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杂闻

陈香梅第二任丈夫是谁

时间:2019-09-17 15:12:23

导语: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帮助中国组建空军抗日,极大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而陈纳德与陈香梅“父女恋”一度传为佳话!刚满33岁的陈香梅,丈夫陈纳德就去世了。陈香梅有没有改嫁?陈香梅第二任丈夫是谁?陈纳德去世后,陈香梅才33岁,此后终身未嫁,守了61年寡,却通过经商赚了1亿美金,丈夫去世后,陈香梅不仅没有沉沦,反而人生开始开挂。带着两个女儿独自在华府打拼。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女性,被称为“具有魔力和神秘力量的女人”。

陈香梅第二任丈夫是谁

陈纳德去世后,陈香梅才33岁,此后终身未嫁,守了61年寡,却通过经商赚了1亿美金,丈夫去世后,陈香梅不仅没有沉沦,反而人生开始开挂。带着两个女儿独自在华府打拼。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女性,被称为“具有魔力和神秘力量的女人”。1963年,在肯尼迪的班子中,陈香梅分管进出口贸易,成为首位进入白宫的华人女性,先后在八届班子中任过顾问。当时有人称,“陈香梅坐第一,史蒂文斯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100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陈香梅,想必大家对她并不陌生,她曾受美国肯尼迪总统亲授到白宫工作,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白宫的华裔。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务顾问;尼克松获胜后,她被任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被评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70位人物”之一的华人女性,她早在23岁时就嫁给了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她的一生充满了太多传奇色彩。

1925年生于北京的陈香梅可谓标准的名门出身。其外祖父廖凤舒是革命元老廖仲恺的亲兄弟(廖承志是其表舅),曾出任古巴大使等职,外祖母则是旧金山土生土长的华侨。陈香梅的祖父陈庆云曾任招商局局长,十分富有;其父陈应荣,是牛津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哲学博士,后当过教授、编辑并出任过旧金山领事等职。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也在英、法等国留过学。

翻开尘封的记忆,陈香梅与美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的这段姻缘,可谓佳话。虽然这段甜蜜幸福的姻缘只有短暂十年,但只要一提到与陈纳德的故事,陈香梅仍觉得有说不完的深情。当年她19岁,正是花样年华,大学毕业后与所有同期毕业的同学一样面临择业。在“毕业即失业”的现实中,却有两家报社向她伸出了橄榄枝。陈香梅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写一篇关于第14航空队司令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人物专访,两人便一见钟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12月21日,在亲友的祝福中,陈纳德与陈香梅在上海寓所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当时陈香梅年仅22岁,而陈纳德已54岁,当年过半百的美国新郎,挽着娇美的中国新娘缓缓走出时,宾客都将祝福送给了他们。1949年,陈香梅随陈纳德迁居美国,生有一对可爱的女儿。留美后,她专事写作,并协助陈纳德撰写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只可惜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在结婚仅十年之后,陈纳德就因肺癌不幸病逝。

尽管陈纳德的葬礼无比隆重,可作为妻子,却极度悲痛。陈香梅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诗歌《雪》,作为丈夫的祭礼: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冬天;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雪天。冬天去了又来,雪天来了又去,可是那个人一去不回。一去不回!那个人和我,我和那个人,我们度过多个冬天,多个雪天。雪后会有阳光,冬后会有春天,但那遥远的昨日,埋葬在雪天。埋葬在春天,到如今再没有踪影,也没有回声。

陈香梅

陈香梅

陈香梅(Anna Chan Chennault,1925年6月23日-),国际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美国华裔共和党籍政治家、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遗孀。生于北京,早年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现为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

陈香梅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博;她19岁就成为了中央通讯社第一位女记者;而她与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冲破世俗、冲破藩篱的爱恋,更是成就了一段佳话。在丈夫陈纳德病逝后,陈香梅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1960年,她从台湾移居美国华盛顿,开始人生新的打拼。凭着自己的才干、智慧、勇气、魄力和毅力,陈香梅在美国政界和商界大放异彩,三年后便受总统肯尼迪委任,进入白宫工作。三十多年来,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有八位美国总统对她委以重任。1972年,她当选“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虽然身在美国,但怀有浓厚“故土情结”的陈香梅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1979年,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邀请,陈香梅回到中国访问。看到当时虽生活艰苦但心中对国家未来仍抱有坚定信念与希望的老百姓,陈香梅十分敬佩,她觉得“能为中国做些事情,是她的本分”。此后,陈香梅就成为了中美关系的友好使者,频繁来往于太平洋两岸。在布什、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陈香梅一直与总统和国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奔忙于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陈香梅更是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中国的发展。她于1984年特设“陈香梅教育基金”,20多年来为中国教育投入了数百万美元,用于兴建学校、提高教师待遇等。每年教师节期间,该基金都在人民大会堂向300多名全国的优秀教师颁奖;她在两岸之间积极奔走,搭建起两岸沟通交流的桥梁;此外,她还受聘担任了中国侨务、妇联、旅游等多个部门的顾问。她说,“可以尽己所能为中国的发展出力,我于愿已足”。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陈香梅

国际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  1925年 6月23日(端午节)生于北京,在外祖父家中长大。

1930年 入北京孔德小学(现为北京市第27中学);后因战乱,随母亲廖香词移居香港,就读于圣保禄书院的小学级初中部。

1936年 入香港真光中学。

1940年 考入岭南大学。

1941年 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同一天)日军轰炸启德机场并于圣诞节占领了香港。由于抗战时岭南大学内迁,转入圣保禄女子书院。

1942年 5月离开香港经澳门,逃亡到重庆。入岭南大学中文系学习。

1944年 岭南大学毕业,进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该社第一位战地女记者,采访“飞虎将军”陈纳德和从事战况报道。

1945年 出版第一本散文与诗集《遥远的梦》。同年秋天,调往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兼任东北《新生报》通讯员。

1946年 第一本小说集《寸草心》出版。

1947年 12月21日,在上海美华村5号与飞虎将军陈纳德结婚。兼任民运航空公司《民航月刊》中英文编辑。

1949年 移居香港,任台湾民航运输公司公关主任。专事写作,协助陈纳德将军写回忆录《陈纳德将军与中国》。第一个女儿克奈尔·安娜(美华)在广州出生。

1950年 移居台湾。任台湾《民族日报》、《振荡报》、《新生日报》专栏作家。创作小说、散文,结集后由《自由谈》杂志社、文星书店出版,出版作品甚丰。任亚洲民航运输公司总裁助理。二女儿雪狄雅·露薏丝(美丽)在九龙出生。

1958年 7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晋升陈纳德将军为空军中将的法案。

1958年 7月27日,陈纳德将军在长期经受肺癌折磨后,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5岁。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

1958年 7月27日,陈纳德将军病逝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移居华盛顿,任乔治亚城大学机器翻译中心中国部主任,台湾《中央日报》和中央通讯社专栏作家至今。

1959年 任美国乔治亚城大学翻译中心中国部主任,并跟随多名教授学习演讲。加入美国共产党,步入政界,参与共和党竞选工作。

1960年 成为共和党世纪协会创始人。

1961年 成为共和党老鹰协会创始人之一;任美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著作《昨日之歌》在台湾出版。出版附有注音的中文简繁体字典。(该字典是第一本介绍简单字的中英文字典,为美国个大学采用多年。)

1962年 作品英文版《A THOUSAND SPRINGS》(一千个春天)出版。(该书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美十大畅销书之一:前后印22版,并译成多国文字。)获民主党总统肯尼迪任命担任美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成为第一位出任白宫公职的华裔。获法国拉佛耶自由奖。同年秋天开始在美国巡回演讲,内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亚洲问题为主,此项工作持续至今。

1963年 作品英文版《CHENNAULT AND FLYING TIHERS》(陈纳德将军与飞虎队)出版。任“美国之音”节目制作主任。

1964年 成为华盛顿共和党支持高华德参议员竞选总统委员会发起人,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运动。

1965年 著作《一千个春天》中译本在台湾出版。创立全美军人家眷协会顾问委员会并担任主席职务。

1966年 任美国共和党财务委员会、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获杰出妇女奖及自由奖。

1967年 获尼克松任命担任总统竞选委员会全美妇女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物顾问。获授韩国中央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作品《谜》和《陈香梅通讯》在台湾出版。

1968年 谢绝新任总统尼克松的入阁和担任大使之邀请,被任命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兼(财务)副主席、尼克松副总统就职委员会特别顾问。

1970年 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国际事务)副总裁,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获授华盛顿林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72年 被尼克松任命为总统就职委员会执行长特别助理。任尼克松访华中国顾问,并任华盛顿国家银行董事(第一位亚裔董事)和美国航空太空协会董事。获慈善杰出奖、美籍中国公民联合会荣誉奖。

1973年 任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信托委员会委员和美国南亚贸易与投资委员会共同主席。获选全美十二杰出女性之一,全美七十二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1974年 任联邦能源顾问委员会委员(成为1974年共和党风云人物)。

陈香梅

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  1975年 成为美国建国200周年庆典顾问委员会委员。作品《陈香梅时间》在台湾出版。

1976年 创立中美经济协会并担任该会董事。

1977年 任台湾《中国时报》专栏作家和美国共和党委员会年度事务顾问。

1978年 参加里根竞选总统委员会,出任共和党亚裔委员会终身名誉主席、美国总商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作品《我的故事》在台湾出版。

1979年 4月23日,20集电视连续剧《一千个春天》在台北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同时台湾电视陈香梅电视剧奖在台湾设立。

1980年 里根当选总统,出任里根总统竞选委员会执行小组副主席、总统就职委员会委员,获美国亚洲问题研究所奖。作品《往事知多少》由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

1981年 历史之旅:作为里根总统特使,首次回国,会见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第三度被选为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总统出口委员会主席;成为美国75名“最重要妇女”之一。 获韩国妇女协会“杰出妇女奖”。

1982年 代表里根总统和白宫访问东南亚各国。获授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人文荣誉博士和加勒比海美利坚大学人文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 任美国国务院援助发展中国家顾问委员会委员。获授约翰杜威大学企业管理荣誉博士。获美国杰出亚洲领袖奖。

1983年 作品《NOT MADE IN AMERICA》(不是美国制造)在台湾出版。在台湾电视公司设立“陈香梅电视著作剧本奖”,并与“台视”各自捐出100万元成立基金会,担任董事一职,每年定期颁奖,鼓励优良剧本创作。作品英文版《EDUCATION OF ANNA》(香梅之路)在出版。

1984年 任共和党全国竞选委员会华盛顿代表执行秘书长、亚裔支持里根委员会主席。获克里夫蓝城妇女俱乐部成就奖、达拉斯亚裔美国人领袖奖。

1984年 至1989年,在海南协助机场建设。义务负责外国专家五次到三亚筹建设计机场。三亚机场是陈香梅奉献的成果。

1985年 出任白宫总统学者委员会委员。

1985年 作品《陈香梅诗与文》在台湾出版。再度至中国大陆访问,会见国家主席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

1987年 任中国上海航空公司、北京航空公司等顾问。陈香梅奔走海峡两岸两年多促成硕果(台湾终于在本年10月允许开放探亲)。

1987年 至1996年 七访江西南昌,协助江西发展,两登井冈山,为南昌飞机公司之发展捐款40万美元。

1988年 任布什总统、奎尔副总统竞选委员会委员。获美国国会记者俱乐部成就妇女奖。中篇小说《爱神的叹息》在北京出版。

1989年 在布什当选总统后,仍获选继任为总统府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

1989年 12月率领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经贸考察团到北京、上海、厦门、福州、广州考察,会见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此考察团有许多台湾工商业界人士参加,首开台湾工商企业家公开访问大陆之先河。

1989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工业大学等客座教授。在北京出版《诗集》、《短篇小说集》、《爱之歌》,在台湾出版《张岳公谈往事》、《陌生人》等作品。

1990年 任美国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公报》专栏作家、纽约《世界日报》专栏作家、中国妇女联合会名誉顾问。作品《一千个春天》在北京出版。

1990年 至今,陈香梅主席面向中国教育界设立了陈香梅奖,先后在广州、武汉、南昌、南京、沈阳、长春等十个城市举行颁奖活动,重点奖励优秀教师。

1991年 6月,任美国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中航运公司总裁,成为美国百人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1991年 6月,第二次率台湾工商考察团访问北京,台商开始在大陆投资。

1991年 10月,回忆录《留云借月》由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

1992年 在广州率先设立陈香梅教育奖励基金会,任董事长。其后,在武汉、南昌、南京、沈阳、长春等10个城市分别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会。

1992年 任中国旅游局特别顾问、武汉大学名誉教授、华中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名誉教授、武汉市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和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

1993年 获白宫委任为罗斯福纪念馆基金会国际部主任。自传《春水东流》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 作品《香梅之路》(中译本)、《往事知多少》、《一个女人看世界》、《陈纳德将军于我》、《追逸曲》由武汉出版社再版发行。香梅书院奠基。

1995年 任美国国防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杰出活动策划委员会委员。荣封拜占庭王室贵妇统领勋爵。作品《陈香梅文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访问湖南芷江受降城,并捐资重建芷江受降城博物馆。1995年 设立全国妇女优秀读物奖暨陈香梅奖。

1995年 9月,陈香梅主席还出资100万元,在上海市静安区设立基金,用于培训下岗女工。

1997年 大型画册《一个女人陈香梅》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永远的春天》由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8年 5月16日,在山西太原设立“香梅学校”。

1999年 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主办“携手迎千禧,福鼎铸盛世”活动,祝澳门回归,向澳门大学、澳门狮子会、濠江中央狮子会赠送千禧宝鼎,并永久置放澳门大学。(此鼎是目前最大的青铜方鼎)《2000年香梅艺术台历》作为贺岁礼品出版。杭州举办首届陈香梅研究会,自此每年举行一次。 陈香梅大西北教育奖(与教育部合办)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予250名优良教师,该奖至今已颁奖三次。

1999年 陈香梅主席捐资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旨在奖励来自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乡村一级教师,鼓励他们长期坚持在农村、山区、民族地区任教,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成绩。从1999年-2003年,共有670余位教师获奖。她还出资招待西北地区优秀教师到北京游览,她说:“这些人可能一辈子未曾到过北京,让他们开眼界也就等于开了大西北成千上万学子的眼界”。

1999年 陈香梅主席倡议设立“优秀校长奖”,培养新世纪专家型校长,并实施“香梅千校工程”。该项工程由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支持、北师大陈香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具体实施。主要面向西部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学校,通过办学指导、校长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奖学金、出国学习、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中国发展1000所中小学,改善其办学条件,为没有上学的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上学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2000年 陈香梅全集(共九册)在北京举行首发式,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陈香梅研究中心。

2000年 9月,陈香梅主席向广州市教育基金捐赠2万美元,用于奖励2001年广州市优秀教师。

2000年 在本溪市(辽宁省)捐赠陈香梅中小学,并参加开学典礼。

陈香梅女士

陈香梅女士  2001年 9月10日~14日陈香梅女士、郝福满先生、蔡燕萍女士、陈明达先生一行四人应武汉市人民政府王守海市长邀请第三次访问武汉。《我看新中国》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由国家著名歌唱演员胡晓萍主演的“陈香梅词诗歌曲朗诵演唱会”演出成功。

2002年 3月,在上海设立陈香梅巾帼创新奖。

2002年 陈香梅新作《风云际会》和《继往开来》由台北未来书城在6月初举行首发式,现已印第二版。

2004年 12月11日,获第十二届宋庆龄樟树奖。

2005年 获得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世界杰出华人奖。

2005年 9月5日,“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暨陈香梅教科文奖表彰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10年 3月27日,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10余家海内外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评选的2009-2010“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3年 1月11日,获CCTV“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

编辑本段著作

陈香梅在繁忙的政务和社会活动间隙,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发表了《遥远的梦》、《寸草心》、《我与华府》、《往事知多少》、《一千个春天》、《春秋岁月》、《陈香梅自传》、《我看新中国》、《留云借月》、《往事知多少》、《陈香梅的散文与诗》、《谜》、《追逸曲》、《我与中国》、《丈夫太太与情人》、《灰色的吻》、《我的婚恋》、《陈纳德将军与我》、《爱神的叹息》、《陈香梅全集》、《诗集》、《短篇小说集》、《爱之歌》、《张岳公谈往事》、《陌生人》《香梅之路》、CHENNAULT AND FLYING TIHERS》(陈纳德将军与飞虎队)、《陈香梅通讯》、《EDUCATION OF ANNA》(香梅之路)、《NOT MADE IN AMERICA》(不是美国制造)《我的故事》、《陈香梅诗与文》、《一个女人看世界》、《一个女人陈香梅》、《永远的春天》、《风云际会》、《继往开来》、《春水东流》、《华府春秋》等五十余部中英文着作。

编辑本段语录

国际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

陈香梅与陈纳德在一起  她,是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妻子。

陈香梅:“我跟陈纳德将军有誓言,就是说我们不管谁先走,我们不再结婚。”

她,是尼克松总统不可或缺的竞选帮手。

陈香梅:“那个时候越战轰轰烈烈,我跟尼克松私下在纽约他的家里单独谈。我说你要是答应我把越战解除我就全力帮你,他就说那我一定要解除越战。”

作为美国政坛的华裔先锋,她曾为八位总统候选人助选。

陈香梅:“40年来,我觉得一个华人,一个女性,尤其是在美国这个社会,一路走来是非常艰巨的。年轻的一代不晓得我们当时怎么样很辛苦地来走这个路,并且可以说是开路先锋。”

受邀回乡,她全心投入祖国的教育事业。

陈香梅:“看到祖国的一切,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可是很多事情还是要大家努力。”

编辑本段人物品读

陈香梅女士

陈香梅女士  显赫家世,不及热爱祖国的忠贞

父亲陈应荣年少出国,在英、美受教育,得过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当过教授、编辑、外交家;母亲廖香词也在英、法、意读过书,读的是音乐和绘画。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凯是亲兄弟,当过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

陈家共有六个女孩,陈香梅排行老二。

陈香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随全家流亡香港;四年后香港被日军占领,她在母亲去世、父亲远在美国任职的情况下,和姐姐一起带着小妹妹们跟随流亡队伍跋涉几千里,经澳门、广州、桂林、重庆,展转来到昆明。在美国的父亲闻之后,要她们姐妹六个去美国学习,只有陈香梅拒绝了。用她的说法,“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我要工作,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

痛失爱人,难挡驰骋华府的步伐

陈香梅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虽然以自己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为傲,却不愿只是依仗于陈纳德的名声,而要开创自己的天空。1958年陈纳德将军不幸病逝,陈香梅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于1960年移居美国华盛顿。在这里,她从头开始,孤身奋斗,站住了脚跟。她曾入乔治亚城大学工作,并师从特别教授学习演讲;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她的英文版的《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一年之内销售了二十版。

陈香梅以过人的胆识和毅力进入美国的政界、金融界、教育界,并大获成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三十多年来,从肯尼迪到奥巴马,先后十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邀请陈香梅出任各种联邦层级的政策顾问。1987年组织发起制定《华人参政宣言》。1989年获美国“杰出华裔奖”。1990年组织美国知名华人创立了“百人委员会”,是对美国政府和主流社会最有影响的华人组织。

情系中美,不枉民间大使的美誉

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美誉。她曾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1980年,陈香梅带着美国总统里根的亲笔信访问北京。到北京时已近除夕,下了点小雪。她是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却已久违30多年,目睹祖国的变化,内心非常激动。她下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除夕夜,邓小平先生和陈香梅的舅舅廖承志陪她吃年夜饭,一边吃一边讲笑话。陈香梅如同天真的少女般地模仿邓小平讲四川话,“你可晓得,你的舅舅是‘妻管严’来子……”模仿得唯妙唯肖……

社会活动家:

国际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  而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上,陈香梅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香梅多次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在两岸之间积极沟通,为促进两岸交流做出重要贡献。是她向当时台湾当局的蒋经国提议让台湾退役老兵回大陆探亲,仅仅几个月之后,就得到了蒋经国的同意。海峡两岸的民间往来自此开始。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将来时,她总会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台湾一定会回归。”

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余愿已足!”

身体力行,关注中国教育的发展

陈香梅十分关心中国教育,她认为:“有好校长就有好教师,有好教师就有好学生,有好学生就有好公民,有好公民就有好社会,有好社会就有好国家,有好国家就有和谐幸福生活”。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予以实践,先后出资数千万元奖励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并协助中国的学校开展对外交流,她认为教育是立国强民之本,二十多年来,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倾其所有,设立奖项,以帮助就学困难和学业有成的学子、优秀教师及优秀校长。

如今,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成为陈香梅80岁生日时最大的愿望。

编辑本段相关评价

1980年,陈香梅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访问北京,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被邓小平安排在第一贵宾席,位在美国参议员史蒂文斯之前。邓小平风趣地说:“陈香梅坐第一,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一百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编辑本段情感故事

陈纳德

陈香梅与陈纳德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爱情故事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爱情故事,超越年龄、超越种族,甚至超越时空,感动了许多人。

1944年,19岁的陈香梅当上了中央通讯社的女记者,被派往昆明分社工作。当时的昆明,是抗日的后方基地。由于陈香梅的英文很好,她的主要任务就是采访报道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空军志愿队。这支部队被中国人称为“飞虎队”,司令官就是克莱尔·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率领飞虎队来到中国之前,日本轰炸机进入中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对毫无空中防御能力的城市乡村进行狂轰滥炸,甚至低空飞行,直接向手无寸铁的民众扫射。飞虎队的到来,使日本轰炸机只有在战斗机的掩护下才敢出动。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5月15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共击毁日本飞机1634架,而自己只损失了16架飞机。至此,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已没有了空中优势。

陈香梅第一次见陈纳德,是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她告诉姐姐:“我见到陈纳德将军了!对他我只有敬慕,钦佩他为中国所做的一切。”

日本投降前夕,1945年7月8日,是陈纳德将军来中国抗战整整八年的最后一天,他向美国军方正式提出辞呈,并请求退役。7月17日,作为蒋介石任命的中国空军总参谋长的陈纳德,向蒋介石提出辞呈。

抗战胜利了,欢送陈纳德将军的仪式空前绝后,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对这位空中英雄的赞扬和感激之情。在战时首都重庆,欢送的人群挤满了山城的大街小巷。陈纳德所乘的汽车在人山人海中被人们用手推着前进。蒋介石专门为陈纳德举行了一个授勋晚宴,这是第一个外国人获得这种勋章。

陈纳德将军要离开中国了。最后的告别是在昆明,在十四航空队的晚会上。陈香梅参加了这次晚会。在此之前,她与陈纳德已经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逐渐变为朋友关系。他们彼此的好感都溢于言表,但是谁都没有更进一步表示。

晚会快要结束时。陈香梅向陈纳德告辞:“将军,明天我去机场为你送行。”说完这句话,陈香梅望着将军,见他伸开双臂,便大胆地走过去,扑进他的怀中。这位将军望着香梅,深情地对她说:“我会回来的。”1945年8月8日,陈纳德将军在成千上万人的欢送声中飞向大洋彼岸。

1945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一则美联社的消息使陈香梅大吃一惊。消息说:“克莱尔·李·陈纳德少将已在旧金山登机,前往中国上海。他拒绝同记者谈论此行的目的。”其实,陈纳德飞回中国是向陈香梅求婚的。临行前,他与妻子办妥了离婚手续。

三天之后,陈纳德见到了陈香梅,他惊喜地喊道:“安娜(陈香梅的英文名)!我以前不能对你说,可我知道你一定明白,我爱你,我深深地爱着你。我要你嫁给我!”

泪水溢满了香梅的眼睛。这个她最崇敬的男人如此郑重地向她表达心中最美好的感情,她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幸福。但是,说到结婚,香梅的心中不由得又布满愁云。因为陈纳德已年过50,而自己才21岁;陈纳德是美国新教徒,而自己却是中国的天主教徒。年龄、经历、国籍、宗教……没有一样是合适的。陈纳德看出了香梅的忧虑,允许她考虑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陈纳德到中国各地考察,又飞往美国,找到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官员,争取得到救援资金,在中国成立一家民用航空公司,以解中国空中运输之急。因为多年的战争已使中国的铁路、桥梁、公路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陈纳德不管身在何处,总是以各种方式向香梅报告他工作的进度。当他再度飞回上海,再次向香梅求婚。香梅终于点头答应了。

香梅答应了陈纳德,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结婚了。结婚必须征得女方家长的同意。陈香梅家是中国的名门望族,父母都是在欧美长大的。用香梅的话说:“在家里,除外祖父外,其余都是半洋人。”就是这个“纯中国”的外祖父,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语言上没有障碍,为陈纳德向香梅的外祖父母求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陈纳德开始一次次拜访香梅的外祖父母,陪他们打桥牌、聊天儿。两个老人都很景仰陈纳德,谈得也很投机。但是,当听说香梅要嫁给陈纳德时,外祖母还是非常难过:“你为什么要同一个外国人结婚?而且他并不年轻。我希望你再考虑一下。”良好的涵养使两个老人没有发脾气,但他们显然希望外孙女婿起码是一个中国人。香梅的父亲也从美国来信,对好友打算娶自己女儿表示反对。最后,父亲干脆从美国飞回上海,要同陈纳德面谈。同来的还有香梅的继母贝西。

父亲告诉香梅,他将很快就去斯里兰卡任外交官,希望女儿去做他的秘书。香梅明确表示不想去什么斯里兰卡,她想的是尽快嫁给陈纳德。她告诉父亲:“我知道你们的好意。我宁愿同我所爱的人只生活三五年,也不愿和我不爱的人相处一辈子!”

陈纳德向陈家苦苦求婚,已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香梅和陈纳德一次又一次地和父亲谈话。也许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父亲最后终于同意了。

得此喜讯的次日,陈纳德即从上海飞往南京,去征得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同意。从南京回来的当天上午,作为董事长的陈纳德召集民用航空公司的高级职员,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宣布他与陈香梅订婚。

宣布完订婚消息的陈纳德这才想起还没送给香梅一枚戒指。“这太令人难堪了!”他说。香梅忍不住笑了:“那赶紧去给我买一枚呗。”说完,两个人手挽手到了南京路一家珠宝店。香梅选中了一枚蓝白宝石白金戒指,价格是1500元后。他笑了:“这倒不贵。可是我现在只有1000元。你能借给我500元吗?”香梅和陈纳德都同时笑出声来。香梅知道,将军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钱,他仅有的一些积蓄已经投入到民用航空公司的创建中。

1950年夏天,陈香梅随同丈夫迁居台湾。民用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台北市。在台湾,蒋介石亲自为香梅的两个女儿取了中文名字,大女儿叫美华,二女儿叫美丽。而宋美龄则做了两个小天使的教母。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结婚照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结婚照  陈纳德一家定居在台北市武昌新村12号。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陈香梅从美国到台湾,仍住这所房子。

1956年夏天,香梅接到来自华盛顿的电话:“陈纳德夫人,我是希顿将军,陆军总医院院长。”一丝惊慌掠过香梅的心间:“陈纳德将军,他……他怎么……”院长告诉香梅,她丈夫肺部发现一个小肿瘤。

1958年7月27日。癌症最后还是夺去了陈纳德的生命。

1958年7月31日,美国政府为陈纳德将军举行盛大葬礼。他的墓碑上用中文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林顿国家公墓中唯一一块中文墓碑。

陈纳德死后,陈香梅以泪和墨,用英文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一千个春天》。书中写尽了她和陈纳德爱情的甜蜜和死别的哀痛。陈纳德去世的时候,陈香梅刚33岁。

陈香梅第二任丈夫是谁

陈香梅女士度过了94年的人生。一个人经历了二战,内战,采访过蒋介石,授勋于马英九,见证了中美建交,服务了8任美国总统,深爱过一个人。

——遇言姐

3月30日,陈香梅女士在华盛顿家中过世,享寿94岁。距1958年陈纳德将军离开后,刚好整整一个甲子。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那位被陈将军称为“小东西”的少女早已过了耄耋之年。她是旧时代最后的见证人,一生辗转于北京、香港、昆明、上海,最终选择在异国度过余生,漫长的余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陈香梅女士

如果时间可以用感知来衡量,青年人的表针必是转得飞快,老年人的钟则走得最迟,最缓,几乎停滞下来。

大时代里,我们在潮起潮落中挣扎,在时不我待中焦虑,但如果我们有幸或是不幸活的够久,好像112岁的周有光,亦或94岁的陈香梅,岁月的长卷为他们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当耄耋之年回首一生,留在岁月河底的会是什么?

大浪淘尽千帆过,物转星移几度秋。有些往事如烟,有些并不。

合上陈香梅女士的自传,最打动我的并非战争的残酷、华府的风光,回乡的隆重。而是她对父亲终身难解的怨恨、与初恋从相偎到分别的凄惶,以及夫妻之间琐碎的日常。

更有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提起陈香梅女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连串闪亮的头衔:望族名媛、飞虎将军遗孀、华府资深顾问、银行董事、中美破冰外交家……

然而,在陈女士的自传《春秋岁月》和《一千个春天》所叙述的旧事中,遇言姐读到的是一个平凡少女的成长纪实,朴素、恳切,仓惶,同你我一般,在那些青葱岁月中,有过梦想,有过恐惧,有过爱,有过恨,更多的是惆怅和叹惋。

▲陈香梅,其先后被八位美国总统聘为联邦政策顾问,跻身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不能原谅父亲

陈香梅一生对父亲的无情耿耿于怀。

陈家是中国最早西化的家族。陈香梅的外祖母出生在加州,嫁人回京后才开始学说中文。不仅如此,外祖母弹钢琴、打桥牌、养哈巴狗儿、穿法国服装、收集各色香水,是位极之时髦的名媛。家中大宅更是门庭若市,夜夜笙歌。

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便是出生于这个诗书巨贾之家。廖香词年少时随身为公使的父亲赴欧洲受教,精英文、法文,习音乐与绘画,是典型的民国闺秀。

在英国时,廖香词与一位英国贵族谈起恋爱,彼时社会守旧,在家族的半胁迫下,廖小姐不得不同指腹为婚的青年结为连理,这段不幸的婚姻早从伊始就埋下了芥蒂。

“表面上,母亲是那么高兴愉快,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她并不是真的快乐,事实上,她即使在笑的时候,也有点悲哀的样子。”

陈香梅说。

▲初为人妻的陈香梅,娴静典雅,继承了母亲的风范

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虽然也来自福建望族,又分别在牛津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双博士学位,但幼年丧父,孤儿寡母节俭度日的早年经历造就了他跟妻子廖香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用今天的话讲,这是一桩凤凰男和白富美的联姻,很难说孰是孰非。

比如陈香梅的父亲总对孩子们诉说贫穷的苦恼,教育大家节省用钱。他总是吝于表露内心,因为怕得不到回报或受拒,而陈香梅的母亲则无论在金钱上和情感上都很达观豪爽。

而与瑟缩自卑,计较钱财的父亲相比,母亲总是教育孩子们要有淑女气质。

一次,女儿们在背后嘲笑一位寒酸的亲戚,母亲听到后立刻制止:

“淑女应该居心仁厚。一个人的出身和成就都是次要的,要紧的是能否把握人生的真意。”

出身、经历的差异,使得陈香梅的父母之间有着难以弥合的裂缝。

身为记者和作家,陈香梅从幼时便敏感善察。对于父亲的怨恨,在晚年撰写回忆录时,她仍难以释怀。

廖香词生育了六个女儿,陈香梅排老二。六妹出生时,父亲接到女佣从医院打来的电话:

“父亲到我们的睡房来说:你妈又生了一个妹妹。”

那一年陈香梅8岁,也是从那时起,早熟的她开始对父亲反感。

▲少女时代的陈香梅

抗战开始后,陈香梅的父亲赴美担任领事,姐妹们则随母亲南下香港避难。乱世中,父亲寄来的微薄薪酬不能维持一家生计,母亲常要典当珠宝首饰。陈香梅偶尔在客厅外偷听到母亲与掮客讨价还价,此情此景触目惊心。

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后母亲就患癌住院。家中没有男性,全靠典当维系,陈香梅每天用仅有的一毛零用搭公交车去医院,探视完母亲步行回家。那是出身富庶的她初尝贫穷的滋味。

直到妻子过世,陈香梅的父亲都没有回国探望过。女儿们发了一封又一封的电报,他始终以“战时外交人员不准请假”为由拒绝归家。后来大家才知道,父亲在美国已经另有新欢。

晚年的陈香梅在回忆这段少女时代最为灰暗的记忆时,她说:

“比起炮火与饥饿中的家庭,母亲能在香港的医院中走完一生,已经是幸运的了。”

母亲过世时,陈香梅14岁,长姐20岁,下边还有4个未成年的妹妹。所有后事包括选墓地,墓碑全由姊妹们自理,而父亲则在发妻去世不久就又在美国续弦。

许多年后,陈香梅仍然感到愤怒,无法谅解父亲。或许,从那时起,她就朦朦胧胧的决定了自己的人生:

1、经济独立,永远不因金钱而窘迫

2、选择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陈香梅和丈夫陈纳德将军的新婚照

他说谎,我们都变了

在香港读书期间,陈香梅认识了一位家境富贵的有志青年,陈香梅称其为毕君。大概是已经到了老来无忌的年纪,毫不讳言的陈香梅在自传中提到了这段令人唏嘘的初恋。

毕君家居香港,家境富庶,却一心北上报国。他鼓励陈氏姐妹同往重庆并且告诉大家:内地有一支美国飞行员组成的空军正在招募医生和护士。

那是陈香梅第一次听说陈纳德的名字。这难以捉摸的命运,或许有些人的出现注定只是为了成全他人。

▲“飞虎将军”——陈纳德

同时期,陈香梅做护士的姐姐陈静宜也有一位追求者杨君,他是马来西亚的侨生,就读医科,大企业家独子。这两位“高富帅”候选人最终都被陈氏姐妹拒之门外,个中缘由令人唏嘘。

1941年底,香港沦陷。次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岭南大学迁至大后方,要求学生自行到桂林集结。像《无问东西》中的莘莘学子一样,陈氏姐妹决定跟随毕君北上。

就在临行前,陈香梅的姐姐静宜和医生男友杨君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杨君不同意去重庆,他说:

“我是做医生的,不懂政治。无论英国人、日本人,我们都是为病人服务。我们将来可以一同回到马来西亚去。无论谁胜谁败,我们不愁没钱过日子的。”

后来,虽然这位痴情的医生还是硬着头皮追到了内地,甚至在静宜远赴美国工作后仍然独守重庆希望她能回心转意,然而陈香梅的姐姐再没有回头。

▲陈香梅与众姐妹合影

拖着4个幼小的妹妹,从香港至广州再辗转前往桂林,为避开沦陷区所走都是偏僻地带,一路行来十分艰辛。

陈香梅在途中感染痢疾,几乎丧命,期间又被人骗去了母亲遗留的钻石项链。那是身为官宦小姐的她第一次深入中国农村,底层的贫困令她震惊不已。

很多年后,她早已扬名华府,不同党派,两岸三地的人们都说她是一个宽容、平和、富有远见之人。

或许,这正是因为陈香梅在年轻时见识过不同阶层的人生,她没有知识分子清高,不识人心的通病,她总能站在一个更广的视角并深得中庸之道。

“这些人一辈子生老病死都在不到10多平方里的地方度过。主人们对我们的礼遇愈重,我对他们的同情更深。虽然我远嫁美国,也稍微脱离了中国重男轻女的社会,但我的心中永远无法忘记那些贫困的同胞,对于祖国的改革和变化我无法置身事外。”

陈香梅说。

自岭南大学毕业后,陈香梅在中央社找到工作。妹妹们在大姐的带领下去美国投靠父亲,她却因为早前的心结不能释怀而情愿留在中国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也因此惹得父亲十分生气。

▲独立倔强的陈香梅与父亲之间心存芥蒂

四年的相恋,陈香梅一度以为毕君就是自己的良人,哪想战时的相濡以沫却在抗战胜利后相忘于江湖。

战后,毕君邀请陈香梅同自己一起去美国继续学业。然而留学花销庞大,陈香梅既不想依赖男友家的接济也不愿投靠父亲和继母。

毕君说:“那我们再会了,你好好照顾自己。”

她说:“我会的,你不用为我担心。”

少女已经泣不成声。

昨夜星辰昨夜风。数年后,陈香梅再见毕君,她是陈纳德的妻子,而他是民航公司请来的建筑师。

我们握手,他说:“你一点没变。”

他说谎,我们都变了。

一个是三观不合,一个是经济上的不对等,纵使对方是来自轩门大宅的世家子弟仍不能为之所动,陈氏姐妹这两段无疾而终的姻缘总令我遐思良多。

▲陈香梅与陈纳德将军十分恩爱,伉俪情深

冲破世俗,勇于一搏

1947年12月,陈香梅和陈纳德结婚。那年他54岁,她23岁,跟他的小女儿一般大。

彼时中西方对异族联姻皆持保守态度,尤其是陈香梅的父亲和继母,更是直到婚礼前几天才勉强同意。

我们的婚姻缺少相容因素的任意一种,若是事先我们求教于专家,他们善意的忠告必是:不可一试。

▲结婚时,陈香梅身穿上海“绿屋夫人”所制婚纱,陈纳德则着军装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结合,不光在中国是大事,在美国也是轰动一时,杂志甚至专门派记者来采访,拍下了二人在窗边热吻的照片。

▲美国杂志专门为其拍摄了一组照片

在谈到丈夫的为人时,遇言姐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陈纳德的正直秉性以及识时务。

彼时陈纳德在美国军中的月薪为160元,他拒绝了俄国人月薪千元的重金邀请而选择奔赴最困苦的中国腹地协助抗日。

▲陈纳德和他背后的飞虎战机

陈纳德是一位桥牌高手,打牌时他经常采取守势,很少主动出击。一如在真实的战场上,他从未有充分的“资本”,不论是飞机、战士、汽油、弹药或金钱。

但在补给与物资严重的缺乏下,与敌众我寡悬殊的局面里,他总能制造辉煌的成果。

“不要放过手中的牌,善为利用。”他不止一遍地忠告陈香梅,“拿稳你自己,认识并重视你的敌手。假如你手中的牌不好,不宜叫牌,不要打算自己赢,想法击败你的敌手。”

细心的玩,认清牌面。这是这个男人教给她的重要一课。数年后,陈纳德过世,33岁的陈香梅年轻守寡,她既没有投奔旧金山的父亲,也没有依靠散落美国和台湾的姐妹们,而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去往华盛顿。个中原因她并未道明,只略提一句:

在华府,独身聪慧的年轻少妇的确吃香。

彼时,中美台之间缺乏交流管道。知名亲友遍及亚洲,本人又未入阁的陈香梅无疑是最佳中间人选。

尼克松委托她打探越南高层的态度,台湾恳请她在华府为其游说发声,尼克松和基辛格在访华前几日也向她咨询。

大家都乐于通过无党无派,名声没有瑕疵,各方都要略施薄面的陈纳德遗孀周旋、传声,从肯尼迪开始,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八位总统都把她作为重要助手。

这是身份与时代带给她的资本,也是陈纳德将军送给她的,最后的礼物。

▲此情可待成追忆,陈香梅一家四口的好时光

▲1972年,陈香梅与尼克松和基辛格合影

▲1963年,陈香梅接受肯尼迪总统委任,她是第一位受命为白宫工作的华裔

▲陈香梅在唐人街发表支持尼克松参选的演说,她也是助选次数最多的亚裔女性

▲1980年里根获胜。作为助选人的陈香梅任亲善大使,被派往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

陈香梅和陈纳德一样都是骨子里十分倔强之人。在肺癌末期,陈纳德仍然参加航空公司的会议,签署购买一架他不可能活着见到的喷气式飞机。

陈香梅初到美国时,为了快速融入社交,她给自己定下3个目标:

1、充实英语能力

2.入乡随俗,了解美国的文化历史

3.学会社交基本技能——打桥牌

因为被先生嫌弃开车太慢,陈香梅猛踩油门撞坏了车头。陈香梅没有在美国上过学,为了强化演讲,日复一日的练习发音。很快,大家都说她比美国南方人还要南方人。

爱你,一如你之爱我

在独居的岁月中,有不少人怀着各种目的向陈香梅求婚。她皆以微笑回应:“我要葬在阿灵顿军人公墓陈纳德将军的身旁,不能改名换姓。

▲陈香梅站在陈纳德纪念碑前,怀念二人的美好时光

1962年,陈纳德过世后的第四年,陈香梅撰写了回忆录《一千个春天》(A Thousand Springs),这本书在纽约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一年之内,销了22版。

在书中,她提及陈纳德病危时,她为他而写的信:

“我不知如何向你说出,我爱你如许之深。

我们的生命恰似两条溪水,互相汇流,流成一条江河。

我们根深蒂固地愿偕白首,只为我们的爱不仅是表面上的美好,而是灵魂的真实。亲爱的,我真情地、深深地、完整地爱你,一如你之爱我。”

陈纳德的回信写道:

“倘若我必须过早地离去,我将仰赖你的爱心,抚育、引领并教导我们的女儿,令她们以先人为荣耀,并过着诚实、光荣的生活。

我也将仰赖于你,保存我留给你的财产,希望你们都将有安逸的生活,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已在你身上获得丰富的幸福,了解与挚爱,远胜世上许多男人。我是如此的幸运,上帝在我晚年还这般仁慈地对待我。”

▲灵魂伴侣,刹那即永恒

有时我会想,如果陈香梅当初嫁给了那位身为建筑师的初恋情人是否会更幸福?她是否会成为一个小女人,操持家务,生儿育女,默默无闻,白头偕老?

人的命运夹杂了太多的偶然,惘然。但至少,陈香梅始终是主动选择自己生活之人。

丈夫去世后,陈香梅写道:

“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怀念他,需要他。爱情临到你身上时,你从来不会觉得它十全十美,等有朝一日爱情突然离你远去时,任何事、任何人也改变不了。”

▲2015年10月7日,马英九接见陈纳德将军遗孀

陈香梅女士度过了94年的人生。一个人经历了二战,内战,采访过蒋介石,授勋于马英九,见证了中美建交,服务了8任美国总统,深爱过一个人。

我们总说人生苦短,可有时又会觉得人生其实很长,世界变的比我们要快的多。就像陈香梅在诗中写的:

“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冬天;

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雪天。

冬天去了又来,

雪天来了又去,

可是那个人一去不回。”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席越(遇言姐)

“遇言不止”创始人,中国最爱教人说话的女性,专栏作家+演讲导师。曾服务于世界500强公司,辅导过不少明星、公司创始人演讲。用生命在努力实践女性自我成长的理想。

相关文章
关羽墓中两具女尸
关羽墓中两具女尸

导语:难倒传闻是真的?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许给关羽了吗?最近发现关羽墓中两具....

白求恩为什么要来中国
白求恩为什么要来中国

导语:他是不远万里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在炮火连天的年代里,为中国军民救....

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关系
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关系

导语:鄱阳湖一战,朱元璋以弱胜强,把陈友谅打再无反手之力!从而奠定了夺取天下....

为什么古代宫里妃子没有儿女
为什么古代宫里妃子没有儿女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看宫廷剧,这些年宫廷剧也非常火,我们都知道,无论哪个朝代....

历史上嬴政最爱的女人
历史上嬴政最爱的女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宏图大展,灭了六国,天下一统!建立丰功伟绩!可建立不世之功....