变得越来越好了,这就是我们将要进入的一个新世界。

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终身学习,不断学习。当你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时,你永远都是一个新的人。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你永远都是无知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处在人生哪个阶段,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我们要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

其次,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看到的是产品,现在看到的是过程。比如,我们以前拿到的是已出版的百科全书,现在的维基百科就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创造百科全书的过程。一直在被改变,一直处在创造的过程中。

02

第二个趋势 :知化(Cognifying)——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你的薪酬

未来技术变革的影响是永久性的。技术将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要做的事情是让所有的东西更加智能,这个智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带来的改变。

未来技术跟人工智能相关,是会给我们社会带来根本性变革的技术趋势,可能就像之前的印刷术一样。

很多东西已经变得很聪明了。比如看X光方面的专家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律方面的AI可以比人类律师助理更高效地阅读文件。

还有飞机驾驶员,比如一趟飞机的航程是12小时,人类飞行员只要工作七八分钟就行了,剩下的时间都是AI驾驶飞机,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人工智能去帮助我们开车呢?比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不会考虑杂七杂八的事情,只是专注去开车。

我们在AI方面做的事情,并不是让他们比人做得更聪明,因为它们很多方面已经比人更聪明了,我们要做的是各种各样的AI,让他们有多种思维方式。

Google训练人工智能玩电子游戏,十年前就开始做了,Google从来没想过去教AI怎么玩,而是教AI怎么学习,AI与人类的不同只在于思考的方式不同。

未来将有数以万计创业公司,他们从事的是人工智能用于某一个领域的工作。使用者越来越多的话,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这是一种滚雪球的方式。

过去我们对智商的的认知就是一维的,这是一般的认知,我们不应该再这样看待智商。我们的智商像不同的乐器弹奏不同的乐曲,不同的人弹奏出的乐曲也不一样,所以大家的IQ不一样。动物、人类和机器的节奏也不一样,所以IQ也不同。

很多人也非常担心,机器人会跟我们抢工作。有一些工作实际上是可以直接让机器人来做的,我们在AI上做的事情不是要让AI更聪明,而是让AI自己去学习,有更多思考和思维。

有很多新工作,是机器人去帮助你完成的,工作职位是不断增加的。

AI帮助人类从电力电气、蒸汽时代到现在多彩纷呈的现代世界。现在的汽车,人类用手的肌肉力量即可开动250马力,我们假设将250马力的车转换成250种思想,那么你开的就不是车,而是自动化的电脑。人类未来的目标,是将智力作为一种服务,可以像电力一样传输。

所以,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适合人类,比如要求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创造本身就是不讲究效率的,不用考虑正确性,这是人类适合去做的工作。任何看上去特别重复性的、没有意思的、没有什么乐趣可为的事情,都可以让机器完成。所以阿尔法狗和人比赛,是不公平的比赛,因为AI吸收了过去所有的套路。

未来不管是哪个领域,实际上它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须要和机器进行合作,而不是和他们对抗。

03

第三个趋势 :屏读(Screening)——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

这个趋势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了,屏幕无处不在。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看的书是一个屏幕,接触的所有平面都可以是一个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当成屏幕。

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不仅我们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屏幕可以跟踪你的眼神,知道我们注意力聚焦在那儿了,我们重视什么东西,然后改变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内容。

情绪跟踪就是很好的例子,屏幕可以做注意力跟踪、情绪跟踪。可以根据用户的注意力、情绪做调整。知道你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困扰。我们即将进入屏幕时代,无处不在的屏幕,以前是读书,现在是读屏。

原来书本给人权威,现在是流动开放杂乱的世界,现在的真相是要不断地自己组装。

04

第四个趋势 :流动(Flowing)——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数据

计算机中的三大阶段:原来是文件夹,之后是网络,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数据流动的时代。现在的阶段就是流标签,云端组成各种各样的流,通过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我们可以听流媒体上的音乐,看流媒体上的电影电视,所有东西都成为一种流。

什么东西在流动呢?数据,不管你是做房地产、医药、化工,还是教育,其实你做的生意都是数据。

商业乃数据之商业。归根结底,你在处理的都是数据。处理数据和处理客户一样重要。

全世界都处于同一个经济脉搏,企业不可能永远增长。但是城市不一样,城市永远在增长。

因特网像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企业,正因为它拥有着无限增长的特质。比如Facebook现在有15亿的社交连接,15亿人相互连接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以产生的价值也不可估量。

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么多的数据像是形成了超级生物体,远远超过人脑的容量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机器星球,其实是全球化的一个运作,全世界的经济好像都以同样的脉搏在跳动,以同样的行为方式在运作。

05

第五个趋势 :重混(Remixing)——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经济学家发现,全新的东西很少,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就是我这里所说的重混。这是世界发展的方向,重要的趋势。

做重组或者重混时,首先是要做一个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状态,再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重组,之后不断进行这样的循环,就像你把乐高拆开后再组装。

其实报纸也是一样,报纸不是一个单一的物体,它是一个组合,就是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体育赛事、天气情况、书评,包括菜谱等等。英特网上也是,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把之前所有的报纸拆解了,然后组合在一起。

同样,我们也可以拆解银行,把不同的银行功能分解之后重新组合起来,汽车也是这样,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样做。

把化学概念运用到企业当中来,就像一张元素周期表,看一下企业当中的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必要的元素,进行多次拆解重组,会形成新的东西。企业想要升级,需要拆解企业的构成,再进行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事物。

06

第六个趋势 :过滤(Filtering)——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钱

这是世界的另一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每年会有600万首新歌,我们不可能听完,电影、书、杂志、文章,也是如此。

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人来帮忙,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就叫做过滤。

我们是缺乏注意力的,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唯一变得稀缺的是人类注意力,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

金钱是会随注意力走的,你能够吸引注意力,就会赚到钱。只要人们在这个地方花了注意力,肯定需要这方面产生价值,你在这方面做文章,就会赚到钱。

既然我们的注意力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我付出了注意力,我就应该拿到报酬。比如,我如果看了广告,就应该拿到报酬。

07

第七个趋势 :互动(Interacting)——它的影响将和AI一样深远

在我看来,互动的影响力可能和AI一样深远,电脑就是依赖于互动的。

为什么现在电视那么有意思呢?过去电视就是一个开关或者直接换一个频道,现在可以和电视互动了,可以搜索了,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2050年的时候,电脑会变成什么样子?基本上你可以用整个身体没有任何障碍地互动,电脑是全方位可互动的机器。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样。有一些纳米雷达技术,他可以知道你手指动作的意义。

智能手机之后应该是什么呢?一个是虚拟现实VR,把机器戴在脑袋上,你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第二种是MR,也就是现实和虚拟混合。你如果把这样一个眼罩戴上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是以3D的方式存在的,你可以用手控制这些现实,而且你真的是相信这些现实是存在的。

08

第八个趋势 :使用(Accessing)——所有权价值变成使用权价值

“使用”这个词其实很难去解释,也就是之前我们是拥有一个产品,之后我们去使用某一种服务。

优步是世界上最大的租车公司,但是它并不拥有一辆车,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但是它却不拥有内容,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但是它没有库存。

这种拥有的概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使用在很多方面比拥有更好,你马上用到一个东西,用完之后马上可以丢掉,肯定比拥有某些东西要更好。因为你的目的是使用,但是拥有的话,你要承担很多的责任。拥有的概念发生了改变,使用权优于所有权。很多东西,我们只需要使用,不需要维护、储存等其他工作。

现在很多的软件也是朝这个方向走了,不用购买,而是订阅,不仅是数字行业,在有形的行业也在发生这样的转变,包括汽车,滴滴、优步都是其中的例子。 我们不需要拥有汽车,只需要使用这种服务,使用无需拥有,无需维护无需储存。

未来按需提供的服务比你拥有这件事物的比例要高。按需经济:各行业的优步。有形的企业也在发生改变。

年轻人,我们把他们叫做游牧民族一样的人,他们在世界各地旅行,但是他们随身什么都不带,你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在哪儿都能够拿到。

再过二三十年,新兴人类去哪儿都不用带任何东西了,去任何一个酒店,他们马上提供你想穿的衣服,你穿完后留在那里,酒店会帮你清理好。

甚至连手机都不用上,因为你看到任何一个平板,就可以认出你是谁,变成你的屏幕,任何一个手机可以认出你来,就变成你的手机,整个世界都是你的,非常了解你,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提供,想送到哪儿都可以。不需要行李箱,不需要任何东西,都有相应的服务,就像是新型游牧民族,不需要携带,游走世界。

09

第九个趋势 :共享(Sharing)——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作

经常会有人讲分享经济,我想拓展一下这个概念。

首先,现在的分享还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对于创业者来说有一个挑战:我们能够做什么? 能让分享得越多,价值提升越多。

其实我们在讲分享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分享,而是在讲协作,即:分享=合作,以一种规模化的方式合作,可以让成千上万几十亿的人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这些人的共同协作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这种规模是之前大家都无法想象的,这就是未来分享的趋势所在,不仅仅是分享设备,这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和财富,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就是把一些交易以分布式的方式呈现,所以你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不是一对一的,而是整个网络上交易都可以计算出来,之前的任何一项交易都会成为之后的网络构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区块链的网络当中,你是无法作弊的。

10

第十个趋势 :开始(Beginning)——技术的用途,是“用”出来的

关于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新的发明是最适合用于什么的,比如爱迪生的留声机,爱迪生根本不知道这能用来干什么。

留声机慢慢应用于两个场景:一是录下临终的遗言,二是录下教堂里的讲话,包括唱歌,后来留声机主要用于这个用途。

所以,用途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使用来发现的,不断尝试,在发明的时候,我们可能想不了那么多。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嘛,只有通过使用。

我们要评估技术的时候,也必须要使用这个技术,而不仅仅是空想,因为这个趋势是必然的,我们要指引和控制技术发展的方向,必须要使用,然后去调试、优化,使这个技术变得更好。

因为这些是很新的东西,虽然我们每天花五个多小时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也不知道社交媒体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问题都没有想通。它要求我们真正去学习它,使用它,这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可能和两年后完全不一样。150年前,美国70%是农民,现在只有1%的农民,难道那69%的农民就失业了?并不是,设想一下,在多年之后,工作可能就不存在了,我们在不断的时代的演变中,不断改变。

先去做,去尝试,去探索然后再思考,再规划,再去重复试验。要先做后想,再做再想。如果没有做就去思考,只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技能心得知识。我们要迎合这个时代的变化,所有人都是新手。

学习是不断创新的,如何去创造新的东西,如何去做创造和引领,不仅仅是学习,要去思考,勇于试错(不能害怕这个错误),犯错和学习进步不能分开。持续性的小错误的容忍性,才能有大的创新的推动。最核心的一点,是需要有思考的原型,然后把它延长下去。

11

第十一个趋势:提问(Questioning)——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你可以问百度,可以问谷歌,还有各种AI,他们都特别棒,回答变得越来越便宜。

但是同时,提问变得越来越贵了,我们必须要培训人们去提问,让他们创造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会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

你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驾驭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问题本身可以开发一个新领域,是一个能动最好的推送者,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

问题比回答更有意义,好的问题是新的领域,问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驾驭问题的能力。

必须要有意识去挖掘问题,不管设想是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

12

第十二个趋势 :颠覆(Disruption)——内因从来不是主要原因

最后我想说说颠覆,就是我们的创造性从何而来。当我们在思考颠覆时,有三个规律:

一、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而是从外部推动的,内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医药界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医药界推动的。搜索引擎的创新,也不是从搜索开始的。

二、一些一蹴而就的现象和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突然,但它其实已经在背后存在了很多年,比如VR已经25岁了,只是因为没有满足成为产品的底限要求,所以到不了大众的视线。

三,创造或者发明,是一个不挣钱的市场。首先大多数的发明都是失败的,风险非常高,一开始的质量非常差,也就意味着利润非常低,任何商人都会告诉你,投资这一行是非常不挣钱的。

市场小、前途未卜是创业公司的坐标,成功的公司不需要承担这些风险。但是创业公司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挤不进那些体量大、很赚钱的市场,只能从这块看起来很差的业务做起。

下一波技术颠覆:

航空公司的颠覆者是无人机,现在无人机可以搭载人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也就是说航空业的颠覆来自于无人机的公司。

而银行的颠覆来自比特币、支付宝等外部公司。

电信行业颠覆不是来自手机、移动通讯网络,而是来自无线网。

汽车的颠覆不是来自汽车,而是特斯拉,带轮子的计算机。

物种进化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进化来提升适应度,低的物种就会被淘汰,高适应度的物种就会存活下来。

所有的企业都在不断追求卓越,也是为了提升适应度。当处于生态圈里卓越的公司,想要攀登到更高峰的时候,需要先下山(降低适应度)再提升来达到顶峰,企业越成功越难下山。

13

结语

我最后做一个总结,大家都知道未来令人难以置信,很多年前我在讲电脑,当时的计算机非常大,如果我说,以后计算机可以放到包里,甚至衣服上,人们会觉得我很愚蠢。

这些年来我发现一点,我们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那些看起来不太可能为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将来肯定会为我们所用。我们尚处于开始的开始,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

现在没有人是AI的专家——很多人懂AI,但是没有人是专家。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

我们看过去,认为过去是好的创业时机。同样,未来也是最好的时候。我们也处于最好的创业时代,因为我们还处在一个起点的时代。

如果现在我们已经处于20年以后了,人们会怎么说呢?可能会说,天呀,我真希望2017年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创业,因为那个时候是创业的最好时期,很简单就找到商机了,很容易就改变世界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也就是说你现在开始,为时未晚。

人类发明的东西,将会终结我们这一代人类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被翻译成三十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掀起阅读热潮,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大批社交网络的粉丝。本刊记者在耶路撒冷采访了这位学界新星,他认为造物并非人的天性,物质也从来与人的幸福感无关,相反,物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抹杀人性,终结我们这一代人类。

文/陈非 (发自耶路撒冷)

在采访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之前,我在以色列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十个人里有五个人知道他的名字,而对于剩下的五个人,只要提起“人类简史”这几个字,其中的三个就会立刻有回应:“写那本书的人是不是?”

赫拉利的那本书叫做《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下简称《人类简史》),它在以色列的畅销书榜上待了整整两年,同时被翻译成三十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出售,掀起了YouTube上的“人类简史”课程热。在这个历史学家只能靠分析历史魔幻小说博存在感的时代,赫拉利有个人网站和一大批社交网络的粉丝。

《人类简史》中文版

他以未来学家的姿态被邀请到谷歌总部演讲,探讨硅谷是否能终结自由主义和《黑客帝国》的愿景会不会发生。英国《金融时报》编辑约翰·里德提起和他吃饭的经历时说,刚落座,隔壁桌就有女粉丝来求握手。

不过,等我来到这个“学界新星”位于耶路撒冷郊外的小屋时,这一切热闹都消失了。在耶路撒冷通往特拉维夫公路边的一个小山丘上,赫拉利租的小屋被树木完全遮掩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屋外挂着的名牌上既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他先生的。

他穿着白底蓝色细格的衬衫和卡其裤,走到种了两排朴素花朵的院子里来迎接我,随后带我走进布置得相当简单的客厅,除了特意放在桌上的二十几本不同国家版本的《人类简史》,能吸引人注意力的就只有两条狗了——都是他俩从路上捡回来的流浪狗。

《人类简史》外文版。

历史可以让我们审视现在的错误

在《人类简史》里,赫拉利一大引人注目的观点是: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它让人被各种各样的物质捆绑、驯服,从而大大降低了人类作为个体的幸福感。

赫拉利花了大篇幅来描绘农业社会之前的幸福画面: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日出起床,去森林里采蘑菇打野味,中午就能采集完一天的食材,回部落开饭,之后就是闲暇时间,没有环境污染,没有大量重复劳动,没有待付的账单和要洗的碗。而一到了要迁徙的时候,他们站起身就能走,没有任何牵挂,他们身外物不外乎就是打火石。“他们的心理、宗教和感情生活多半不需要人造品的协助。”

到了一万多年前的农业革命时,此前一系列的进化过程都被打乱了:在田间的大量劳作伤害了人体的脊柱,依赖于谷物的饮食结构破坏了均衡的饮食系统,饲养牲畜残害了其他生物种类的进化……

古代普埃布拉人在钻木生火。

而农业革命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学会了造物,从生产工具开始到各种为了生活便利的创造,最后都与人类的初衷相反,它们不仅没能把人类从繁重劳动和物质匮乏中解放出来,反而把人捆绑在了土地上,让他们不断操心未来。

此前,传统的历史学家歌颂农业革命,认为它让人口大量增加,经济大幅提升。“现代社会繁荣富庶,可能我们很难理解弊处何在,毕竟这一切的富裕和安全都是建立在农业革命之上,所以我们也就觉得农业革命真是个美妙的进步。”

赫拉利显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口中的历史学家是势利的,只从“力量”这一个方面衡量人类发展。“这些研究是重要,但往往彻底忽略了硬币的另一面——普通人的幸福与痛苦。人类的一大悲剧是,我们懂得如何获得越来越多的力量,却不懂如何把它转换成幸福感。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人类比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强大得多,但我们的幸福感远远比不上他们。”

法国一间博物馆里展出的尼安德特人模型。

赫拉利与传统历史学家的另一个不同是:他是一个科学家。他把历史比喻为一个类似于经济学的二次混沌系统,每一个微小的偶然变化都会导致系统的连锁反应,那些所谓的“历史的必然性”并不存在。所以,当我问他如果没有农业革命会怎样时,他没有进行一番人文领域常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给出了澳大利亚的残酷例子:采集狩猎模式在那里延续至18世纪,直到欧洲人登陆殖民,杀死了绝大多数土著。

“采集狩猎模式所能支持的七八百万人口是无法建立起大城市、王国乃至帝国的,它也无法建立起金字塔、大教堂和大学,无法到达月球,无法制造出原子弹。”赫拉利说,历史不能逆转,但它可以让我们去审视现在的错误。其中之一,便是我们对物的依赖。

我们与当下之间,总隔着一道物质

在书中,赫拉利把采集狩猎人称为历史上“作为个体,最有知识与技术的一代人”,因为生存模式决定了他们时刻处于当下。“他们的感官必须高度集中:既要找到蘑菇,也要警惕是不是有老虎在附近,每一刻都要全力地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绝不可能一边采蘑菇一边打电话。我们现在发明的高科技产品都是用来取代某一方面的注意力的,我们可以不活在这一刻却依然生存下去,但我们与当下的联系也总在被打断。”

赫拉利告诉我,他不考虑自己每天穿什么,他的先生会替他安排好。对于生活中的这些物质时刻,他的观点接近奥巴马——它们太磨人精力。放到整个人类思考,则是对物的依赖,磨去了人类感知外界与自我的能力。

赫拉利确定地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远没有采集狩猎人看到的那么精彩,因为个人的生存质量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当下的认识。

赫拉利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远没有采集狩猎人看到的那么精彩。

农业革命后,农民开始日日担心雨季会不会延迟,占有大多数财富的精英则在担心如何获得更多的土地与财物。工业革命后,资本家操心如何创造更多财富,中产阶级则担心如何不让财富缩水。“我们总是走神,人在这儿,心却在担心明天怎么办,你不可能为了不确定的未来而高兴。”

赫拉利认为历史上每个物质取得突破的关头,人类的生活质量都反而变差了。“当代最好的例子就是人类发明了手机,希望它让沟通更便捷、让生活更好,但越来越多人抱怨自己更像是手机的奴隶——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让老板找到你,告诉你做这做那,把你抽离出当下。”

但“物质让人幸福”的普遍信仰并不是在农业革命一开始就建立起来的,它更多地来自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一种相信世界的财富总量是可以不断增长的经济模式。在资本主义“我富有,你也富有”的信条下,硬币的另一面——消费主义诞生了。资本主义的至高信仰是不断投资,消费主义的则是不断购买,两者结合,创造出了一个物质空前富裕和剩余的人类社会。

马云“爸爸”的事业满足了多少人的物欲?

“用一句话概括消费主义就是:任何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就是——买。你不开心?去买点什么吧。你的情感出现问题?去买点什么吧。你可以买实物,还可以买抽象的服务……到最后,唯一的问题就是:买什么?”赫拉利说,这种现象在历史的大多数时候其实都不存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因为人一生中90%的东西都是家人与社区成员给的。而现在,超过90%你需要的东西——至少是你认为你需要的东西,花钱就能买到,从侧面来说,人际关系不再那么重要了,这是人类生存的巨大转变,对东西方都一样。”

赫拉利举例说,在以色列,人们不再自己照顾年老的家人,他们会请一个完全不认识的菲律宾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继续赚钱,也可以兼顾到父母的需要,同时还让别人赚了钱,这就是以纯粹的商业关系为中心的消费主义。

而在东方,他曾读到一则新闻是中国政府鼓励年轻人多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尽赡养义务。他认为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伦理是尽孝道,现在却需要政府来宣传这件事。”

清代的官员家庭。

未来没有人机大战,只有“无用的人类”

物质富裕催生出对物质的迷恋,迷恋又加速了物质的生产,这一循环导致了人越来越多地与当下脱离,一种压力与紧张感在全球蔓延,造就了对物的另一种主流态度:对机器的恐惧。

《人类简史》最后一章描绘的是未来:高度发达的机器人和突破了生物极限的不死的人类。因为科幻作品,前一种场景更多地被提起,但在赫拉利的愿景里,“机器人终将奴役人类”的命题是一种误导。“真正的危险其实是,机器人把人类变得无用了。”

他指着我面前的咖啡——他先生劝人喝咖啡的杀手锏是:“我们有一台超棒的咖啡机哦!”而我也立即就范——“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咖啡机都联网,每一台机器都知道你的个人偏好,那即使去到最遥远的角落,你也能喝到你最喜爱的咖啡,但这样的结果,是地球上的咖啡师也都失业了。”

电影《黑客帝国》描绘了一幅机器人取代人来的未来图景。

失业的不仅仅是靠手吃饭的人类,还包括靠逻辑吃饭的脑力工作者,下象棋、开处方的机器人已经存在,赫拉利看了我一眼说,还有写体育与金融简讯的新闻机器人。我争辩道,起码人类还有非理性思考的优势——艺术和人文。赫拉利却说那也可以通过人为设置“逻辑错误”来实现。他举了已经出现的音乐机器人的例子,还有日本的机器人歌星“初音未来”,后者甚至有了粉丝。

“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最大成就在于生物学。我们发现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种算法,我们与大猩猩之间的区别,全是由大自然的算法造成的,没有超自然的存在,也没有灵魂这类事,算法决定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觉。所以说,‘代表自然的算法的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的算法超过’是没有道理的,算法就是算法,数学都是一样的。”

初音未来是风靡全球的虚拟偶像。

哈佛大学2014年的研究显示,二十年后,美国人才市场上超过一半的岗位将被机器人占据。赫拉利也因此预测,那时人类社会最大的问题会变成:机器太能干了,那还要人干吗?而更让他担心的,是与大批量“无用的人类”同时出现的一种“超人类”(superhuman)。他们是人类内部财富分化的结果:一小部分特权阶层将可以借助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自身,操控基因,甚至实现人脑与计算机互联,获得一种不死的状态。

“以前的历史上,贫富差距只是体现在财富和权力上,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帝王和农民的身体构造是一样的。在人可以变成‘超人类’后,传统的人性就不存在了,人类会分化为在体能和智能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超人阶层和成千上万普通的‘无用的人类’。”

漫威漫画中的钢铁侠,是典型的超人阶层。

那时,对于人类的定义会改变。超人类与“无用的人类”的关系,也许会像七万年前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一样——两者的身体构造类似,而最终,尼安德特人灭绝了,只在我们的基因里留下不起眼的标记作为存在过的证据。

半人类半人工智能的人还会恋物吗?赫拉利说,还是会。“只是恋的不再是外部的物体,而是那些能操纵人类身体与大脑的生物科技产品。我们会像在今天花几百万美元买兰博基尼一样,花一大笔钱买最新的超强手臂,那是未来的时尚单品。”那时,人类将变成我们创造出来的“上帝”,而我们这样的人类也将终结。

至于世界会怎样,像赫拉利在书末写的,将取决于第一代“上帝”的信仰。

人类自己变成了上帝。

现代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

赫拉利到底是个怎样的历史学家?他在《人类简史》里写道,因为经济增长有限,农业时代的人爱往回看,认为未来终不如过去,唯有到了科学家与资本家掌权的时代,人们才开始认为,好的总在未来。

无疑,赫拉利对采集狩猎时代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但总体上他对未来的憧憬大于担忧。身为素食主义者,他憧憬着人类通过生物学方式人工培植肉类及奶类制品,道德地对待被我们奴役了数万年的动物。

在赫拉利讲述的故事里,永远与幼崽在分离的奶牛、一生待在不能直立的笼中的小牛等,都会让肉食者产生强烈的自责感:人类对它们的痛苦的漠视,正如欧洲人曾经对待黑奴、男权社会的男性对待女性一样,但最终,权力弱势一方的痛苦被势利的历史学家集体忽略了。

历史需要这样的“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代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的历史学家,他“要想改变这个秩序,还得说服百万的陌生人都和他合作”,把人类从失控的增长中拉回当下,审视个体的生存质量。

临走前,我问赫拉利,对他而言,钱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他答:时间。当然,是间接地用金钱换取空闲时间。

“如果你再把它用来赚更多的钱,那你什么都没得到,这是一个死循环,也是消费主义最大的一个弊病。真正要‘买到时间’,你应该在这些时间里做些钱买不来的事,比如意识当下、与当下连接、了解当下。钱只能不断地分散你对当下的注意力,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你都不能用钱买到。”

相关文章
为什么奥迪a3没人要
为什么奥迪a3没人要

导语:销量不是靠吹的,被喜欢才是热销的根本!价格不算太高的奥迪a3销量不低也....

超弦理论的最新成果 弦理论是伪科学
超弦理论的最新成果 弦理论是伪科学

有人说弦力理论是伪科学怎么回事?超弦理论是谁提出的?超弦理论的最新成果是....

2040年未来的科技生活
2040年未来的科技生活

导语:站在2018的时间轴承上,遥望22年后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啊!2040年未来的科技....

奥迪a3哪里买最便宜
奥迪a3哪里买最便宜

导语:全国奥迪四as店那么多,到底那家店的奥迪a3哪里买最便宜?最近老刘陪一个....

索纳塔9phev如何
索纳塔9phev如何

导语:索纳塔9phev最新消息:[汽车之家 新车上市] 8月7日,北京现代索纳塔九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