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17 09:40:43
仁安羌援英作战 孙立人
导语:面对国内战场节节败退,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成功重创日寇,取得仁安羌大捷!而在仁安羌援英作战 孙立人受到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
仁安羌援英作战 孙立人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但是,为什么英国人拒绝孙立人进入印度呢?主要是孙立人将军是一个具有主权国家的将军,而且孙立人是一个反抗殖民侵略的英雄。当时印度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他们肯定不会欢迎一个反抗殖民者的英雄进入。
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
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
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仁安羌援英作战 孙立人
中国远征军解救英军的一场战斗---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仁安羌”战役(之一、之二)
战斗发生在缅甸。丢失了仰光、在同古会战中不惜出卖友军、有意保存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同古会战流产的英军沿着普罗美、马革维一线北撤,在仁安羌被日军包围,其中包括英军第一师七千余名官兵和五百余名新闻记者以及美国传教士。
1942年4月13日,黄昏前,英军第一师师长斯考特少将率所部第一、第二两个旅和战车营共7683人,在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荒木支队的逼迫下,由英军的空军基地马圭向仁安羌油田退来。他们以坦克分队为前卫和后卫,一路仓皇后退。刚进到油田区内道路交叉地区,即遭到日军的堵击。跟踪追来的荒木部队从英军背后攻击,该师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他们向日军发起了几次冲击,均未奏效。与此同时,英缅军军长斯利姆亲率英十三旅在坦克、装甲车和炮兵支援下,也对宾河北岸的日军发起攻击,但遭到了日军强有力的反击,不但未能驱逐日军,反而损失了数十名官兵和几辆坦克、装甲车,无功而返。这时,英军统帅部命令英十七师和装甲七旅全力进攻仁安羌,解救被围的英一师,结果同样是在被日军迎头痛击后,负创而归。14日,英军炸毁仁安羌油田,开始大撤退。15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得知仁安羌油田已被英军炸了,即令第二一四联队第三大队及轻装甲车队、山炮、速射炮各1队,乘汽车向宾河北岸急驰。不久,这支日军控制了大桥,一举截断英军退路,并俘获英后勤部队和十三旅官兵280人。日军二一四联队主力及山炮三大队则追踪英十三旅占领了油田区内的道路交叉点附近地区,派兵四处扑灭大火,抢救油田设施。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和在新德里的韦维尔以及远在伦敦的丘吉尔闻讯大惊,心急如焚,纷纷向中国求援。亚历山大则带着马丁少将于16日黄昏前赶到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求救。因杜聿明在新第五军军部,史迪威、罗卓英均在东线视察战况未归,他们在长官部坐等史、罗二人归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当时英军在缅甸的占领军真正由英国军人组成的军队只有英军第十七师、第一师及一个特种步兵旅和一个装甲旅。英军第十七师已经在仰光保卫战中被日军全歼,七千将士被俘虏,英军主力损失过半。这次英军第一师又被日军包围,不但英军危在旦夕,接下来的战役行动---平版纳会战也将受到影响。这使得英国人惊恐万状早已经没有了英国绅士的风度和殖民主义者的傲慢,几乎是乞求中国的远征军驰援。
时任抗日战场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的美国将军史迪威虽然对英军在同古会战中的表现十分愤慨,但是为了接下来的平版纳会战和盟军大局,也力促实权在握的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出兵救援。而杜聿明则另有打算,日军在西线包围英军的部队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师团长是樱井省三中将,该人以凶狠暴虐、速战速胜的作战思想闻名,其率领的三十三师团以战锋凶狠、手段毒辣而在日军中著名,三十三师团在太平洋战场屡建奇功,其部下荒木少将指挥的荒木支队更是一支凶残的豺狼,曾在中国华北数次打败国民党部队,获胜之后更纵兵掠抢奸淫,无恶不作。包围英军的日军正是这支部队,英军虽有七千之众,其作战能力却令人耻笑,在缅甸战场作战中几乎是一触即溃,这样的部队落入日寇两狼之手其前程可料。中国军队去了搞不好不但可能救不出英军,恐怕还会把自己搭进去。故而杜聿明不愿出兵,但是中英军队毕竟是盟军,见死不救说不过去,于是杜聿明提出了一个条件:英军固守七昼夜,将亲率援军赶往仁安羌。听了这个条件,英军将领差一点休克,仁安羌地处沙漠赤地千里,就算日军只围不攻,只要切断水源,英军若不想上西天,顶多坚持四五天就会投降打白旗。至此,商讨救援英军的会议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隶属远征军第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少将师长孙立人将军主动请缨,率军救援英军。杜聿明虽很恼火,但是孙立人师长不是自己属下却无法发火也不能阻止。孙立人将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经历独特,他不是国民党两大军校出身,也非行武,而是美国人培养出来的现代军人。他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弗吉尼亚军校,回国后得以重用,迅速从一名上尉升至上校,麾国民党精锐税务警察总团特种兵团。“八一三”淞沪抗战,孙立人在苏州率部拒敌,十一次负伤,可见其勇烈。一九四零年国民党军委将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出任师长。
为准备平版纳会战,新三十八师作为中路主力之一布兵乔克勃当一线,距仁安羌最近。有亲美倾向的孙立人将军决定亲率部队解救英军之围。史迪威和英国人大喜过望,英国人表现出唯一的一次“慷慨”---立刻送给孙立人八十辆运兵车。当夜孙立人将军亲率第一一二团驰援仁安羌,这是已经是四月十六日夜,距英军抵抗的极限已不足二十四小时。----之一(6月26日发表于铁血论坛“中国历史”)
星夜驰援英军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于黎明时分涉过宾河,17日上午,孙立人师长随一一二团团长陈鸣人上校、师参谋长何钧衡及师直属部队赶到集结地。斯利姆迫不及待地请孙师长立即率全师驰赴宾河北岸,对日军展开进攻,他将令十三旅及坦克、炮兵支援中国军队作战。孙立人见斯利姆很急,便冷静地对斯利姆说:“据将军所告,包围英军一师的不过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两个联队,而英军一师却有两个旅7000多人、100多门大炮、58辆坦克,敌我力量相当;请转告斯考特将军,务必坚守,切勿投降。本师集结完毕后,一定火速前去救援他们。”斯利姆也是英军中著名的战将,素以镇定、勇敢、善战著称,曾在东非指挥过打垮意大利奥斯塔公爵兵团的战斗。他对孙立人的分析甚为信服,便留下韦尔斯上校和罗伯逊上尉作联络参谋,跟随在孙立人左右,自己则返回军部候讯。
孙立人等部队到齐后,便召集会议通报所受命令和仁安羌方面的情况以及斯利姆的请求。会议决定,以一一二团奇袭仁安羌敌之侧背;由一一三团从宾河大桥正面进攻,先肃清宾河北岸之敌,再趁势攻入仁安羌,夺取501和510两制高点,则日军不攻自破,英军之困即可迎刃而解。
孙立人命副师长齐学启率一一二团乘英军汽车赶赴坎纳特,对仁安羌之敌进行侧击。令刘放吾派副团长率第三营以及师工兵、战炮、搜索3个连和便衣队乘汽车先行出发,占领阵地,侦察敌情地形,相机夺取宾河大桥。孙立人则带着中、美、英三方联络参谋及其师部直属部队,随刘放吾指挥的一一三团主力向宾河北岸前进,于17日午后2时行抵前沿。
正在这时,前锋部队传来报告:“占据大桥至老渡口约3000米正面的日军,至少有四五个步兵连,另有山炮、速射炮、步兵炮约12门、装甲车10辆以上。我两个连已在大桥和老渡口与敌接触;现敌用炮火掩护,出动了两个步兵连伴随10辆装甲车,向我军猛扑;我军将工兵、战防炮两个连和第三营主力在公路东侧展开设伏,令一个连沿公路西侧后撤,诱敌来追,用火力急袭将敌消灭。”
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得报后便想以团主力由公路东侧抄袭敌后,乘势夺取大桥,肃清宾河北岸之敌,然后渡河进攻仁安羌。此时适逢斯利姆也爬上山来,听了刘放吾的作战方案后,当即向孙立人建议予以采纳。他还诉说,英军一师被围数日,伤亡骤增,兼因缺水缺粮,官兵均极疲惫,难以久撑,请孙师长立即采取行动,去拯救七千多名英国军人的生命。
孙立人则希望斯利姆力促英军坚守待援,切勿投降。斯利姆见孙立人率领下的中国军队斗志昂扬,将领胸有成竹,而且战术巧妙,计划周全,便很放心地说:“我已对贵军能战胜当前的日军并救出英军充满信心,我等待你们的捷报。”
斯利姆一走,孙立人便告诉刘放吾不要向前线增兵,由前面的部队去对付来犯之敌,要他计划并组织好夜战和18日拂晓的进攻事宜,交代妥当后,他即带着指挥所人员和4个联络参谋,来到设立在公路东侧一座森林茂密的小山头上的指挥所。
迈府的部队隐蔽在伏击阵地上,并在公路上埋了地雷。向前方望去,清晰地看见几百名日军跟在装甲车后面,借着炮火的掩护,向边打边退的我军后退诱敌的一个连跟踪追来。时针指向15∶56时,攻击命令下达。远征军阵地上枪炮齐鸣,日军非死即伤,狼奔豕突。日军在宾河南岸的炮兵反应很快,这边刚刚打响,那边炮就打过来了,而且火力很猛。一时间,伏击阵地上弹如雨下,残敌乘机脱逃。16∶40战斗结束,清扫战场发现敌尸112具,内有二一四联队八中队队长吉柳仲次大尉的尸体,还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日军遭此重创后,除留一部在宾河北岸守护大桥和老渡口外,主力连夜缩回仁安羌油田。孙立人和刘放吾便组织部队于18日拂晓开始进攻。同时,令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便衣)从老渡口东侧在缅甸向导引导下偷渡宾河,潜入501高地白塔山隐蔽,侦察敌情;英军坦克队归中国的攻击部队指挥,支援作战,其炮兵在公路交叉口北侧占领阵地归刘放吾直接指挥。
18日晨5时,一声令下,各营同时出动,迫击炮、英军坦克炮、山炮、轻重机枪同时向敌阵地猛射,步兵乘势冲入敌阵地。日军仓皇应战,伤亡累累,大多泅水南逃。至10时许,已完全肃清宾河北岸之敌,控制了大桥和老渡口。日军多次反扑均被击退。但日军炮火和机枪火力异常猛烈,使前线部队伤亡大增,因此数次渡河进攻,均无功而返。
孙立人见状,立即下令暂停进攻,准备夜袭,要求前线部队严密侦察敌情和地形,组织好夜间袭击。
这时,斯利姆乘装甲车来到前线,听说孙立人、刘放吾都在前沿,便也壮着胆子,跟着向导潜行向前,终于在桥头堡东侧小高地上的一个连指挥所内找到了师、团、营长。一见面,斯利姆便十分惊讶地说:“我万万没有想到,你们会跑到最前沿的连指挥所来指挥作战!我非常敬佩你们的英勇。”他接着又说:“今晨你们大举进攻时,我也令英军一师发动反攻,希望能对日军造成内外夹击之势,撕开一个缺口,让他们在你们的支援下冲出重围,结果却又失败了。该师已缺粮断水两日,实难再撑,务请孙将军立即挥师渡河,解救英一师于倒悬。”
正在说着,无线步话机里传来了焦急的声音,英一师师长斯考特竟不顾保密规定,直接用无线电话向斯利姆呼救,其声已嘶,其情凄切。孙立人见状,当即接过斯利姆手中的话筒,用英语对斯考特说:“中国军队包括我本人在内,纵使战到最后一人,也要使你们在明天脱险归来。务请你们继续坚守下去。”话筒里传来了斯考特声嘶力竭的问话:“有把握吗?”孙立人斩钉截铁地答道:“请你等着吧,明天此刻我们一定可以见面的。”斯利姆在一旁听见孙立人如此信心百倍的回答,焦急的心情顿然冰释,在告别时说:“我静候佳音。”他走时刚好路过中国军队打伏击的地方,看见被一一三团击毁的日军4辆装甲车中,竟有两辆是英军的,连车上的标志和车号都原样未动,甚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